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杂断裂带不规则断面的解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55481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地震数据的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杂断裂带不规则断面的解释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利用已钻井录井、取心、测井、地层的分析化验资料及野外露头资料,建立研究区地层格架及岩性组合关系。分析研究区构造发育特征及形成机制,建立断层解释模式。提出了对研究区的地震资料可靠性的分析判断技术方法。在地震资料可靠的情况下,以地质模式为指导,在单井与连井闭合标定的基础上,进行点、线、面、体相结合的复杂断裂带的精细解释。采用一种基于力学分析的不规则断面解释技术,不仅解决了复杂断裂带断层的组合关系,更重要的是很好的描述不同层系断块高点的迁移演化过程,使解释结果符合地质构造运动规律和沉积特点,为井位部署提供依据。据。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杂断裂带不规则断面的解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地震数据的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杂断裂带不规则断面的解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断裂特征分析与断裂研究是油气勘探的重要内容,因为断裂不仅是油气运移的通道,也是形成复杂断块圈闭、断层

岩性圈闭的重要条件,对油气运移与保存具有重要控制作用。
[0003]申请公布号为CN104330825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沿构造趋势面切片断层解释处理方法,其是根据不同地区地层发育特点,顺着地层发育的规律开展切片研究,通过对地震资料中目的层开展层位网格解释,确定目的层的时间范围,得到地层的构造趋势;在三维地震数据体中沿地层的构造趋势面进行切片,得到的切片可以真实的反映该时期断层产状及走向,达到对断层解释的目的。利用上述技术克服了传统切片不能顺着构造走向真实反映断层系统展布的缺陷,避免人为解释因素对沿层切片结果的影响,有效识别小断层,特别是层间小断层,能够使地震解释更加合理,为断裂系统组合提供可靠依据,精细落实小断块圈闭,为油田勘探开发井位部署提供依据。
[0004]然而受复杂地质应力、地层结构、地层岩性非均质等多种因素影响,形成的断层样式是丰富多彩、千奇百怪的,解释人员在解释过程中在剖面上,遇到浅层断层断距大,深层断距也大,而中间断距小,甚至没有断距,那么这种断层应该解释为一条断层、还是多条断层?一直困扰着人们的解释工作。因此对断层的识别描述一直是地震资料解释的重要内容,多年来许多物探科研人员利用地震资料进行断层解释,在实际工作中形成了多种解释技术与方法。然而在断层解释过程中对断层面的剖面解释要么是从上到下解释成非常规则的直线型或弯线型,要么是上下层系的分开解释。若按照直线型解释模式进行断层解释,经常会出现切地震反射同相轴的现象。若是一条断层,而解释人员给解释层多条断层,这样解释方法不能对地层结构复杂,地层岩性复杂与断裂复杂地区进行精细的断层解释,不能够精细描述复杂油藏的构造形态。不利于分析断裂对沉积、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杂断裂带不规则断面的解释方法,属于一种基于力学分析的不规则断面解释技术,不仅解决了复杂断裂带断层的组合关系,更重要的是很好的描述不同层系断块高点的迁移演化过程,使解释结果符合地质构造运动规律和沉积特点,为井位部署提供依据。
[0006]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复杂断裂带不规则断面的解释方法,在砂泥岩互层中发育有厚度不小于10m的较厚泥岩层的地区,区域构造运动形成复杂断裂带,所述复杂断裂带包括浅层及深层断距大、中间断距小或无断距的断层,所述断层的断层面为所述不规则断面,采用包括以下步
骤的方法进行解释:
[0008](1)收集研究区已钻井录井、取心资料,岩性与野外露头资料,确定地层结构及地层岩性特征;
[0009](2)采用井点处合成记录层位标定判断剖面的保幅性,所述保幅性按式(2)评价,保证合成记录与井旁地震道一致系数不小于80%;
[0010]将钻井地质分层标定在地震剖面上连井解释,判断地震剖面构造形态的真实性;所述真实性包括按式(3)评价目的层所在同相轴的反射时间与对应地质分层换算时间的绝对误差,按式(4)评价层位的一致性系数;控制目的层所在同相轴的反射时间与对应地质分层换算时间的绝对误差在30ms以内的为准确,所述层位的一致性系数不小于80%;
[0011]依据井钻遇的断点与地震资料断点位置对比,判断地震剖面断层归位的准确性;
[0012]统计井中钻遇断距大于15m的断层,按式(5)计算地震剖面解释断层断点的时间值与钻井对应断点换算时间值的绝对误差,控制绝对误差在30ms以内的断点为归位准确的断点,所述归位准确的断点数量占比达到80%以上;
[0013][0014]E
a
=|T
in

T
c
|
ꢀꢀꢀꢀꢀꢀꢀꢀꢀꢀꢀꢀꢀꢀꢀꢀꢀꢀꢀꢀꢀꢀ
(3);
[0015][0016]E
f
=|T
s

T
f
|
ꢀꢀꢀꢀꢀꢀꢀꢀꢀꢀꢀꢀꢀꢀꢀꢀꢀꢀꢀꢀꢀꢀꢀ
(5);
[0017]式(2)中:C
con
为一致系数,E
c
为同相轴对应一致的个数;E
s
为井旁地震道同相轴的个数;E
syn
为合成记录同相轴的个数;
[0018]式(3)中:E
a
为解释目的层所在同相轴的反射时间与对应地质分层换算时间的绝对误差,单位ms;T
in
为解释目的层的反射时间,单位ms;T
c
为某口井对应地质分层换算时间,单位ms;
[0019]式(4)中:C
hor
为一致性系数,H
a
为标定分层中在误差范围之内的分层数,单位:个;H
t
为用于标定的总分层数,单位:个;
[0020]式(5)中:E
f
为地震剖面解释断层断点的时间值与钻井对应断点换算时间值的绝对误差,单位ms;T
s
为地震剖面上断点反射时间,单位ms;T
c
为某口井对应断点换算时间,单位ms;
[0021](3)根据步骤(2)确定的地震资料对所述断层进行解释:首先确定地震剖面上的断点位置,分析剖面上垂向断距的大小,然后在纵向上将上下地震反射层位大断距断层的断点与中间层位小断距断层的断点连接起来,构成不规则的同一条断层的断面;识别平移断层,落实层间平移断层的断点位置、掉向和平面展布关系,利用纵横剖面闭合进行断面闭合解释。
[0022]本专利技术的复杂断裂带不规则断面的解释方法,是在地质应力、构造演化、沉积充填分析的基础上,以地质模式为指导,采用基于力学分析的不规则断面解释技术,对断面进行解释,真实的描述地下的断裂构造特征。解释结果符合地质构造运动规律和沉积特点,为井位部署提供依据。
[0023]优选地,步骤(3)中,依据剖面反射同相轴终断、同相轴分叉、合并现象确定地震剖面上所述断点位置。
[0024]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识别平移断层包括利用倾角导向滤波与相干切片进行所述识别。
[0025]平移断层的断距由于水平滑动分担了部分断距,使得断面的垂向位移减小,对于这些规模较小的断层因波组错段不太明显而很容易被忽略。可充分利用软件的显示功能,提高层间平移断层的识别精度。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识别平移断层包括利用变密度剖面和相干切片解释断层。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识别平移断层包括应用对比多边形波形滑动,进行断层两侧反射同相轴的对比,进行断层解释。
[0026]进一步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识别平移断层包括采用连续的平行多线对比法识别层间平移断层。地震剖面层间平移断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杂断裂带不规则断面的解释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砂泥岩互层中发育有厚度不小于10m的较厚泥岩层的地区,区域构造运动形成复杂断裂带,所述复杂断裂带包括浅层及深层断距大、中间断距小或无断距的断层,所述断层的断层面为所述不规则断面,采用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进行解释:(1)收集研究区已钻井录井、取心资料,岩性与野外露头资料,确定地层结构及地层岩性特征;(2)采用井点处合成记录层位标定判断剖面的保幅性,所述保幅性按式(2)评价,保证合成记录与井旁地震道一致系数不小于80%;将钻井地质分层标定在地震剖面上连井解释,判断地震剖面构造形态的真实性;所述真实性包括按式(3)评价目的层所在同相轴的反射时间与对应地质分层换算时间的绝对误差,按式(4)评价层位的一致性系数;控制目的层所在同相轴的反射时间与对应地质分层换算时间的绝对误差在30ms以内的为准确,所述层位的一致性系数不小于80%;依据井钻遇的断点与地震资料断点位置对比,判断地震剖面断层归位的准确性;统计井中钻遇断距大于15m的断层,按式(5)计算地震剖面解释断层断点的时间值与钻井对应断点换算时间值的绝对误差,控制绝对误差在30ms以内的断点为归位准确的断点,所述归位准确的断点数量占比达到80%以上;E
a
=|T
in

T
c
|
ꢀꢀꢀꢀꢀꢀꢀꢀꢀꢀꢀꢀꢀꢀꢀꢀꢀꢀꢀꢀꢀꢀ
(3);E
f
=|T
s

T
f
|
ꢀꢀꢀꢀꢀꢀꢀꢀꢀꢀꢀꢀꢀꢀꢀꢀꢀꢀꢀꢀꢀꢀꢀ
(5);式(2)中:C
con
为一致系数,E
c
为同相轴对应一致的个数;E
s
为井旁地震道同相轴的个数;E
syn
为合成记录同相轴的个数;式(3)中:E
a
为解释目的层所在同相轴的反射时间与对应地质分层换算时间的绝对误差,单位ms;T
in
为解释目的层的反射时间,单位ms;T
c
为某口井对应地质分层换算时间,单位ms;式(4)中:C
hor
为一致性系数,H
a
为标定分层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华王勇李黎明胥玲纪甜甜曲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