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生物菌体培育的温湿度可控式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54113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物菌体培育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生物菌体培育的温湿度可控式培养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目前生物菌体培养过程中,不易对培养环境的温湿度进行调节的问题,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内部设有培养皿,培养皿的外壁与机体的内壁紧贴,机体的顶端安装有顶盖,顶盖的内部均匀开设有排气孔,培养皿的底端安装有调节组件,机体的一侧安装有进气组件,调节组件包括开设于机体内壁一侧的内部进气槽,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风扇开启后,带动外界空气从进气管进入到机体内部,此时加热块内的加热线圈通电,从而对进入进气管内部的空气进行加热,随后加热后的空气通过内部进气槽进入到机体内部,从而改变生物菌体培养环境的温度,提高培养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生物菌体培育的温湿度可控式培养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菌体培育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生物菌体培育的温湿度可控式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生物菌体的培养指将生物菌体置于培养皿中,便于生物菌体繁衍生长的过程,在生物菌体培养过程中,一般将部分菌落与培养液放置于培养皿中,保证培养皿的通风,此时生物菌体在培养皿中吸收氧气和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而排出二氧化碳,从而使得生物菌体不断繁衍,从而达到生物培育的目的,但是仍旧存在以下缺陷:
[0003]在生物菌体培养过程中,不易对培养环境的温湿度进行调节,从而使得生物菌体的繁衍生长速度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生物菌体培育的温湿度可控式培养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目前生物菌体培养过程中,不易对培养环境的温湿度进行调节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生物菌体培育的温湿度可控式培养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内部设有培养皿,培养皿的外壁与机体的内壁紧贴,机体的顶端安装有顶盖,顶盖的内部均匀开设有排气孔,培养皿的底端安装有调节组件,机体的一侧安装有进气组件;
[0006]调节组件包括开设于机体内壁一侧的内部进气槽,内部进气槽设置呈方形,机体的底端安装有底板,底板的底端等角度安装有支撑柱,支撑柱的底端安装有底座,培养皿的底端安装有移动单元。
[0007]优选的,所述移动单元包括设于培养皿下方的支撑板,支撑板的下方设有底盘,底盘安装于机体的内底壁上,底盘(5044)的外侧等角度开设有活动槽,活动槽的内部插接有移动杆,移动杆的顶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杆,第一转杆的顶端与支撑板的底端转动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底端开设底槽,底槽的内部插接有底杆,底槽的内壁等角度开设有滑槽,滑槽的内部滑动有滑块。
[0009]优选的,所述活动槽的底端开设有底部槽,底部槽与底槽相连通,底杆的外侧等角度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杆,第二转杆位于底部槽的内部,第二转杆的顶端与移动杆转动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底杆的底端安装有磁块,磁块的底端安装有弹簧,弹簧的底端安装有电磁铁,电磁铁与底座固定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进气组件包括开设于内部进气槽一侧的外部进气槽,外部进气槽的一侧安装有进气管,进气管的一端安装有安装箱体,安装箱体的内部安装有风扇,安装箱体的两侧均等角度开设有过滤孔。
[0012]优选的,所述进气管的外侧等角度安装有加热块,加热块的内部安装有发热线圈,
进气管的底端安装有加湿单元。
[0013]优选的,所述加湿单元包括安装于进气管底端的底箱,进气管的内底壁上均匀开设有连通孔,进气管内部通过连通孔与底箱相连通,底箱的一侧安装有连通管,连通管的一端安装有储水箱,储水箱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塞,活塞的一侧安装有推杆,推杆的一端与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气缸与进气管固定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储水箱的正面安装有加水管,加水管的外侧螺纹连接有封闭塞,底箱的内底壁上安装有发热线圈。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本专利技术,通过风扇开启后,带动外界空气从进气管进入到机体内部,此时加热块内的加热线圈通电,从而对进入进气管内部的空气进行加热,随后加热后的空气通过内部进气槽进入到机体内部,从而改变生物菌体培养环境的温度,提高培养效果;
[0017](2)、该专利技术,通过气缸开启后,气缸的输出端推动活塞将储水箱内的水挤入到底箱内部,随后底箱内加热线圈通电,将水加热,水蒸气通过连通孔进入到进气管内部,并随着进入的空气一同进入到机体内部,从而改变生物菌体培养环境的湿度,提高培养效果;
[0018](3)、该专利技术,通过电磁铁通电后对磁块产生斥力,继而推动底杆向上移动,推动移动杆移动,从而带动支撑板移动,使得培养皿随着支撑板移动后,培养皿将内部进气槽部分遮挡,从而使得机体内部的进气量改变,在进气量变化后,从而调节机体内部的温度和湿度,从而方便对生物菌体培养环境温湿度的调节。
附图说明
[0019]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0]在附图中: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调节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移动单元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底盘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进气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专利技术加湿单元结构示意图;
[0027]图7为本专利技术储水箱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1、机体;2、培养皿;3、顶盖;4、排气孔;5、调节组件;501、底板;502、支撑柱;503、底座;504、移动单元;5041、支撑板;5042、第一转杆;5043、移动杆;5044、底盘;5045、活动槽;5046、底部槽;5047、底槽;5048、底杆;5049、第二转杆;50410、滑槽;50411、滑块;50412、磁块;50413、弹簧;50414、电磁铁;505、内部进气槽;6、进气组件;601、外部进气槽;602、进气管;603、加热块;604、安装箱体;605、过滤孔;606、风扇;607、加湿单元;6071、底箱;6072、连通孔;6073、储水箱;6074、连通管;6075、加水管;6076、封闭塞;6077、活塞;6078、推杆;6079、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实施例一,由图1

图7给出,本专利技术包括机体1,机体1的内部设有培养皿2,培养皿2的外壁与机体1的内壁紧贴,机体1的顶端安装有顶盖3,顶盖3的内部均匀开设有排气孔4,培养皿2的底端安装有调节组件5,机体1的一侧安装有进气组件6,调节组件5包括开设于机体1内壁一侧的内部进气槽505,内部进气槽505设置呈方形,机体1的底端安装有底板501,底板501的底端等角度安装有支撑柱502,支撑柱502的底端安装有底座503,培养皿2的底端安装有移动单元504,移动单元504包括设于培养皿2下方的支撑板5041,支撑板5041的下方设有底盘5044,底盘5044安装于机体1的内底壁上,底盘5044的外侧等角度开设有活动槽5045,活动槽5045的内部插接有移动杆5043,移动杆5043的顶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杆5042,第一转杆5042的顶端与支撑板5041的底端转动连接,底板501的底端开设底槽5047,底槽5047的内部插接有底杆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生物菌体培育的温湿度可控式培养装置,包括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的内部设有培养皿(2),培养皿(2)的外壁与机体(1)的内壁紧贴,机体(1)的顶端安装有顶盖(3),顶盖(3)的内部均匀开设有排气孔(4),培养皿(2)的底端安装有调节组件(5),机体(1)的一侧安装有进气组件(6);调节组件(5)包括开设于机体(1)内壁一侧的内部进气槽(505),内部进气槽(505)设置呈方形,机体(1)的底端安装有底板(501),底板(501)的底端等角度安装有支撑柱(502),支撑柱(502)的底端安装有底座(503),培养皿(2)的底端安装有移动单元(50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生物菌体培育的温湿度可控式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单元(504)包括设于培养皿(2)下方的支撑板(5041),支撑板(5041)的下方设有底盘(5044),底盘(5044)安装于机体(1)的内底壁上,底盘(5044)的外侧等角度开设有活动槽(5045),活动槽(5045)的内部插接有移动杆(5043),移动杆(5043)的顶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杆(5042),第一转杆(5042)的顶端与支撑板(5041)的底端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生物菌体培育的温湿度可控式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501)的底端开设底槽(5047),底槽(5047)的内部插接有底杆(5048),底槽(5047)的内壁等角度开设有滑槽(50410),滑槽(50410)的内部滑动有滑块(5041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生物菌体培育的温湿度可控式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槽(5045)的底端开设有底部槽(5046),底部槽(5046)与底槽(5047)相连通,底杆(5048)的外侧等角度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杆(5049),第二转杆(5049)位于底部槽(5046)的内部,第二转杆(5049)的顶端与移动杆(5043)转动连接。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秀东陆凯
申请(专利权)人:扬中酵诚生物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