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水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热水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54329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热水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水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热水器。包括压缩机、四通阀、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第三单向阀、水泵以及蒸发器;其中,第一冷凝器与第二冷凝器并联设置;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配合使用,根据热泵热水器的直热和循环工作的特性,实现直热和循环分开工作路径,很好地解决目前单一冷凝器无法实现的功能,以及直热和循环一体式热泵热水器工作过程存在的效率与阻力矛盾问题,满足了直热和循环同时高效工作,同时冷凝器流道变小,提高了换热效率,机组能效比得到提升。机组能效比得到提升。机组能效比得到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水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热水器


[0001]本技术涉及热水器
,尤其涉及一种热水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热水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上的循环和直热一体热泵热水器,其循环直热式机组采用相同循环流程。由于循环水流量是直热式水流量8倍,如果满足循环水流要求而直热水流速过低,影响换热效率。如果满足直热水流要求而循环水流速过高,造成阻力过大。循环和直热一体热泵热水器由于对流量需求不同造成流速产生很大变化效率与阻力形成了矛盾,结果要么机组能效低,要么阻力很大,水泵功率大,机组使用寿命变短。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水系统,通过并联设置两个冷凝器配合使用,巧妙地解决了直热和循环一体机存在的矛盾,能够实现直热和循环一体双高效高效运行。
[0004]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包括压缩机、四通阀、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一单向阀、第三单向阀、水泵以及蒸发器;其中,第一冷凝器与第二冷凝器并联设置;所述第一冷凝器与第二冷凝器上均设有第一进口、第二进口、第一出口以及第二出口;
[0005]所述四通阀包括控制阀口C、控制阀口D、控制阀口E以及控制阀口S;所述控制阀口D与压缩机的出口连通,所述控制阀口S与压缩机的入口连通,所述控制阀口E与蒸发器的出口端连通,所述控制阀口C与第一冷凝器的第一进口连通;
[0006]所述第一冷凝器的第一出口与第二冷凝器的第一进口连通,所述第二冷凝器的第一出口通过第一支路与蒸发器的入口端连通;所述第一支路上设有节流阀;
[0007]所述第一冷凝器的第二出口通过第二支路连接设有第一循环接口,所述第二支路通过第三支路与第二冷凝器的第二出口连通,所述第一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第三支路上;
[0008]所述第二冷凝器的第二进口通过第四支路与水泵的出口端连通,水泵的进口端与第二循环接口连接;所述第三单向阀由设置在所述第四支路上;所述第三单向阀与第二冷凝器的第二进口之间连接设有第五支路,所述第五支路的另一端与直热接口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第五支路上;所述水泵与第三单向阀之间连接设有第六支路,所述第六支路的另一端与第一冷凝器的第二进口连通,所述第一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六支路上;
[0009]所述第六支路上处于第一单向阀与第一冷凝器的第二进口之间的部分与第三支路上处于第一电磁阀与第二冷凝器的第二出口之间的部分连接设有第七支路;
[0010]所述直热式热泵热水系统包括直热模式和循环模式。
[0011]作为优选,还包括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七支路上,防止流体回流到第二冷凝器中。
[0012]作为优选,当直热式热泵热水系统处于直热模式时,第一电磁阀关闭,第二电磁阀打开;此时,直热式热泵热水系统中的流体由直热接口进入系统依次经过第二电磁阀、第二冷凝器、第二单向阀、第一冷凝器,最后由第一循环接口流出。
[0013]作为优选,当直热式热泵热水系统处于循环模式时,第一电磁阀打开,第二电磁阀关闭;此时,直热式热泵热水系统中的流体由第二循环接口进入系统经过水泵后分成第一流路与第二流路,所述第一流路依次经过第三单向阀、第二冷凝器、第一电磁阀,最后由第一循环接口流出;所述第二流路依次经过第一单向阀、第一冷凝器,最后由第一循环接口流出。
[0014]作为优选,所述直热模式和循环模式均包括制冷剂回路,当直热式热泵热水系统处于直热模式或循环模式下时,控制阀口D与控制阀口C连通,控制阀口E与控制阀口S连通,此时,直热式热泵热水系统的冷媒依次经过压缩机、控制阀口D、控制阀口C、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节流阀、蒸发器、控制阀口E、控制阀口S,最后回流到压缩机中。
[0015]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冷凝器与第二冷凝器上均穿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口径小于第一冷凝器与第二冷凝器的外管口径,所述第一冷凝器与第二冷凝器上的第一进口、第二进口、第一出口以及第二出口均设置在所述连接管上。
[0016]一种热水器,包括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热水系统。
[0017]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配合使用,根据热泵热水器的直热和循环工作的特性,实现直热和循环分开工作路径,很好地解决目前单一冷凝器无法实现的功能,以及直热和循环一体式热泵热水器工作过程存在的效率与阻力矛盾问题,满足了直热和循环同时高效工作,同时冷凝器流道变小,提高了换热效率,机组能效比得到提升。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一种直热式热泵热水系统的系统图。
[0019]图2为一种直热式热泵热水系统处于直热模式下的流体流向图。
[0020]图3为一种直热式热泵热水系统处于循环模式下的流体流向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
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0024]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5]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6]实施例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1)、四通阀(2)、第一冷凝器(3)、第二冷凝器(4)、第一电磁阀(5)、第二电磁阀(6)、第一单向阀(7)、第三单向阀(9)、水泵(10)以及蒸发器(11);其中,第一冷凝器(3)与第二冷凝器(4)并联设置;所述第一冷凝器(3)与第二冷凝器(4)上均设有第一进口、第二进口、第一出口以及第二出口;所述四通阀(2)包括控制阀口C、控制阀口D、控制阀口E以及控制阀口S;所述控制阀口D与压缩机的出口(12)连通,所述控制阀口S与压缩机的入口(13)连通,所述控制阀口E与蒸发器的出口端(14)连通,所述控制阀口C与第一冷凝器的第一进口(15)连通;所述第一冷凝器的第一出口(16)与第二冷凝器的第一进口(17)连通,所述第二冷凝器的第一出口(18)通过第一支路(100)与蒸发器的入口端(19)连通;所述第一支路(100)上设有节流阀(20);所述第一冷凝器的第二出口(21)通过第二支路(101)连接设有第一循环接口(200),所述第二支路(101)通过第三支路(103)与第二冷凝器的第二出口(30)连通,所述第一电磁阀(5)设置在所述第三支路(103)上;所述第二冷凝器的第二进口(22)通过第四支路(104)与水泵的出口端(23)连通,水泵的进口端(24)与第二循环接口(201)连接;所述第三单向阀(9)由设置在所述第四支路(104)上;所述第三单向阀(9)与第二冷凝器的第二进口(22)之间连接设有第五支路(105),所述第五支路(105)的另一端与直热接口(300)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6)设置在所述第五支路(105)上;所述水泵(10)与第三单向阀(9)之间连接设有第六支路(106),所述第六支路(106)的另一端与第一冷凝器的第二进口(31)连通,所述第一单向阀(7)设置在所述第六支路(106)上;所述第六支路(106)上处于第一单向阀(7)与第一冷凝器的第二进口(31)之间的部分与第三支路(103)上处于第一电磁阀(5)与第二冷凝器的第二出口(30)之间的部分连接设有第七支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伯永陈李党董玉仁李浪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广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