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流电池与氢储能的微网系统及其工作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554249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2: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流电池与氢储能的微网系统及其工作方法,发电站分别与电网、DC/AC转换器及电解槽连接,DC/AC转换器分别与正极电解液腔体内的正极及负极电解液腔体内的负极连接,正极电解液腔体的顶部出口与正极储液罐的入口相连通,正极储液罐的出口经第一循环泵与正极电解液腔体的底部入口相连通;负极电解液腔体的顶部出口与负极储液罐的入口相连通,负极储液罐的出口经第二循环泵与负极电解液腔体的底部入口相连通,该系统及其工作方法能够实现微电网调峰调频,实现多能互补。实现多能互补。实现多能互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流电池与氢储能的微网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综合储能电站领域,涉及一种液流电池与氢储能的微网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的进一步繁荣,我国的电力发电量和用电量规模未来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在多能互补、源网荷协同的发电用电模式中,随着新能源发电占比逐渐增长,储能系统将要在区域电网中逐步承担调峰调频、事故备用、负载备用的作用。
[0003]随着储能行业的大力发展,通过各种储能方法可以将电量阶段性的储存,解决了新能源发电和上网后用电异步的问题,但是目前各种储能方法自身存在着问题。目前储能方法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超导储能、电化学储能、氢储能、相变储热等,能实现大规模用于服务电网调峰调频的储能方法主要是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和氢储能,在较长的时间周期内抽水蓄能经济性最优但不能消纳电网过多的净电量、电化学储能应用最便捷但不适用和大型电网搭配调峰调频、氢储能市场广阔但系统难以持续运行。因此亟需发展可持续的新型储能系统,用于实现微电网调峰调频、实现多能互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液流电池与氢储能的微网系统及其工作方法,该系统及其工作方法能够实现微电网调峰调频,实现多能互补。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液流电池与氢储能的微网系统包括发电站、电网、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及氢储能系统,其中,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包括DC/AC转换器、正极电解液腔体、正极储液罐、第一循环泵、第二循环泵、负极电解液腔体及负极储液罐;氢储能系统包括电解槽;
[0006]发电站分别与电网、DC/AC转换器及电解槽连接,DC/AC转换器分别与正极电解液腔体内的正极及负极电解液腔体内的负极连接,正极电解液腔体的顶部出口与正极储液罐的入口相连通,正极储液罐的出口经第一循环泵与正极电解液腔体的底部入口相连通;负极电解液腔体的顶部出口与负极储液罐的入口相连通,负极储液罐的出口经第二循环泵与负极电解液腔体的底部入口相连通。
[0007]电解槽的氢气出口与储氢装置的入口相连通,电解槽的氧气出口与储氧装置的入口相连通。
[0008]储氢装置的出口与氢利用单元的入口相连通,储氧装置的出口与氧利用单元相连通。
[0009]本专利技术所述液流电池与氢储能的微网系统的工作方法,包括微网储能阶段及微网发电阶段。
[0010]在微网储能阶段,发电站所发电量全部上网后,再将多余电量优先通过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储电,其次通过氢储能系统储氢。
[0011]设定Q
p
为发电站的实时发电量,Q
g
为电网的实时输出电量,C
full
为判断液流电池储能系统是否储满电量,C
lower
为判断液流电池储能系统的储电量是否小于下限值,Q
b,in
为液流电池储能系统的输入电量,Q
H,min
为氢储能系统的最低用电量,在微网储能阶段分为三个子工况,具体为:
[0012]第一子工况下,Q
p
≥Q
g
且C
full
为真,在该工况下,Q
p
=Q
g
+Q
H
,液流电池储能系统不工作,将Q
p
中Q
g
的电量传输到电网,将剩余Q
H
的电量传输到氢储能系统中后使得电解槽工作;
[0013]第二子工况下,Q
p
≥Q
g
且C
full
为假且C
lower
为假,在该工况下,Q
p
=Q
g
+Q
H,min
+Q
b,in
,氢储能系统为最低产能,将Q
p
中Q
g
的电量传输到电网,将Q
H,min
的电量传输到氢储能系统使其工作,将剩余Q
b,in
的电量传输到液流电池储能系统使得DC/AC转换器工作,DC/AC转换器带动液流电池储能系统进行充电,正极储液罐中的电解液通过第一循环泵送入正极电解液腔体中,负极储液罐中的电解液通过第二循环泵到负极电解液腔体中;
[0014]第三子工况下,Q
p
≥Q
g
且C
lower
为真,在该工况下,Q
p
=Q
g
+Q
b,in
,氢储能系统不工作,将Q
p
中Q
g
的电量传输到电网,将剩余Q
b,in
的电量传输到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后使其储电。
[0015]在微网发电阶段,发电站所发电量全部上网后仍然不能满足电网的用电需求,同时通过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发电补充电网的用电需求。
[0016]设定Q
p
为发电站的实时发电量,Q
g
为电网的实时输出电量,C
lower
为判断液流电池储能系统的储电量是否小于下限值,Q
b,out
为液流电池储能系统的输出电量,Q
H
为氢储能系统的实时用电量,Q
H,min
为氢储能系统的最低用电量,在微网发电阶段分为两个子工况,具体为:
[0017]第一子工况下,Q
p
<Q
g
且C
lower
为假,在该工况下,Q
g
+Q
H,min
=Q
p
+Q
b,out
,氢储能系统为最低产能,将Q
p
的电量全部上网,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工作产生Q
b,out
的电量,其中一部分Q
H,min
的电量传输到氢储能系统后使其工作,剩余Q
b,out

Q
H,min
的电量传输到电网;
[0018]第二子工况下,Q
p
<Q
g
且C
lower
为真,在该工况下,Q
g
=Q
p
+Q
b,out
,氢储能系统不工作,将Q
p
的电量传输到电网,同时将Q
b,out
的电量传输到电网。
[0019]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0]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液流电池与氢储能的微网系统及其工作方法在具体操作时,液流电池储能系统用于储电并实现电网调峰调频等功能,系统净发电量最终转化为氢能后通过市场消纳,系统发电或储能过程中,氢储能系统一直持续运行,两个子系统耦合以弥补各子系统单独运行的缺点,因此,本专利技术结合新能源发电、配合电网的调度,逐步完全替代传统火电调峰调频、事故备用、负载备用的功能,同时为市场提供稳定氢能源。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流电池与氢储能的微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电站(1)、电网(2)、液流电池储能系统(3)及氢储能系统(4),其中,液流电池储能系统(3)包括DC/AC转换器(3

1)、正极电解液腔体(3

2)、正极储液罐(3

3)、第一循环泵(3
‑4‑
1)、第二循环泵(3
‑4‑
2)、负极电解液腔体(3

5)及负极储液罐(3

6);氢储能系统(4)包括电解槽(4

1);发电站(1)分别与电网(2)、DC/AC转换器(3

1)及电解槽(4

1)连接,DC/AC转换器(3

1)分别与正极电解液腔体(3

2)内的正极及负极电解液腔体(3

5)内的负极连接,正极电解液腔体(3

2)的顶部出口与正极储液罐(3

3)的入口相连通,正极储液罐(3

3)的出口经第一循环泵(3
‑4‑
1)与正极电解液腔体(3

2)的底部入口相连通;负极电解液腔体(3

5)的顶部出口与负极储液罐(3

6)的入口相连通,负极储液罐(3

6)的出口经第二循环泵(3
‑4‑
2)与负极电解液腔体(3

5)的底部入口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流电池与氢储能的微网系统,其特征在于,电解槽(4

1)的氢气出口与储氢装置(4

2)的入口相连通,电解槽(4

1)的氧气出口与储氧装置(4

4)的入口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流电池与氢储能的微网系统,其特征在于,储氢装置(4

2)的出口与氢利用单元(4

3)的入口相连通,储氧装置(4

4)的出口与氧利用单元(4

5)相连通。4.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液流电池与氢储能的微网系统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微网储能阶段及微网发电阶段。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所述液流电池与氢储能的微网系统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微网储能阶段,发电站(1)所发电量全部上网后,再将多余电量优先通过液流电池储能系统(3)储电,其次通过氢储能系统(4)储氢。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所述液流电池与氢储能的微网系统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设定Q
p
为发电站(1)的实时发电量,Q
g
为电网(2)的实时输出电量,C
full
为判断液流电池储能系统(3)是否储满电量,C
lower
为判断液流电池储能系统(3)的储电量是否小于下限值,Q
b,in
为液流电池储能系统(3)的输入电量,Q
H,min
为氢储能系统(4)的最低用电量,在微网储能阶段分为三个子工况,具体为:第一子工况下,Q
p
≥Q
g
且C
full
为真,在该工况下,Q
p
=Q
g
+Q
H
,液流电池储能系统(3)不工作,将Q
p
中Q
g
的电量传输到电网(2),将剩余Q
H
的电量传输到氢储能系统(4)中后使得电解槽(4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辉辉范奇杜保华兰宇飞张磊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西热电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