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类框架结构建筑及施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中的低层楼房结构
,更具体讲涉及一种类框架结构建筑及施工工艺,尤其适用于装配式建筑中的低层大开间建筑。
技术介绍
[0002]在目前的楼房建筑体系中,框架结构是高层、多层等主流建筑中主要的建筑体系之一。传统标准框架结构建筑是先将混凝土预制梁、柱(或钢结构梁、柱)现场安装组配成承重框架,或现场按要求组配模板后浇注混凝土形成承重框架,之后再将预制墙板、预制楼板附着安装其上、并作有效联接,最终建造成框架结构建筑。也就是说,传统标准框架结构建筑是利用独立梁、独立柱、独立墙板、独立楼板等几种主要独立构件进行组装和有效联接而建造成的框架结构建筑。但这种传统的框架结构在应用于低层建筑时,其框架结构以及构件品种还存在较大尺度的合理优化空间,以保证在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能、抗震性能、防渗漏性能的同时,提高工业化率、预制化率、装配化率,并且大幅降低低层房屋建筑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正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的一种类框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类框架结构建筑,其特征在于:它是以板柱(3)和板梁(4)作为主体构件、在利用板柱组拼成整体墙板(1)和利用板梁组拼成整体楼板(2)的同时分别形成了后浇柱浇注通道(5)和后浇梁浇注通道(6)、最后内浇注混凝土料浆后浇合成的整体式类框架结构建筑;所述板柱(3)是以条式墙板(3
‑
1)为基体、并在条式墙板的板宽两侧面上均设置沿纵长方向延伸的半方形柱槽(3
‑
2)后形成的墙板带柱槽结构,每相邻两个板柱(3)的半方形柱槽(3
‑
2)对扣后形成一道竖直布置的后浇柱浇注通道(5);所述板梁(4)是以条式双梯楼板(4
‑
1)为基体、并与楼板底封板(4
‑
2)和两端封板(4
‑
3)配合后形成的楼板带梁槽结构,每个板柱(3)在自身中部形成一道单独水平布置的后浇梁浇注通道(6)、在板柱(3)左右两翼分别与相邻板柱(3)的侧翼各组拼成一道水平组合的后浇梁浇注通道(6),且在每道后浇梁浇注通道(6)的一个端头均设置有浇注口;竖直布置的后浇柱浇注通道(5)的顶端均与对应交叉位置处水平布置的后浇梁浇注通道(6)的底部相连通,所有后浇柱浇注通道(5)和后浇梁浇注通道(6)均连通后形成了本层楼房中全部后浇柱和后浇梁的整体性浇注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类框架结构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式墙板(3
‑
1)为单平面条式墙板(3
‑1‑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类框架结构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式墙板(3
‑
1)为直拐角双平面条式墙板(3
‑1‑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类框架结构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式双梯楼板(4
‑
1)是符合国家建筑设计图集18G432
‑
1中设计要求的预应力混凝土...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