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54495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人脸识别技术领域,并具体公开了一种人脸识别装置,包括摄像头和遮光件,遮光件包括入光部和遮光部,入光部设置于摄像头的入光侧,入光部上设置有入光孔,入光孔与摄像头的镜头正对,入光孔的入光范围小于镜头的拍摄范围,遮光部沿入光部的外周向设置,遮光部的遮光范围大于镜头的拍摄范围。通过设置遮光件,摄像头的拍摄范围由原来的镜头的拍摄范围缩小为入光部的入光孔的入光范围,入光孔的入光范围外的光线被遮光部遮挡以避免该部分光线入射镜头,减少脸部范围外的光线对曝光时长的影响,增加对脸部的特征信息的采集,提高人脸识别效率及识别准确度。人脸识别效率及识别准确度。人脸识别效率及识别准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人脸识别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人脸识别
,尤其涉及一种人脸识别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识别的一系列相关技术,通常也叫做人像识别和面部识别。人脸识别技术已在支付、解锁及考勤中广泛应用。
[0003]部分人脸识别装置所用的摄像头采用全局采样并进行AE(自动曝光)运算。在逆光(即拍摄背景亮度较高)条件下,反馈给摄像头内的图像传感器的曝光值较大,图像信号处理单元则会相应减少曝光时间,导致人脸处曝光不足,影响对人脸特征信息的采集,使得人脸识别的识别效果不理想,影响人脸识别的准确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脸识别装置,能够在逆光条件下,准确采集人脸信息,人脸识别的准确度高。
[0005]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0006]提供一种人脸识别装置,包括摄像头和遮光件,所述遮光件包括入光部和遮光部,所述入光部设置于所述摄像头的入光侧,所述入光部上设置有入光孔,所述入光孔与所述摄像头的镜头正对,所述入光孔的入光范围小于所述镜头的拍摄范围,所述遮光部沿所述入光部的外周向设置,所述遮光部的遮光范围大于所述镜头的拍摄范围。
[000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遮光件,摄像头的拍摄范围由原来的镜头的拍摄范围缩小为入光部的入光孔的入光范围,入光孔的入光范围外的光线被遮光部遮挡以避免该部分光线入射镜头。进行人脸识别时,在人脸与入光部的距离在一定范围内的情况下,入光孔的入光范围比人脸区域稍大,即脸部占据入光孔的入光范围的绝大部分,减少对脸部范围外的光线的采集,使得反馈给摄像头内的图像传感器的曝光值降低,图像信号处理单元相应调整并延长曝光时间,从而使更多由脸部反射的光线经过镜头成像,增加对脸部的特征信息的采集,提高人脸识别效率及识别准确度。
附图说明
[0008]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09]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人脸识别装置的主视图;
[0010]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人脸识别装置的俯视图;
[0011]图3为图1中A

A处的剖视图;
[0012]图4为图3中的局部结构的示意图;
[0013]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遮光件的第一轴测图;
[0014]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遮光件的第二轴测图;
[0015]图7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遮光件的第一轴测图;
[0016]图8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遮光件的第二轴测图;
[0017]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遮光件和透明安装板的连接示意图;
[0018]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定位件的示意图;
[0019]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入光孔的尺寸设计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
[0021]100、显示屏;200、脸部;1、摄像头;11、镜头;2、遮光件;21、入光部;211、入光孔;22、遮光部;221、遮光本体;2211、第一遮光本体;2212、第二遮光本体;222、连接本体;23、加强筋;3、显示面板;4、透明盖板;41、透明显示板;42、透明安装板;421、容纳腔;5、边框;6、第一定位件;61、第一连接部;62、第一定位部;7、第二定位件;71、第二定位部;711、定位孔;72、第二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4]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5]如图1

图1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人脸识别装置,包括摄像头1和遮光件2。遮光件2包括入光部21和遮光部22。入光部21设置于摄像头1的入光侧,入光部21上设置有入光孔211,入光孔211与摄像头1的镜头11正对,入光孔211的入光范围小于镜头11的拍摄范围。遮光部22沿入光部21的外周向设置,遮光部22的遮光范围大于镜头11的拍摄范围。
[0026]通过设置遮光件2,摄像头1的拍摄范围由原来的镜头11的拍摄范围(图4中用虚线表示)缩小为入光部21的入光孔211的入光范围(图4中用双点划线表示),入光孔211的入光范围外的光线被遮光部22遮挡以避免该部分光线入射镜头11。进行人脸识别时,在人脸与入光部21的距离在一定范围内的情况下,入光孔211的入光范围比人脸区域稍大,即脸部200占据入光孔211的入光范围的绝大部分,减少对脸部200范围外的光线的采集,使得反馈给摄像头1内的图像传感器的曝光值降低,图像信号处理单元相应调整并延长曝光时间,从
而使更多由脸部200反射的光线经过镜头11成像,增加对脸部200的特征信息的采集,提高人脸识别效率及识别准确度。
[0027]本实施例的人脸识别装置尤其适用于在强光条件下使用,能有效解决逆光条件下采集的脸部200图像发黑的问题。本实施例的人脸识别装置还适用于安装位置固定不变,无法通过调节自身位置来改变摄像头1的拍摄角度的安装工况。另外,本实施例的人脸识别装置中的摄像头1可以为HDR宽动态的摄像头,也可为普通摄像头。普通摄像头包括使用全局采样并进行AE(自动曝光)运算的摄像头。
[0028]具体地,入光孔211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位于镜头11和第二端之间。外界光线由入光孔211的第二端进入入光孔211内,并经入光孔211的第一端入射至镜头11。由第一端到第二端,入光孔211的尺寸逐渐增大,保证入光范围内的光线能够顺利经入光孔211入射至镜头11。一实施例中,入光孔211为锥形孔,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同时锥形的入光孔211还具有一定的排水功能,避免雨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摄像头和遮光件,所述遮光件包括入光部和遮光部,所述入光部设置于所述摄像头的入光侧,所述入光部上设置有入光孔,所述入光孔与所述摄像头的镜头正对,所述入光孔的入光范围小于所述镜头的拍摄范围,所述遮光部沿所述入光部的外周向设置,所述遮光部的遮光范围大于所述镜头的拍摄范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光孔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镜头和所述第二端之间,由所述第一端到所述第二端,所述入光孔的尺寸逐渐增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光孔为锥形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入光孔的轴线方向,所述第一端的横截面的中心与所述第二端的横截面的中心重合,设定未安装所述遮光件之前,所述镜头的拍摄范围的纵截面的圆心角为A,设定待识别的人脸的长度为P,设定待识别的人脸到所述镜头的距离为D,设定安装所述遮光件之后,所述镜头的拍摄范围的纵截面的圆心角为B,则B的计算公式为:B=2arctan(P/2D)。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设定所述镜头到所述入光孔的所述第一端的横截面的中心的距离为d,设定所述入光孔的第一端横截面的直径为W,则W的计算公式为:W=2
×
d
×
tan(B)或W=dP/D。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设定所述入光孔的轴向长度为L,所述入光孔的所述第二端的横截面的直径为M,则可得到:(M

W)/(2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博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