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应多场景空气流治理可全热回收新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53726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应多场景空气流治理可全热回收新风系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安装有横向隔板和换热模块,所述横向隔板和换热模块将壳体内部分成进风管道和排风管道,所述壳体的前侧面开有室内回风口和室内送风口,所述壳体的后侧面开有室外进风口和室外排风口,所述室外进风口连接送风机的进口,所述室外排风口连接排风机的出口,所述进风管道和排风管道内部分别密封安装有进风过滤组件和排风过滤组件,所述换热模块内部设有多条换热风道,两条所述换热风道分别于进风管道和排风管道连通。本装置的进风管道和排风管道均通过换热模块,可以通过换热模块进行温度,湿度的高效回收。效回收。效回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应多场景空气流治理可全热回收新风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室内空气净化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应多场景空气流治理可全热回收新风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新风行业在我们国家是一个新兴的行业,本世纪出进入国内,是一个舶来品,主要因为工业发展带来一系列对环境的污染,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质量会受到严重影响,这导致对健康影响很大,所以最初的新风产品以过滤净化空气为主,但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的住宅以及室内空间的密封性极具提高,这阻挡了室内外空气的流通,室内空间有限,我们人在里面是要消耗氧气的,这样室内空气含氧量会下降,从而对我们呼吸健康产生严重影响,以致造成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另外,我们现在的装饰、装修材料绝大多数都是工业合成,里面用到的大量的胶水、漆等材料,这些物品中含有大量苯、甲醛等有害物质,通常其挥发周期在10

15年之久;空间密闭,污染物挥发,非常容易使有毒、有害物质浓度超标,从而对身体健康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0003]目前新风行业在国内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大量产品还是从国外引进,而欧美国家的住宅状况、户外空气状况跟我们国内还是有很大差别的,现行的很多产品跟我们的住宅适应度还很低。市面上现行的新风产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主机跟户外对接采风和排风,通过送风通风管道和排风管道跟房间的各个功能区连接,进行送风和排风,室内外空气在主机内的热回收核内进行能量交换,把排出室外空气的温度、湿度回收回来加载到进入室内的新鲜空气上,从而提高进入室内新鲜空气的舒适度,且达到节能的的效果,其主要的局限在于要要在装修前提前布设管道,布设送风管,还要布设回风管,布设管道多。另一种就是无管道的壁挂新风机,就像壁挂空调机的内机,把新风装在房间墙壁上,其内部结构原理一样,但送风和排风在在机器的两侧,直接送风、直接排风,因为进、排风口距离很近,造成大量空气短路,无法形成有效的空气循环,且无法空气死角非常严重,新风的体验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应多场景空气流治理可全热回收新风系统,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应多场景空气流治理可全热回收新风系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安装有横向隔板和换热模块,所述横向隔板和换热模块将壳体内部分成进风管道和排风管道,所述壳体的前侧面开有室内回风口和室内送风口,所述壳体的后侧面开有室外进风口和室外排风口,所述室内回风口和室外排风口连接排风管道,所述室内送风口和室外进风口连接进风管道,所述室外进风口连接送风机的进口,所述送风机位于进风管道内部,所述室外排风口连接排风机的出口,所述排风机位于排风管道内部,所述进风管道和排风管道内部分别密封安装有进风过滤组件和排风过滤组件,所述进风过滤组件位于送风机与换热模块之间,所述送风机的出口朝向进
风过滤组件,所述排风过滤组件位于室内回风口与换热模块之间,所述换热模块内部设有多条换热风道,两条所述换热风道分别于进风管道和排风管道连通。
[0005]优选的,所述壳体顶面、底面、侧面均有预留风口或接口,根据不同场景安装,切换最佳方向室内送风口或室内回风口,可以根据不同场景在室内有贴顶平装、贴墙角竖装、贴墙横装、贴墙竖装、墙体内嵌入式安装。
[0006]优选的,所述室内回风口和室内送风口的外部均安装有防护架,所述防护架连接壳体,所述防护架为前后开口结构,所述防护架的顶部开有抽换孔,所述防护架通过抽换孔安装有防护网板。
[0007]优选的,所述进风过滤组件和排风过滤组件结构相同,均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为框架结构,所述安装架内侧依次平行安装有初效滤网、HEPA高效滤网、银离子抗菌滤网和活性炭滤网。
[0008]优选的,所述进风过滤组件和排风过滤组件的初效滤网分别朝向室外进风口和室内回风口。
[0009]优选的,所述室内回风口连接风管。
[0010]优选的,所述防护网板顶部连接有拉手。
[0011]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装置的进风管道和排风管道均通过换热模块,可以通过换热模块进行温度,湿度的高效回收;外观体积超薄,长度大最大化拉开室内回风口和室内送风口的距离,还可以通过在室内回风口处连接风管,通过风管让室内空气形成全面的大循环系统;多种安装方式,可适合各种工况环境。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外侧视图;
[0013]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进风过滤组件的剖面图
[0015]图4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6]图中:1

壳体,2

横向隔板,3

换热模块,4

进风管道,5

排风管道,6

室内回风口,7

室内送风口,10

送风机,11

排风机,12

进风过滤组件,13

排风过滤组件,14

防护架,15

抽换孔,16

防护网板,17

拉手,18

安装架,19

初效滤网,20

HEPA高效滤网,21

银离子抗菌滤网,22

活性炭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实现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
[0018]实施例1
[0019]如图1

图4所示的一种适应多场景空气流治理可全热回收新风系统,包括壳体1,壳体1很薄,厚度在15厘米以内,壳体1内部安装有横向隔板2和换热模块3,横向隔板2和换
热模块3将壳体1内部分成进风管道4和排风管道5,壳体1的前侧面开有室内回风口6和室内送风口7,壳体1的后侧面开有室外进风口和室外排风口,室内回风口6和室外排风口连接排风管道5,室内送风口7和室外进风口连接进风管道4,室外进风口连接送风机10的进口,送风机10位于进风管道4内部,室外排风口连接排风机11的出口,排风机11位于排风管道5内部,进风管道4和排风管道5内部分别密封安装有进风过滤组件12和排风过滤组件13,进风过滤组件12位于送风机10与换热模块3之间,送风机10的出口朝向进风过滤组件12,排风过滤组件13位于室内回风口6与换热模块3之间,换热模块3内部设有多条换热风道,多条换热风道分别于进风管道4和排风管道5连通;
[0020]其中,室内回风口6和室内送风口7的外部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应多场景空气流治理可全热回收新风系统,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部安装有横向隔板和换热模块,所述横向隔板和换热模块将壳体内部分成进风管道和排风管道,所述壳体的前侧面开有室内回风口和室内送风口,所述壳体的后侧面开有室外进风口和室外排风口,所述室内回风口和室外排风口连接排风管道,所述室内送风口和室外进风口连接进风管道,所述室外进风口连接送风机的进口,所述送风机位于进风管道内部,所述室外排风口连接排风机的出口,所述排风机位于排风管道内部,所述进风管道和排风管道内部分别密封安装有进风过滤组件和排风过滤组件,所述进风过滤组件位于送风机与换热模块之间,所述送风机的出口朝向进风过滤组件,所述排风过滤组件位于室内回风口与换热模块之间,所述换热模块内部设有多条换热风道,所述换热风道分别于进风管道和排风管道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应多场景空气流治理可全热回收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顶面、底面、侧面均有预留风口或接口。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春年柳坤志郭园
申请(专利权)人:适菱上海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