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并网逆变器自适应稳定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55915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并网逆变器自适应稳定控制方法,属于并网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电网电压前馈控制方法降低并网逆变器输出阻抗相角的问题,提高了弱电网下并网逆变器对电网的鲁棒性。该方法包括:在并网逆变器前馈通道中加入矩阵信号发生器,从而使前馈通道仅通过主要电网频次谐波;在逆变器稳定控制框图中引入改进电流控制器,从而提高逆变器谐波抑制能力及稳定裕度;设计了超前补偿器控制参数,基于小信号注入法检测电网等效阻抗,设计超前补偿器控制参数自适应求解模块,以此提高逆变器系统控制参数在弱电网下的适应性。本发明专利技术为弱电网下逆变器与电网互联系统稳定性提高策略研究提供了参考。高策略研究提供了参考。高策略研究提供了参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并网逆变器自适应稳定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并网逆变器控制
,具体涉及一种并网逆变器自适应稳定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为应对日益紧迫的能源危机和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发展以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成为一种可行有效的途径与方案,而并网逆变器作为连接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与公共电网的有效接口,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新能源设备大多分布于偏远地区,与负荷呈现逆向分布,长距离输电线等原因使得电网呈弱电网特性。弱电网下,大量非线性负载使得公共耦合点处存在大量谐波,逆变器采用电网电压前馈控制方式时,其正反馈通道向系统引入同样频次谐波并通过电网阻抗与电流内环产生耦合,造成逆变器系统逐渐失稳。
[0003]针对弱电网下电网电压前馈导致逆变器失稳这一问题,有学者通过在前馈通道中引入低通滤波器与陷波器组抑制特定次数的背景谐波,进而保证弱电网下逆变器系统的稳定性;有学者通过加入虚拟阻抗提高了逆变器对电网阻抗的鲁棒性,但该方法校正项中的微分环节引入高频噪声;有学者通过在电网电压前馈通道中加入多谐振环节使其仅反馈电网主要频次谐波,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系统的稳定裕度但电网电感较大时鲁棒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并网逆变器控制方法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并网逆变器自适应稳定控制方法,该并网逆变器控制方法在提高逆变器谐波抑制能力和稳定裕度的同时,采用自适应求解模块提高逆变器系统控制参数在弱电网下的适应性,更适用于新能源并网系统。
[0005]为实现本专利技术技术目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并网逆变器自适应稳定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步骤S1:通过在前馈通道中引入矩阵信号发生器改进电网电压前馈控制方式;
[0008]步骤S2:在电流控制器G
i
(s)处同时引入谐波补偿器H
c
(s)、超前补偿器G
L
(s),得到改进电流控制器G

i
(s);
[0009]步骤S3:以逆变器稳定裕度最大为约束,计算超前补偿器G
L
(s)的控制参数,设计超前补偿器G
L
(s)控制参数自适应求解模块。
[0010]所述步骤S1包括以下子步骤:
[0011]步骤S10:根据矩阵信号发生器控制方式,得到矩阵信号发生器传递函数G
MSG
为:
[0012][0013]式中,电网基波角频率,ω
cut
为截止频率。
[0014]步骤S11:根据采用改进电网电压前馈控制的逆变器控制方式,得到采用改进电网电压前馈控制的逆变器输出阻抗Z
out
(s):
[0015][0016]式中,L1为逆变器侧电感,L2为网侧电感,C为滤波电容,H
i1
为电容电流的采样系数,H
i2
为并网电流的采样系数,G
inv
(s)为逆变桥等效传递函数,G
ff
(s)为电网电压比例前馈环节传递函数。
[0017]所述步骤S2包括以下子步骤:
[0018]步骤S20:将电流控制器G
i
(s)与5、7次谐波补偿器并联后串联超前补偿器G
L
(s),得到改进电流控制器G

i
(s)的传递函数:
[0019][0020]式中,k
p
为比例系数,k
r
为频率谐振系数,ω
i
为截止带宽,ω0为基频角频率,A
o
为H
C
(s)的增益,ω
b
为带宽,ω
h
为所要补偿的角频率值,α为分度系数,τ为时间常数。
[0021]步骤S21:根据采用改进电流控制器和改进电网电压前馈控制的逆变器控制方式,得到采用改进逆变器输出阻抗Z

out
(s):
[0022][0023]令逆变器与电网阻抗交截频率等于超前补偿器最大相角处的频率,得到分度系数α为:
[0024][0025]式中,ω
c
为逆变器输出阻抗与电网阻抗交点处角频率,其表达式为:
[0026][0027]式中,a=(2k
r
ω
i
H
i2
k
PWM
),k
PWM
为逆变桥传递函数增益,L
g
为电网电感。
[0028]根据超前补偿器G
L
(s)的输出特性曲线,得到时间常数τ为:
[0029][0030]式中,为超前补偿器补偿相角。
[0031]所述步骤S3中超前补偿器G
L
(s)控制参数自适应求解模块通过小信号注入法检测电网等效电感L
g
的变化规律,进而根据电网等效电感L
g
的变化规律自适应调整超前补偿器G
L
(s)控制参数α和τ。
附图说明
[0032]图1为一种并网逆变器自适应稳定控制方法设计步骤流程图;
[0033]图2为矩阵信号发生器控制框图;
[0034]图3为改进后并网逆变器稳定控制框图;
[0035]图4为不同控制方式下逆变器输出阻抗伯德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可帮助相关领域开发人员进一步深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旨在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0037]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并网逆变器自适应稳定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38]步骤S1:通过在前馈通道中引入矩阵信号发生器改进电网电压前馈控制方式;
[0039]步骤S2:在电流控制器G
i
(s)处同时引入谐波补偿器H
c
(s)、超前补偿器G
L
(s),得到改进电流控制器G

i
(s);
[0040]步骤S3:以逆变器稳定裕度最大为约束,计算超前补偿器G
L
(s)的控制参数,设计超前补偿器G
L
(s)控制参数自适应求解模块。
[0041]图1为上述一种并网逆变器自适应稳定控制方法设计步骤流程图。
[0042]所述步骤S1包括以下子步骤:
[0043]步骤S10:图2为矩阵信号发生器控制框图,根据矩阵信号发生器控制方式,得到矩阵信号发生器传递函数G
MSG
为:
[0044][0045]式中,电网基波角频率,ω
cut
为截止频率。
[0046]步骤S11:根据采用改进电网电压前馈控制的逆变器控制方式,得到采用改进电网电压前馈控制的逆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并网逆变器自适应稳定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通过在前馈通道中引入矩阵信号发生器改进电网电压前馈控制方式;步骤S2:在电流控制器G
i
(s)处同时引入谐波补偿器H
c
(s)、超前补偿器G
L
(s),得到改进电流控制器G

i
(s);步骤S3:以逆变器稳定裕度最大为约束,计算超前补偿器G
L
(s)的控制参数,设计超前补偿器G
L
(s)控制参数自适应求解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并网逆变器自适应稳定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包括以下子步骤:步骤S10:根据矩阵信号发生器控制方式,得到矩阵信号发生器传递函数G
MSG
为:式中,电网基波角频率,ω
cut
为截止频率。步骤S11:根据采用改进电网电压前馈控制的逆变器控制方式,得到采用改进电网电压前馈控制的逆变器输出阻抗Z
out
(s):式中,L1为逆变器侧电感,L2为网侧电感,C为滤波电容,H
i1
为电容电流的采样系数,H
i2
为并网电流的采样系数,G
inv
(s)为逆变桥等效传递函数,G
ff
(s)为电网电压比例前馈环节传递函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并网逆变器自适应稳定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以下子步骤:步骤S20:根据电流控制器G
i
(s)与5、7次谐波补偿器、超前补偿器G
L
(s)的控制关系,得到改进电流控制器G
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添杨龙月夏雪菁蔡智鹏周书楠张乐张小寒陈华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