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纤偏振态变换,特别是相干光通信系统中的无规偏振态控制。为实现具有吸引力的新一代称为“相干光通信”的光纤通信系统,需解决一系列技术问题,其中单模光纤本身作为传输媒质是一个难题。这是因为,在具有圆形纤芯和包层的常规光纤中,存在着两个几乎简并的正交偏振模式,使得一个线偏振入射模式在经过一根实际的、受各种微扰影响的光纤传输线后,其偏振态变为不可预知或无规。这种偏振方向的不可预知性对相干通信系统来说特别麻烦,因为相干接收要求信号与本地振荡两者的偏振态互相匹配。近年来,世界上好几个国家的光纤技术专家都一直在付出巨大的努力,沿着两条不同的思路和技术途径,设法克服上述困难。见T.Okoshi和T.Kimura分别于1985年和1987年在J.LightwaveTech.vol.LT-3PP.1232-1237和LT-5PP.414-428上发表的综述文章及其文末所列大量参改文献。第一种途径的基本思想是在相干通信系统中全传输线都采用高双折射光纤,而不用常规圆结构光纤。沿着这个方向的努力,特别是日本在熊猫型长光纤的制造和传输试验方面,业已取得可观的进展。将某种类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纯粹无源的特殊光纤结构控制一方向角不可预知的线偏振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一种由强耦合缓变为弱耦合的机制,对一双折射光纤中具有任意方向角的入射线偏振光的两个正交分量或模式施加以足够强的起始耦合,使两者的起始功率在一种快速的变换和再变换过程中进行重新分配,以形成两个模式功率在一平均值上下剧烈振荡;缓慢下降的耦合机制使上述的剧烈振荡在平均值上下的波动幅度渐减,最终达到一种功率在x和y模式间几乎平均分配的状态;利用起单偏作用的组件滤除不需要的模式,从而获得一个所需的、偏振方向固定的模式。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