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扰流给排气烟管组件及燃气热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5918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螺旋扰流给排气烟管组件及燃气热水器,其中螺旋扰流给排气烟管组件包括:进气外管、排气内管和至少两个进气扰流环,排气内管设于所述进气外管内,所述进气外管与所述排气内管之间形成进气通道,所述排气内管内设有排气通道;所述进气扰流环套设于所述排气内管,所进气扰流环的外侧壁与所述进气外管的内侧壁配合,所述进气扰流环与所述排气内管之间形成可供气流通过的扰流腔,所述扰流腔的宽度a小于所述进气通道的宽度b。扰流腔的宽度a小于所述进气通道的宽度b。扰流腔的宽度a小于所述进气通道的宽度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螺旋扰流给排气烟管组件及燃气热水器


[0001]本技术涉及燃气热水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螺旋扰流给排气烟管组件及燃气热水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一些燃气热水设备采用内外管组合的平衡式烟管设计,外管和内管之间形成进风通道,内管用于排烟气,由于内管的内侧与高温烟气接触,外侧与进风空气接触,所以高温烟气和进风空气能够通过内管进行换热,提高进风空气的温度,从而提高燃烧工况。由于排出的烟气和吸入的空气流通过快,两者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换热,导致空气的预热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出一种螺旋扰流给排气烟管组件,能够提高烟气与空气的换热质量。
[0004]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螺旋扰流给排气烟管组件的燃气热水器。
[0005]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螺旋扰流给排气烟管组件,包括:进气外管、排气内管和至少两个进气扰流环,排气内管设于所述进气外管内,所述进气外管与所述排气内管之间形成进气通道,所述排气内管内设有排气通道;所述进气扰流环套设于所述排气内管,所进气扰流环的外侧壁与所述进气外管的内侧壁配合,所述进气扰流环与所述排气内管之间形成可供气流通过的扰流腔,所述扰流腔的宽度a小于所述进气通道的宽度b。
[000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螺旋扰流给排气烟管组件,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进气通道设置有多个进气扰流环,并且扰流腔的宽度小于进气通道的宽度,因此进气扰流环能够从径向扰动进气气流,迫使气流沿径向转向,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气流轴向流速,从而增加空气在进气通道的滞留时间,使排气内管的高温烟气能够在单位时间传递更多的热量给流入的空气,从而使烟气与空气充分换热,提高了换热质量,并且,由于气流在被扰动过程进行转向,使气流经过进气扰流环的时候向靠近排气内管的方向压缩,增大了与排气内管外壁接触的气流量,从而提高换热效果。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气扰流环包括依次相连的聚流段、扰流段和扩流段,所述聚流段与所述排气内管之间形成聚流腔,所述扰流段与所述排气内管之间形成所述扰流腔,所述扩流段与所述排气内管之间形成扩流腔,所述聚流腔、所述扰流腔与所述扩流腔依次连通;沿所述进气通道的气流行进方向,所述聚流腔的宽度逐渐缩窄,所述扩流腔的宽度逐渐扩大;所述扰流腔的内壁分别与所述聚流腔的内壁以及所述扩流腔的内壁平滑连接。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扰流段的外壁具有环形槽。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至少两个所述进气扰流环沿所述排气内管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气扰流环的两端均具有连接翻边,所述连接翻边的外壁与所述进气通道的侧壁配合。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排气通道设有螺旋扰流片,所述螺旋扰流片沿所述排气内管的长度方向螺旋延伸;所述螺旋扰流片上设有多个供烟气通过的通气孔。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通气孔沿所述螺旋扰流片的表面均匀分布。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螺旋扰流片的外径与所述排气通道的内径比值为0.75至0.8。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排气内管的长度与所述螺旋扰流片的螺距比值为4至8。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螺旋扰流片的螺旋角为45 度至60度。
[001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螺旋扰流片包括多个螺旋段和多个轴向延伸段,所述螺旋段和所述轴向延伸段交替平滑连接,所述轴向延伸段沿所述排气内管的轴向延伸。
[001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螺旋扰流片包括多个螺旋段和多个轴向延伸段,所述螺旋段和所述轴向延伸段交替平滑连接,所述轴向延伸段沿所述排气内管的轴向延伸。
[001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轴向延伸段的内侧边与所述排气内管的中心轴线B重合
[0019]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燃气热水器,包括本技术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螺旋绕流给排气烟管组件。
[002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燃气热水器,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进气通道设置有多个进气扰流环,并且扰流腔的宽度小于进气通道的宽度,因此空气流入经过进气扰流环的扰流腔时能够被径向扰动,有效减缓了流入空气的流通速度,从而增加空气在进气通道的滞留时间,使排气内管的高温烟气能够在单位时间传递更多的热量给流入的空气,从而使烟气与空气充分换热,提高了换热质量。
[0021]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2]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螺旋扰流给排气烟管组件的示意图;
[0024]图2为图1示出的A区域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进气扰流环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螺旋扰流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螺旋扰流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
[0029]100.进气外管;110.进气通道;200.排气内管;210.排气通道;300.进气扰流环;
331,聚流腔311、扰流腔321与扩流腔331依次连通;沿进气通道 110的气流行进方向,聚流腔311的宽度逐渐缩窄,扩流腔331的宽度逐渐扩大;扰流腔321的内壁分别与聚流腔311的内壁以及扩流腔 331的内壁平滑连接。其中,沿气流的流通方向,聚流腔311的侧壁呈逐渐缩窄状,气流经过聚流腔311时可以向扰流腔321中聚拢,由此实现从径向扰动气流,并迫使气流向靠近排气内管200的方向压缩,提高换热效果;沿气流的流通方向,扩流腔331呈逐渐扩大状,从扰流腔321流出的气流沿扩流腔331的腔壁扩散,进一步减缓了气流的轴向流速,提高换热效果。
[003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扰流段320的外壁具有环形槽 340,通过设置环形槽340,使得扰流段320的横截面呈V字形,一方面可以减轻进气扰流环300的整体重量,另一方面可以减少进气扰流环300侧壁与进气通道110侧壁的接触面积,防止进气扰流环300 与进气通道110侧壁之间的摩擦力过大而增大装配难度。
[003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进气扰流环300设有五个,五个进气扰流环300沿排气内管200的长度方向沿一定间隔均匀分布,进一步提高对进气气流的扰流效果,提高空气与烟气的换热质量。当然,进气扰流环300的具体设置数量还可以是两个、三个、四个或五个以上,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做相应设定,在此不做限定。
[004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进气扰流环300的两端均具有连接翻边350,连接翻边350的外壁与进气通道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旋扰流给排气烟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外管(100);排气内管(200),设于所述进气外管(100)内,所述进气外管(100)与所述排气内管(200)之间形成进气通道(110),所述排气内管(200)内设有排气通道(210);至少两个进气扰流环(300),所述进气扰流环(300)套设于所述排气内管(200),所进气扰流环(300)的外侧壁与所述进气外管(100)的内侧壁配合,所述进气扰流环(300)与所述排气内管(200)之间形成可供气流通过的扰流腔(321),所述扰流腔(321)的宽度a小于所述进气通道(110)的宽度b。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扰流给排气烟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扰流环(300)包括依次相连的聚流段(310)、扰流段(320)和扩流段(330),所述聚流段(310)与所述排气内管(200)之间形成聚流腔(311),所述扰流段(320)与所述排气内管(200)之间形成所述扰流腔(321),所述扩流段(330)与所述排气内管(200)之间形成扩流腔(331),所述聚流腔(311)、所述扰流腔(321)与所述扩流腔(331)依次连通;沿所述进气通道(110)的气流行进方向,所述聚流腔(311)的宽度逐渐缩窄,所述扩流腔(331)的宽度逐渐扩大;所述扰流腔(321)的内壁分别与所述聚流腔(311)的内壁以及所述扩流腔(331)的内壁平滑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旋扰流给排气烟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段(320)的外壁具有环形槽(34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扰流给排气烟管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进气扰流环(300)沿所述排气内管(200)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扰流给排气烟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扰流环(300)的两端均具有连接翻边(350),所述连接翻边(350)的外壁与所述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楚鹏张锦梁余浩伦龚文添梁燕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