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连接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5903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光伏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光伏组件使用的连接端子,包括:公插头,第一端设有端部凸起的卡接件,第二端设有用于将线缆固定到所述公插头的第一压紧帽;母插头,第一端设有供所述卡接件插入的插槽,且所述插槽的末端设有卡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母插头插槽设置的较宽,可容纳公插头上的卡接件在插槽中沿周向转动,且卡槽的一侧设有斜面,当所述卡接件转动时,其端部的凸起被斜面所导向,能从卡槽中脱出,使公母插头失去轴向上的定位,公母插头可沿轴向相互分离,如此,通过小幅度转动公母插头即可时公母插头快速分离,十分有利于重复调整线缆的安装位置和状态。有利于重复调整线缆的安装位置和状态。有利于重复调整线缆的安装位置和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伏组件连接端子


[0001]本技术涉及光伏连接器
,具体而言涉及光伏组件连接端子。

技术介绍

[0002]光伏电池板经过串联后可形成大面积的光伏组件,每块电池板之间的连接依靠接线盒,而将接线盒和光伏电池板的输出线连接到一起的就是光伏组件连接端子,用于串联多个接线盒以提高整个系统的输出功率。
[0003]光伏组件连接端子包括正极连接端和负极连接端,正极连接端和负极连接端分别连接在光伏板引出线和接线盒的引入线,使导线之间形成稳定的电性连接。现有技术中,目前连接端子通常使用插拔的卡扣式连接,但是现有的卡扣式设计中,由于操作习惯、熟练程度、操作方向等主客观要求,在插接后弹片卡在卡槽中不通过工具很难拔出的情况频繁发生,这在安装调整时是不期望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连接端子的缺陷与不足,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于快速插拔操作的光伏组件连接端子,包括:
[0005]公插头,第一端设有端部凸起的卡接件,第二端设有用于将线缆固定到所述公插头的第一压紧帽;
[0006]母插头,第一端设有供所述卡接件插入的插槽,且所述插槽的末端设有卡槽,使所述卡接件沿轴向在插槽中滑动直至移动到所述卡槽中并被沿轴向方向固定,所述母插头的第二端设有用于将线缆固定到所述母插头的第二压紧帽;
[0007]导电套,设置到所述母插头内,包括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所述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用于连接线缆裸线,使公插头和母插头所固定的线缆电连接;
[0008]其中,所述卡槽周向方向的一侧设有斜面,使所述卡接件相对于所述卡槽沿周向运动时从所述卡槽中脱出并移动至所述插槽中。
[0009]优选的,所述插槽的宽度大于所述卡接件宽度的两倍。
[0010]优选的,所述斜面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卡槽,所述斜面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插槽。
[0011]优选的,所述公插头的外壁在对应所述斜面第一端的方向设有第一标记点,所述公插头的外壁在对应所述斜面的第二端方向设有第二标记点。
[0012]优选的,所述插槽在对应所述卡槽的轴向方向上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宽度等于所述卡接件的宽度。
[0013]优选的,所述公插头的内壁设有第一导向锥面,所述第一导向锥面的小径端设有台阶,所述台阶的内缘设有供裸线穿出的圆孔。
[0014]优选的,所述母插头的内壁设有第二导向锥面,所述第二导向锥面的小径端直径等于所述导电套的外径。
[0015]优选的,所述公插头或母插头的端面上设有橡胶圈,当所述公插头和母插头贴合
时,所述橡胶圈处于压紧状态。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7]本技术的母插头插槽设置的较宽,具有较大的容宽度,可容纳公插头上的卡接件在插槽中沿周向转动,且卡槽的一侧设有斜面,当所述卡接件转动时,其端部的凸起被斜面所导向,能从卡槽中脱出,使公母插头失去轴向上的定位,公母插头可沿轴向相互分离,如此,通过小幅度转动公母插头即可时公母插头快速分离,有利于重复调整线缆的安装位置和状态。
附图说明
[0018]附图不意在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在各个图中示出的每个相同或近似相同的组成部分可以用相同的标号表示。为了清晰起见,在每个图中,并非每个组成部分均被标记。现在,将通过例子并参考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各个方面的实施例,其中:
[0019]图1是本技术所示的光伏组件连接端子公母插头待连接状态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所示的光伏组件连接端子公母插头连接状态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所示的光伏组件连接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技术所示的母插头上插槽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更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举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说明如下。
[0024]结合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的实施例的光伏组件连接端子,主要包括公插头10和母插头20。公插头连接到光伏电池板的引出线60,母插头连接到接线盒的引入线70。
[0025]由此,当公母插头对接时,引出线60和引入线70完成电连接,使电池板接入接线盒,形成多个电池板的串联,形成电池串。
[0026]进一步的,公插头10第二端设有用于将引出线60固定到公插头10的第一压紧帽40,母插头20的第二端设有用于将引入线70固定到母插头20的第二压紧帽50。如此,通过第一压紧帽40和第二压紧帽50完成公母插头和线缆的连接。
[0027]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公插头10的第二端设有多个带有螺纹的压片,压片内设有橡胶圈,线缆穿过第一压紧帽40后,再穿过橡胶圈进入到公插头10内,当拧紧第一压紧帽40后,多个压片向内挤压橡胶圈,线缆受到径向方向的压力,和橡胶圈之间实现固定;相似的,引入线70以同样的方式与母插头20固定。
[0028]其中,导电套30设置到母插头20内,导电套30包括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用于连接线缆裸线,使公插头10和母插头20所固定的线缆电连接;具体实施例中,通过控制好裸线的长度,即可将裸线插接到导电套30的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中。
[0029]优选的,公插头10的内壁设有第一导向锥面12,第一导向锥面12的小径端设有台阶13,台阶13的内缘设有供裸线穿出的圆孔。母插头20的内壁设有第二导向锥面23,第二导向锥面23的小径端直径等于导电套30的外径。
[0030]如此,通过导向锥面的设置,使线缆在插入时具有导向作用,且端部可压紧线缆的绝缘部分,起到进一步的密封效果。
[0031]在可选的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公母插头的对接,公插头10的第一端设有至少两个
端部凸起的卡接件11,母插头20第一端设有供卡接件11插入的插槽21,且插槽21的末端设有卡槽22,使卡接件11沿轴向在插槽21中滑动直至移动到卡槽22中并被沿轴向方向固定。
[0032]具体的,使裸线对应导电套30的插孔位置,卡接件11对应插槽21的位置,然后将公插头10和母插头20相互靠近,结合图1

2所示,卡接件11在插槽21滑动,此时,卡接件11端部带有凸起的部分向内被压缩,直至移动到卡槽22位置处时,向外弹出,卡在卡槽22中,此时公插头10和母插头20的端面对合,完成连接。
[0033]结合图3

4所示,为了便于在安装后调整插接状态,在卡槽22周向方向的一侧设有斜面221,使卡接件11相对于卡槽22沿周向运动时从卡槽22中脱出并移动至插槽21中。
[0034]在具体的实施例中,需要将公插头10和母插头20分离时,使公插头10和母插头20相对转动,卡接件11的凸起部分在斜面221上滑动,由卡槽22中脱出,滑动至插槽21中,此时,可以向外拔出公插头10,实现公插头10和母插头20的分离,操作省力且方便。
[0035]优选的,插槽21的宽度大于卡接件11宽度的两倍。如此,使卡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组件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公插头,第一端设有端部凸起的卡接件,第二端设有用于将线缆固定到所述公插头的第一压紧帽;母插头,第一端设有供所述卡接件插入的插槽,且所述插槽的末端设有卡槽,使所述卡接件沿轴向在插槽中滑动直至移动到所述卡槽中并被沿轴向方向固定,所述母插头的第二端设有用于将线缆固定到所述母插头的第二压紧帽;导电套,设置到所述母插头内,包括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所述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用于连接线缆裸线,使公插头和母插头所固定的线缆电连接;其中,所述卡槽周向方向的一侧设有斜面,使所述卡接件相对于所述卡槽沿周向运动时从所述卡槽中脱出并移动至所述插槽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的宽度大于所述卡接件宽度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卡槽,所述斜面的第二端延伸至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治森王立宏刘名奇叶善申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东送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