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线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53475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纺线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箱,所述冷却箱的中心处设有纵向贯通的冷却腔,所述冷却腔的中心处设有通风管,所述通风管的外侧同轴套设安装管,所述安装管与通风管之间均匀分布数个冷却管,相邻所述冷却管首尾呈蛇形连接组成内冷却部件,所述内冷却部件设有内进水口和内出水口,所述通风管的管壁上均匀设有第一出风口,所述安装管的外侧同轴套设连接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外冷却部件和内冷却部件的结合,能够更加高效的对纺线进行冷却。能够更加高效的对纺线进行冷却。能够更加高效的对纺线进行冷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纺线冷却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纺织
,尤其涉及一种纺线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纺线制成后,刚离开纺线机时温度高达275到295度,一般需要将纺线降温到90到100度之后再进行卷纱、理线等操作。目前纺织企业通常采用自然冷却法:在送往下一道工序的过程中将纺线暴露于流通的空气中,使之自然冷却;这一冷却方法的缺陷是冷却时间长,为保证冷却效果,两道工序之间的距离达到20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技术目的
[0004]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纺线冷却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纺线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箱,所述冷却箱的中心处设有纵向贯通的冷却腔,所述冷却腔的中心处设有通风管,所述通风管的外侧同轴套设安装管,所述安装管与通风管之间均匀分布数个冷却管,相邻所述冷却管首尾呈蛇形连接组成内冷却部件,所述内冷却部件设有内进水口和内出水口,所述通风管的管壁上均匀设有第一出风口,所述安装管的外侧同轴套设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上均匀设有n个冷风传送器,所述冷风传送器将冷却腔分成相互独立的n个导线腔,所述安装管和连接管上分别设有相对应的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所述第三出风口与冷风传送器的传送腔相连接,所述冷风传送器上设有朝向导线腔的冷风出口,所述连接管的端部与通风管的端部之间设有封闭板,所述通风管的两端与通风风机相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安装管与连接管之间设有与第三出风口相对应的挡风板,所述挡风板为与连接管的圆心同轴对应的弧形,所述挡风板的一端顶部设有转动把手,所述封闭板上设有与转动把手相对应的转动槽,所述转动把手上设有与转动槽相对应的转动封闭板,在转动把手沿转动槽移动的过程中转动封闭板始终将转动槽封闭,转动把手带动挡风板转动控制第三出风口的大小。
[0009]优选的,所述冷却箱的箱壁上设有外冷却部件,所述外冷却部件包括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循环管,相邻所述循环管首尾相连呈蛇形,所述外冷却部件包括外进水口和外出水口。
[0010]优选的,所述冷却管和循环管内设有冷却介质,所述冷却介质为冷却水。
[0011]优选的,所述n为2或4。
[0012]优选的,每个所述导线腔内设有温度感应器。
[0013]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通过外冷却部件和内冷却部件的结合,能够更加高效的对纺线进行冷却,设有挡风板可控制第三出风口的大小,从而可人为控制冷却的速度,从而根据需要调整纺线的强度和手感,提高纺线的质量;模块化设置,可根据实际需要配置数个冷却箱,适应性强。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剖面图;
[0016]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0017]图3是根据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0018]图4是根据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挡风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1

4,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
[0020]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纺线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箱,所述冷却箱1的中心处设有纵向贯通的冷却腔,所述冷却腔的中心处设有通风管10,所述通风管10的外侧同轴套设安装管8,所述安装管8与通风管10之间均匀分布数个冷却管9,相邻所述冷却管9首尾呈蛇形连接组成内冷却部件,所述内冷却部件设有内进水口16和内出水口13,所述通风管10的管壁上均匀设有数个第一出风口,所述安装管8的外侧同轴套设连接管7,所述连接管7上均匀设有n个冷风传送器6,所述冷风传送器6的一端与连接管7连接,另一端与冷却箱1的内箱壁连接,所述冷风传送器6将冷却腔分成相互独立的n个导线腔5,所述n为2或4,每个所述导线腔5内设有温度感应器,用于检测导线腔5内的温度,从而做出调整。
[0021]所述安装管7和连接管8上分别设有相对应的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所述第三出风口与冷风传送器6的传送腔3相连接,所述冷风传送器6上设有朝向导线腔5的冷风出口4,所述连接管8的端部与通风管10的端部之间设有封闭板17,将连接管8与通风管17之间的两端进行封闭,使得通风管10内的风通过第一出风口进入通风管10与安装管7之间后,全部通过第二出风口进入第三出风口后进入传送腔3内,所述通风管10的两端与通风风机18相连接。
[0022]通风管10两端的通风风机18开启进行吹风,造成气流对冲,使得风进入第一出风口在通风管10与安装管8之间风与冷却管9进行热量交换变成冷风,后通过第二出风口进入安装管8与连接管7之间,后通过第三出风口进入传送腔3内,通过冷风出口4将冷风传送至导线腔5内,实现对放置于导线5腔内的纺线进行冷却。
[0023]所述安装管8与连接管7之间设有与第三出风口相对应的挡风板20,所述挡风板20为与连接管7的圆心同轴对应的弧形,所述挡风板20与第三出风口相对应。所述挡风板20的一端顶部设有转动把手11,所述封闭板17上设有与转动把手11相对应的转动槽12,所述转动把手11上设有与转动槽12相对应的转动封闭板19,在转动把手11沿转动槽12移动的过程中转动封闭板19始终将转动槽12封闭,转动把手11带动挡风板20转动控制第三出风口的大
小。
[0024]所述冷却箱1的箱壁上设有外冷却部件,所述外冷却部件包括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循环管2,相邻所述循环管2首尾相连呈蛇形,所述外冷却部件包括外进水口15和外出水口14。
[0025]所述冷却管9和循环管2内设有冷却介质,所述冷却介质为冷却水。
[0026]通过将循环管3的外进水口内通入冷却水,在冷却水流通的过程中将冷却箱1进行降温,后通过外出水口流出,通过将冷却箱1降温进一步的对纺线进行降温。
[0027]本技术通过外冷却部件和内冷却部件的结合,能够更加高效的对纺线进行冷却,设有挡风板可控制第三出风口的大小,从而可人为控制冷却的速度,从而根据需要调整纺线的强度和手感,提高纺线的质量;模块化设置,可根据实际需要配置数个冷却箱,适应性强。
[002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纺线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箱,所述冷却箱的中心处设有纵向贯通的冷却腔,所述冷却腔的中心处设有通风管,所述通风管的外侧同轴套设安装管,所述安装管与通风管之间均匀分布数个冷却管,相邻所述冷却管首尾呈蛇形连接组成内冷却部件,所述内冷却部件设有内进水口和内出水口,所述通风管的管壁上均匀设有第一出风口,所述安装管的外侧同轴套设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上均匀设有n个冷风传送器,所述冷风传送器将冷却腔分成相互独立的n个导线腔,所述安装管和连接管上分别设有相对应的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所述第三出风口与冷风传送器的传送腔相连接,所述冷风传送器上设有朝向导线腔的冷风出口,所述连接管的端部与通风管的端部之间设有封闭板,所述通风管的两端与通风风机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线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管与连接管之间设有与第三出风口相对应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泽君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中利达纺织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