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彭俊元专利>正文

水氢能燃料电池发电装置与车辆装备动力系统集成产业化技术路线方案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53948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35
发明专利技术新能源“水氢能燃料电池发电装置与车辆装备动力系统集成”制氢用氢一体化构造与其电路线路连接形状模块化技术组成,是利用“水氢能终极能源”是最大资源要素、绿色、环保、0碳排之唯一性,水能正确性方向产品构造及产品产业化技术方案具有在综合国力提升中是最大资源要素,利用了燃料电池装置发电与动力五大模块构造及其形状之间电路正极、负极连接形状结构、回路充电等结构性技术方案,除掉了极难以实现的电解水制氢、储氢、运氢、再储氢、加氢、用氢链条太长极其复杂过程和极高成本不经济更不能规模经济几大关隘、破解了极高成本大量投资难以实现产品及产业化极其复杂性世界级难题;将改变全球能源格局和世界格局。将改变全球能源格局和世界格局。将改变全球能源格局和世界格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氢能燃料电池发电装置与车辆装备动力系统集成产业化技术路线方案


[0001]本专利技术为【水氢能电解水制氢用氢一体化燃料电池加倍发电技术产品】:【直接加水于车辆装备电解水制氢机系统直接燃料电池一体化发电技术和车辆装备动力领域技术产品、实现的是加量加倍发电新技术产品和产品产业化方案技术路线方案】,【实现发电业技术产品及其在车辆装备动力领域应用系统集成,实现的是:新技术新能源最大清洁能源领域:人类终极能源:水氢能利用实现最大清洁能源和创新显著差异性最大资源要素具有和集聚实现了新技术方案成立】。五大模块构造结构及其构件都是市场化都在制造销售产品配套选择。

技术介绍

[0002]综合
技术介绍
:著作权证书的论著著作研究发现:“人类还没有认知最大清洁能源的能力,人类还没有获取最大清洁能源的手段
……”
,84年核聚变没有成功和没有预期已经证明,所有清洁能源:风能、太阳能仅仅百分之四、所有清洁能源海没有能力突破百分之十,更不能占比半边天,水能电力全球占比百分之几
……
,水氢能产品技术应用非常不够更不具有产品产业化的技术路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图1.一种发明“水氢能燃料电池发电装置与车辆装备动力系统集成技术路线方案”,以发明:【直接加水车辆装备水氢燃料电池(发电装置)产品发电与车辆装备动力领域应用:其应用了先进的燃料电池加量加倍发电技术下、创新发明了其制氢用氢发电一体化技术产品与产品产业化方案技术路线方案之核心技术与再发明的五大模块集成技术产品,再以发电业各种模式开发技术自由发电用电综合集成一体化技术集聚叠加形成了电力贡献和动力领域诸多新能源应用最大清洁能源产品两个大类、实现了电力与动力领域高端装备制造捷径化、高效化、经济化规模经济途径】的产品与产品产业化方案技术路线方案,是具有对所有传统能源颠覆性技术最大清洁能源最大资源要素实现:其技术特征在于:特征1:该五大模块:【直接加水于车辆设备制氢用氢一体化技术燃料电池发电装置核心】为发电产品技术核心与车辆装备动力领域产品和产品实现产业化技术路线方案之两大类核心技术,【制氢用氢发电一体化技术】、再加持【五大模块技术综合集成技术】又实现了车辆装备动力领域产品和产品产业化方案:两大方向领域最大清洁能源实现;具有颠覆性技术特征;特征2:该五大模块:其中双核实现【动力双核:动力电池、燃料电池】,【动力能量之大是两个续航里程相加实现了超长续航与超超长续航500+500或500+1000、1000+1000千米选择】;另【加持了动力电池可附加:充电配置,燃料电池加持附加:加氢配置】;具有了【超长续航四个方面动力资源:动力电池电路线路中回充电动力、燃料电池发电动力、动力电池外加充电配置、氢气瓶外加氢气配置】;实现了超长续航、安全性、保障性、运行性、多优势集聚叠加技术应用优化选择;本技术对于传统汽车业和发电业具有颠覆性技术特征;特征3:该五大模块:发电业在于图中模块1
‑‑
4或模块2
‑‑
4(该制氢电源另外配置,不需要动力电池的):【四大模块,多种模式发电:座机装机容量式、轮式底盘加装移动式、专用发电车辆移动式、机组发电可以随时吊装移动式、海洋河流水面浮动式、野外作业匹配工程需求配套随机移动式、小区专用配置专用式、消防与事故应急专用式、战争武器军工装备前线与后防专用配置式】
……
自由用电模式时代到来(将终结以电网供电很大程度受约束模式为主的高成本过网费约0.10
‑‑
0.25元不等费用浪费及复杂性高压特高压输变电施工技术时代);具有对发电业颠覆性技术特征;特征4:该五大模块:实现的优势模式是以氢氧化学能反应发电高效率发电优势:效率对比看所有传统能源领域:是超越了广泛应用的所有汽车、飞机等燃烧型式发动机效率在24

30%左右燃烧低效率,本燃料电池发电“膜电极”下不同技术结构燃料电池结构选择实现了电能吉布斯自由能、热力学:其方程式数学式60
‑‑
83
‑‑
94.7%化学能反应发电效率、理论热电联产100%效率极大优势实现;实现的是:覆盖了替代了占比最大所有传统化石资源(定义定性为唯一功能:工业原料:其地球保有量是人类同体质量生命和生存空间延长),化石资源错误再做能源全国约占84.3%其燃烧劣势;本水氢能燃料电池发电装置技术产品对发电业与整体能源业具有颠覆型技术特征,其特征在于:是其对于最大资源要素的利用技术产品具有、并且其水资源占据地球表面积71%取之不尽和其产品实现的氢能量相当巨大、具有最大清洁能源产品和产品产业化技术路线实现、是对所有传统能源具有颠覆性技术特征成立;特征5:该五大模块:以五大模块在于:燃料电池加装在汽车车辆与设备动力技术方案:
应用新型造车辆或在原来和车型车头部位为主及车底盘上夹层之间的动力电池选择设计,另发电分布式、分散式、移动式、自由发电自由用电等模式应用技术选择;图1包括五大模块构造结构及其电路线路电线电流走向正极、负极于五大模块构造部件组件连接形状型式形态,其五大模块和电路走向形状构造、相互之间线路电路连接及硬件连接技术方法;特征6:该五大模块:图1中1
‑‑
5包括:动力电池、水箱系统、电解水制氢机系统、燃料电池、驱动电机;其中,发电产品模块1
‑‑
4或2
‑‑
4;其中,动力产品模块1
‑‑
5是车辆装备动力领域;特征7:该五大模块,以五大模块构造结构相互之间连接与以电路线路正极、负极电路线路电流形状走向相互连接结构形状及硬件构造连接技术形状走向:正向及反向回充电线路电路,动力电池和燃料电池系统两大动力双核连接了五大模块及其相互连接构造形状结构连接;其中,模块2与3、模块3与4之间是硬件构造连接形状结构形状,模块1、3、4、5之间图纸图示是电路电流线路正极、负极之间相互连接发电结构构造形状及反向给动力电池回充电“箭头”形状结构、显示在:模块4与模块1之间的是回充电路形状结构;特征8:燃料电池发电装置系统发电,核心技术第一技术是制氢用氢一体化发电,第二技术是模块化构件部件构造了“模块组合集成1
‑‑
4或2
‑‑
4”,是发电一体化组合集成,是一体化与模块构造化新型发电技术新技术方案组成,是实现“制氢用氢一体化技术”的核心总体构造技术:【将复杂性科学极复杂性工程技术(即:实用技术)与方法实现:简约化、集约化、节约化技术方案组成技术凌驾于“产品之工程技术模型之上”、凌驾于“技术经济及管理逻辑之上”凌驾定律】、其创新定律实现一体化是极复杂性技术转化转换为简约化集约化节约化技术发电产品组成方案、是创新知识管理:精密致密思维逻辑成立的技术结构原理、管理原理、经济效益原理、投资风控原理是创新“技术经济及管理”逻辑成立的核心技术知识创新产品和产品产业化技术”;图1其1
‑‑
5五大模块车辆装备领域的构件部件总体布局布置:驱动电机驱动选择安装在车头部位以连接原车构造的驱动轴(连接汽车轮子驱动运行)、其它四大模块以安装在车辆车头部位置扩大体积为主,以分布式分散式适宜设计选择计算机模拟模型设计或设备装备应用动力车辆选择应用技术、动力电池选择目前所有电动汽车模式大多选择在车辆底盘上的夹层之间更适宜,另专业发电上网的装机容量发电厂模式发电上网模式、另外可选择:移动模式、分散模式、分布式模式等电能应用。具有对所有传统能源颠覆性技术特征。2.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五大模块,其技术特征在于:分别为、图1中:模块1:动力电池;模块2:水箱系统;模块3:电解水制氢机系统:简称:制氢机系统;模块4:燃料电池;模块5:驱动电机;五大模块构件构造组合新技术方案组合集成。3.模块1:据1:动力电池(另:独立制氢发电设置外部电源时,不采用动力电池),其技术特征在于:加装本模块:动力功率与制氢效率相匹配的持续满足制氢机持续制氢需求,包括模块4燃料电池发电过程持续回充电、优先满足本动力电池电容量足够满足制氢机需求为平衡计算技术适宜性选择动力电池与制氢机的相互匹配设计选择计算。其适宜所有大中小型车量均是以原型车辆加装本模块或新制造车辆(举例目前已经市场运行中氢能燃料电池汽车:选择SUV车辆百千米耗氢1000千克下,续航满足500
‑‑
1000千米发电下设置)、制氢效率以满足运行中随机消耗需求有所剩余或制氢能满足运行消耗有剩余、能充氢气满足氢气瓶饱和两个方向制氢效率选择型设计;其电路线路正极、负极接通电解水制氢机系统供给
动力,独立续航需求和制氢机动力需求,能带动制氢机制持续制氢、其效率满足最高速度每小时120千米下、制氢达到超过百千米1000克以上消耗、制氢气储量需求输送给氢气瓶饱和或接近饱合为基准或以制氢将储氢瓶充满为准、需要设计电路传感器加持仪器仪表设置表示;其它所有车辆,均为氢气制氢续航耗能技术指标不同需求计算下适宜选择为准。其电路正极负极接通模块4、在车辆运行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俊元
申请(专利权)人:彭俊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