一种防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55982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防水系统包括:沥青涂料层,以及:复合于沥青涂料层上的改性自粘沥青防水卷材。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沥青涂料与改性自粘沥青防水卷材复合形成防水系统,解决了常规产品粘结强度低,浸水后易分离,长时间易出现渗漏、窜水,导致防水层失效的问题。无需加热,实现绿色低碳环保施工。可反应型沥青涂料与改性自粘卷材组成得防水系统,可广泛应用于高要求、高标准得防水设计场景。高标准得防水设计场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材料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防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当前防水行业受环保以及双碳政策引领下,冷施工自粘卷材与水性沥青涂料受到追捧,如果自粘卷材单独使用,存在与基层粘结不牢固、易窜水渗漏问题;如果使用沥青涂料或基层处理剂与自粘卷材复合,由于两种材料存在模量差异,导致在防水层服役期内,受长期温度变化的作用,使得模量不同的材料产生不同的收缩行为,导致出现蠕变裂缝,最终形成渗漏,出现窜水现象,更严重出现自粘卷材与涂料脱离现象。
[0003]当前针对粘结不牢固问题,常采用热风将自粘沥青卷材或沥青涂料进行加热后粘结,提升两种材料的融合程度,但如果操作不当,会导致过热损坏自粘沥青卷材以及沥青涂料的物理性能,出现防水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两种材料界面分离,出现渗漏、窜水等上述问题,开发一种防水系统,防水系统中的沥青涂料层与改性自粘沥青防水卷材可进行常温反应,反应后两种材料融合为一体,形成整体性产品。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防水系统,该防水系统包括:
[0006]沥青涂料层,以及:
[0007]复合于沥青涂料层上的改性自粘沥青防水卷材;
[0008]改性自粘沥青防水卷材中的改性自粘沥青涂盖层与沥青涂料层接触;
[0009]沥青涂料层中的水性环氧树脂可以与改性自粘沥青涂盖层中的固化剂发生反应。
[00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沥青涂料层的原料组成包括以重量份计的:
[0011]第一石油沥青30

60份、乳化剂1

5份、稳定剂0.1

3份、水性环氧树脂10

40份、水15

35份、第一填料10

20份。
[001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改性自粘沥青涂盖层的原料组成包括以重量份计的:
[0013]第二石油沥青35

60份、增塑剂2

20份、SBR改性剂4

9份、SBS改性剂5

10份、增粘树脂3

8份、第二填料10

30份、相容剂2

10份、固化剂;固化剂的用量满足:
[0014]环氧树脂环氧当量:固化剂活泼氢当量=1:0.8

1.2。
[001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石油沥青选自70#石油沥青、90#石油沥青中的至少一种。
[001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乳化剂选自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八烷基苯磺酸钠、硬脂酸钠和油酸钠中的至少一种。
[001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稳定剂选自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乙基甲基纤维素和羧甲基纤维素中的至少一种。
[001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水性环氧树脂选自水性聚醚改性环氧树脂、水性环氧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001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填料选自重钙、轻钙、滑石粉、膨润土和石英石中的至少一种。
[002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石油沥青选自70#石油沥青、90#石油沥青和200#石油沥青中的至少一种。
[002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增塑剂选自石油减线油、氯化石蜡、烷烃油和石蜡油中的至少一种。
[002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SBR改性剂选自粒径为40目

80目、胶含量为50%

90%的丁苯橡胶粉末中的至少一种。
[002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SBS改性剂为苯乙烯/丁二烯的质量比为3

4:6

7的线性SBS。
[0024]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增粘树脂选自C5石油树脂、C9石油树脂、萜烯树脂、松香树脂和古马隆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002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填料选自重钙、轻钙和滑石粉中的至少一种;
[002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相容剂为马来酸酐接枝相容剂。
[002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固化剂选自脂肪族类固化剂、脂环族类固化剂中的至少一种。
[0028]作为优选方案,形成沥青涂料层的涂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0029](1)将水和乳化剂混合均匀,得到皂液;
[0030](2)将混合均匀的第一石油沥青与步骤(1)所得的皂液混合并经胶体磨乳化,冷却后得到乳化沥青;
[0031](3)将水性环氧树脂和稳定剂均匀混合,得到水性环氧树脂混合物;
[0032](4)将步骤(2)所得的乳化沥青与步骤(3)所得的水性环氧树脂混合物、第一填料混合均匀,得到形成沥青涂料层的涂料;
[0033]作为优选方案,形成改性自粘沥青涂盖层的涂盖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0034]a)向反应釜中加入石油沥青、增塑剂;
[0035]b)加入SBR改性剂、SBS改性剂,进行溶胀并研磨;
[0036]c)加入增粘树脂、相容剂并混合均匀;
[0037]d)加入第二填料并混合均匀;
[0038]e)加入固化剂,混合均匀得到涂盖料。
[0039]形成沥青涂料层的涂料的制备方法中:
[0040]作为优选方案,步骤(1)中,将水和乳化剂在20℃

30℃条件下混合均匀,并升温至50℃

70℃。
[0041]作为优选方案,步骤(2)中,在温度为130℃

150℃的条件下将第一石油沥青搅拌均匀。
[0042]作为优选方案,步骤(4)中,先将乳化沥青的温度控制为20℃

40℃。
[0043]作为优选方案,步骤(4)中,混合的转速为400

1200rpm。
[0044]形成改性自粘沥青涂盖层的涂盖料的制备方法中:
[0045]作为优选方案,步骤a)中,控制体系温度为130℃

160℃。
[0046]作为优选方案,步骤b)中,加入SBR改性剂、SBS改性剂后控制体系温度为130℃

160℃。
[0047]作为优选方案,步骤b)中,溶胀并研磨后控制体系温度为170℃

190℃。
[0048]作为优选方案,步骤c)中,控制体系温度为160℃

170℃。
[0049]作为优选方案,步骤d)中,控制体系温度为135℃

145℃。
[005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沥青涂料层的原料组成还包括如下组分中的至少一种:
[0051]pH调节剂0

1份、橡胶乳液0

20份、丙烯酸乳液0

20份、基材润湿剂0

1份、消泡剂0

2份、增稠剂0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防水系统包括:沥青涂料层,以及:复合于沥青涂料层上的改性自粘沥青防水卷材;改性自粘沥青防水卷材中的改性自粘沥青涂盖层与沥青涂料层接触;沥青涂料层中的水性环氧树脂可以与改性自粘沥青涂盖层中的固化剂发生反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系统,其中,所述沥青涂料层的原料组成包括以重量份计的:第一石油沥青30

60份、乳化剂1

5份、稳定剂0.1

3份、水性环氧树脂10

40份、水15

35份、第一填料10

20份;所述改性自粘沥青涂盖层的原料组成包括以重量份计的:第二石油沥青35

60份、增塑剂2

20份、SBR改性剂4

9份、SBS改性剂5

10份、增粘树脂3

8份、第二填料10

30份、相容剂2

10份、固化剂;固化剂的用量满足:环氧树脂环氧当量:固化剂活泼氢当量=1:0.8

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水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石油沥青选自70#石油沥青、90#石油沥青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乳化剂选自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八烷基苯磺酸钠、硬脂酸钠和油酸钠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稳定剂选自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乙基甲基纤维素和羧甲基纤维素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水性环氧树脂选自水性聚醚改性环氧树脂、水性环氧树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填料选自重钙、轻钙、滑石粉、膨润土和石英石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石油沥青选自70#石油沥青、90#石油沥青和200#石油沥青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增塑剂选自石油减线油、氯化石蜡、烷烃油和石蜡油中的至少一种;所述SBR改性剂选自粒径为40目

80目、胶含量为50%

90%的丁苯橡胶粉末中的至少一种;所述SBS改性剂为苯乙烯/丁二烯的质量比为3

4:6

7的线性SBS;所述增粘树脂选自C5石油树脂、C9石油树脂、萜烯树脂、松香树脂和古马隆树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填料选自重钙、轻钙和滑石粉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相容剂为马来酸酐接枝相容剂;所述固化剂选自脂肪族类固化剂、脂环族类固化剂中的至少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水系统,其中,形成沥青涂料层的涂料的制备方法包括:(1)将水和乳化剂混合均匀,得到皂液;(2)将混合均匀的第一石油沥青与步骤(1)所得的皂液混合并经胶体磨乳化,冷却后得到乳化沥青;(3)将水性环氧树脂和稳定剂均匀混合,得到水性环氧树脂混合物;(4)将步骤(2)所得的乳化沥青与步骤(3)所得的水性环氧树脂混合物、第一填料混合均匀,得到形成沥青涂料层的涂料;
形成改性自粘沥青涂盖层的涂盖料的制备方法包括:a)向反应釜中加入石油沥青、增塑剂;b)加入SBR改性剂、SBS改性剂,进行溶胀并研磨;c)加入增粘树脂、相容剂并混合均匀;d)加入第二填料并混合均匀;e)加入固化剂,混合均匀得到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仕文刘金景罗伟新于猛陈晓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东方雨虹防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