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衬层生产用无水降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543247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40
一种内衬层生产用无水降温装置,涉及轮胎制造技术领域,包括恒温室,所述恒温室内安装有空调挂机,所述恒温室一侧上端开设有进料口,另一侧下端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外侧设有卷取装置,所述恒温室内设有多个冷却辊,每个冷却辊上均设置有独立控制的温控装置,所述冷却辊上牵引有内衬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冷却辊温度递增控制,这样经冷却辊的内衬层既完成了降温冷却,又因完成降温的内衬层温度无限趋近于环境温度,而避免了内衬层卷取前温度低于环境温度过多而在内衬层表面出现二次返霜结露的问题。露的问题。露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衬层生产用无水降温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轮胎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内衬层生产用无水降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普通的内衬层降温通常只采用冷却辊对内衬进行降温。夏季冷却辊温度如不够低,则无法实现内衬层的降温,内衬层会出现焦烧、喷霜、粘性降低等问题;如冷却辊温度低于不受控的环境温度4℃以上则会在冷却辊表面出现冷凝水,冷凝水会带入内衬层并残留在内衬层与其他部件之间,严重影响产品性能;如整体精确控制压延车间环境温度,则投入成本会大大提高;最终导致了内衬层部件夏季长期残留冷凝水或长期卷取温度超标而出现焦烧、喷霜、粘性降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产品整体性能、造成了大量废料、不必要的返工及人力物力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衬层生产用无水降温装置,能够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内衬层生产用无水降温装置,包括恒温室,所述恒温室内安装有空调挂机,所述恒温室一侧上端开设有进料口,另一侧下端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外侧设有卷取装置,所述恒温室内设有多个冷却辊,每个冷却辊上均设置有独立控制的温控装置,所述冷却辊上牵引有内衬层。
[0006]优选地,所述冷却辊的数量为十个,分别为第一至第十冷却辊,其中第一至第四冷却辊的温度为20

25℃,第五至第六冷却辊的温度为25

30℃,第七至第八冷却辊的温度为30

35℃,第九至第十冷却辊的温度为35

40℃。
[0007]优选地,所述十个冷却辊分为上下排列的两组,每组五个,且上层冷却辊与下层冷却辊交错设置。
[0008]优选地,所述十个冷却辊固设在同一个支架上,每个冷却辊均通过电机驱动。
[0009]优选地,所述恒温室的温度为20

22℃。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在不对其他功能件进行调整的基础上,首先使用恒温室将所有冷却辊隔离,恒温室内安装空调挂机保持室内温度在20

22℃,以避免冷却辊低于环境温度过多而在其表面形成大量冷凝水而带入内衬层;另外在每个冷却辊上增加独立控制的温控装置,第一至第四冷却辊温度为20℃,以最大限度对内衬层降温冷却;第五至第六冷却辊温度为25℃,第七至第八冷却辊温度为30℃,第九至第十冷却辊温度为35℃,冷却辊温度递增控制,这样经冷却辊的内衬层既完成了降温冷却,又因完成降温的内衬层温度无限趋近于环境温度,而避免了内衬层卷取前温度低于环境温度过多而在内衬层表面出现二次返霜结露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2]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内衬层生产用无水降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3]附图标记说明:
[0014]1‑
恒温室、2

空调挂机、3

进料口、4

出料口、5

卷取装置、6

冷却辊、7

内衬层、8

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举例的方式对本技术创造的内容作出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6]如图1所示,一种内衬层生产用无水降温装置,包括恒温室1,所述恒温室1外部安装有空调挂机2,所述恒温室1一侧上端开设有进料口3,另一侧下端开设有出料口4,所述出料口4外侧设有卷取装置5,所述恒温室1内设有多个冷却辊6,每个冷却辊6上均设置有独立控制的温控装置,所述冷却辊6上牵引有内衬层7。在本实施例中,内衬层7经进料口3牵引至多个冷却辊6上进行冷却,冷却完毕后经出料口4引出,进入卷取装置5完成卷取。
[0017]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却辊6的数量为十个,分别为第一至第十冷却辊,其中第一至第四冷却辊的温度为20℃,第五至第六冷却辊的温度为25℃,第七至第八冷却辊的温度为30℃,第九至第十冷却辊的温度为35℃。通过冷却辊6温度递增控制,这样经冷却辊6的内衬层7既完成了降温冷却,又因完成降温的内衬层7温度无限趋近于环境温度,而避免了内衬层7卷取前温度低于环境温度过多而在内衬层7表面出现二次返霜结露的问题。
[0018]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十个冷却辊6分为上下排列的两组,每组五个,且上层冷却辊6与下层冷却辊6交错设置。此结构设计利于节约冷却辊6的占地面积,进而节约了恒温室1的整体空间,节约能耗。
[0019]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十个冷却辊6固设在同一个支架8上,每个冷却辊6均通过电机驱动。
[0020]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恒温室1的温度为22℃。
[0021]工作原理:首先,开启恒温室1内的空调挂机2,使得恒温室1内的温度保持在22℃,设定开启每个冷却辊6的温控装置。其次,开启内衬层压延机并牵引内衬层7自进料口3进入,经多个冷却辊6冷却后自出料口4引出,接着牵引内衬层7进入卷取装置5完成卷取。最后,内衬层7料卷卸料放置,待下工序使用。
[0022]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申请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衬层生产用无水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恒温室(1),所述恒温室(1)内安装有空调挂机(2),所述恒温室(1)一侧上端开设有进料口(3),另一侧下端开设有出料口(4),所述出料口(4)外侧设有卷取装置(5),所述恒温室(1)内设有多个冷却辊(6),每个冷却辊(6)上均设置有独立控制的温控装置,所述冷却辊(6)上牵引有内衬层(7)。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内衬层生产用无水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辊(6)的数量为十个,分别为第一至第十冷却辊,其中第一至第四冷却辊的温度为20

25℃,第五至第六冷却辊的温度为2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晓伟陈绍孟陈国胜赵永刚唐俊萍李学智尚永峰
申请(专利权)人: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