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航空内饰件的连接转接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5601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航空内饰件的连接转接支架,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支架A、支架B、支架C,支架A包括连成一体的侧壁面和底面,侧壁面上开设第一连接孔,支架C包括两个呈中心对称布设的连接片,连接片包括连成一体的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两个连接片的第一翼板相对,第二翼板上开设第二连接孔,底面与支架B连接,支架B与两个第一翼板连接,航空器骨架与第一连接孔连接,航空内饰件与第二连接孔连接。该连接转接支架通过多个支架组合配合,实现航空内饰件与航空器骨架连接,突破单一支架构型复杂、强度差的限制,提高了力学性能,实现航空内饰件与航空器骨架连接时公差的调节,有效的减少了飞行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减少了飞行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减少了飞行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航空内饰件的连接转接支架


[0001]本技术涉及飞机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航空内饰件的连接转接支架。

技术介绍

[0002]航空内饰件通常需与航空器骨架进行连接,因航空器骨架的常规构型和航空内饰件的多功能造型,导致航空内饰件的连接接口距离航空器骨架的可连接接口很远,或者对两者连接支架的造型要求很高。同时由于航空内饰件是可与人员直接接触的飞机组成,需要考虑人性化以及便于拆卸更换的要求。人性化是指人员视野内不出现航空内饰件之外的其他结构件或连接件;便于拆卸更换是指更换内饰件时需考虑便捷化,目前常采用螺栓螺母配合单一支架对航空内饰件与航空器骨架进行连接,此类连接方式的缺点如下:
[0003]1、因航空内饰件的连接接口距离航空器骨架的可连接接口远,单一支架跨度很大,选用常规材质构造的单一支架刚度、强度等方面的力学性能很差,难以满足飞行过程中的载荷要求;选用好的材质构造的单一支架可解决上述问题,但是成本太高。
[0004]2、航空内饰件的连接接口与航空器骨架的可连接接口可能不在同一个平面,为保证顺利连接,需设计单一支架的造型呈现扭转等状态,构型比较复杂,导致生产成本、生产周期增加。
[0005]3、航空内饰件由于其特殊性,拆卸更换的频率非常高,在装配过程中,螺栓螺母配合单一支架的连接形式对装配时的公差调整要求难以满足。
[0006]4、单一支架在飞行器飞行过程中的振动环境下,因硬性连接导致航空内饰件产生较大的振动,带来噪声影响乘客的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技术目的: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航空内饰件的连接转接支架,避免采用螺栓螺母配合单一支架对航空内饰件与航空器骨架连接导致的成本高、生产周期长、难以满足飞行过程中的载荷要求等问题。
[0008]技术方案:一种航空内饰件的连接转接支架,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支架A、支架B、支架C,所述支架A包括连成一体的侧壁面和底面,所述侧壁面上开设第一连接孔,所述支架C包括两个呈中心对称布设的连接片,所述连接片包括连成一体的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两个所述连接片的所述第一翼板相对,所述第二翼板上开设第二连接孔,所述底面与所述支架B连接,所述支架B与两个所述第一翼板连接,航空器骨架与所述第一连接孔连接,航空内饰件与所述第二连接孔连接。
[0009]进一步的,还包括紧固螺母、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翼板上开设第一调节孔,所述支架B上开设第三连接孔,所述紧固螺母在第三连接孔处固定于所述支架B上表面,所述第一紧固件依次伸入第一调节孔和第三连接孔与所述紧固螺母连接,以使支架B与支架C连接。
[0010]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紧固件,所述支架B的两端均开设第二调节孔,所述底面上
开设有第四连接孔,所述第二调节孔与所述第四连接孔通过所述第二紧固件连接,以使支架B与支架A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调节孔、所述第二调节孔均为长条形或椭圆形。支架C上的第一调节孔为支架C与航空内饰件之间的装配提供了装配公差,支架B上的第二调节孔为支架A与航空器骨架之间的装配提供了装配公差。
[0012]最佳的,所述第一调节孔与所述第二调节孔的长度方向空间交叉,第一调节孔与第二调节孔的长度方向并非一致,为方向调节提供了较大的调节范围。
[0013]最佳的,为了抵消支架A、支架B、支架C及与其他连接部件传递的振动,还包括减震部件,所述减震部件安装在所述底面或所述支架B或所述连接片上,起到减震降噪的作用。
[0014]最佳的,所述减震部件内部设有阻尼器。
[0015]有益效果:本技术的连接转接支架,通过多个支架组合配合,实现航空内饰件与航空器骨架连接,突破单一支架构型复杂、强度差的限制,提高了力学性能,实现航空内饰件与航空器骨架连接时公差的调节,有效的减少了飞行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俯视图;
[0018]图3为支架A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支架B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支架B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支架C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技术。
[0023]一种航空内饰件的连接转接支架,如图1、2所示,包括支架A1、支架B2、支架C3、紧固螺母4、第一紧固件5、第二紧固件6。
[0024]支架A1由连成一体侧壁面11和底面12构成,形成竖向的L形,侧壁面11上开设第一连接孔13,用于连接航空器骨架。
[0025]如图1、图6所示,支架C3为两个连接片31,连接片31由连成一体的第一翼板32和第二翼板33组成,两个连接片31呈中心对称布设的且第一翼板32相对,则两个第一翼板32在支架C3的中间构成了一个平面区域,第二翼板33上开设第二连接孔34,用于连接航空内饰件。
[0026]支架B2作为中间支架放置在上述的平面区域上,支架B2的下表面位于支架C3的上表面。
[0027]为了使支架B2与支架C3之间可调节连接,如图4

6所示,在第一翼板32上开设第一调节孔35,支架B2上开设与第一调节孔35连接的第三连接孔21,将紧固螺母4在支架B2的上表面固定于第三连接孔21处。第一调节孔35设计成长条形或椭圆形,连接时,第一紧固件5伸入第一调节孔35内沿其长度方向来回滑动,再伸入第三连接孔21后与紧固螺母4连接,实现支架B与支架C之间可调节连接,从而调节支架C与航空内饰件之间的装配公差。
[0028]如图1

4所示,支架A1置于支架B2上,为了使支架A1与支架B2之间可调节连接,此时在支架B2的两端都开设了第二调节孔22,支架A1的底面12上开设有与第二调节孔22连接的第四连接孔14。第二调节孔22设计成长条形或椭圆形,连接时,第二紧固件6伸入第二调节孔22内沿其长度方向来回滑动,再伸入第四连接孔14,从而调节支架A1在支架B2上的安装位置,最终调节支架A与航空器骨架之间的装配公差。
[0029]第一调节孔35的长度方向与第二调节孔22的长度方向在空间上呈交叉,即两者的长度方向并非平行,为支架A、支架B、支架C的方向调节提供了比较宽泛的调节范围。
[0030]由此,将支架A、支架B、支架C组装成连接转接支架。
[0031]支架A1的底面12上或支架B2上或支架C3的连接片31可根据需要安装减震部件7,减震部件可拆卸,减震部件7的内部设有阻尼器,利用阻尼特性减缓连接转接支架与其他连接部件传递的振动,延长连接转接支架寿命的同时又能降噪。
[0032]从飞机轻量化及安全性的角度考虑,支架A、支架B、支架C均由合金材料制成。
[0033]本技术的航空内饰件的连接转接支架,解决了采用螺栓螺母配合单一支架对航空内饰件与航空器骨架连接导致的成本高,生产周期长,公差调整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航空内饰件的连接转接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支架A(1)、支架B(2)、支架C(3),所述支架A(1)包括连成一体的侧壁面(11)和底面(12),所述侧壁面(11)上开设第一连接孔(13),所述支架C(3)包括两个呈中心对称布设的连接片(31),所述连接片(31)包括连成一体的第一翼板(32)和第二翼板(33),两个所述连接片(31)的所述第一翼板(32)相对,所述第二翼板(33)上开设第二连接孔(34),所述底面(12)与所述支架B(2)连接,所述支架B(2)与两个所述第一翼板(32)连接,航空器骨架与所述第一连接孔(13)连接,航空内饰件与所述第二连接孔(34)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空内饰件的连接转接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紧固螺母(4)、第一紧固件(5),所述第一翼板(32)上开设第一调节孔(35),所述支架B(2)上开设第三连接孔(21),所述紧固螺母(4)在第三连接孔(21)处固定于所述支架B(2)上表面,所述第一紧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响成王海祥尹延蛟
申请(专利权)人:菲舍尔航空部件镇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