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验试管自动分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53715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检验试管自动分发装置,包括试管储存机构、试管放置机构、导向机构以及控制模块,试管储存机构的出料端设有排料组件;转动模块上沿周向等间距设有多个导料板;试管放置机构包括支撑柱以及支撑柱上端可转动设置的试管放置模块;试管放置模块上开设有多个试管放置槽,且每个试管放置槽底部均设置有压力传感模块和信号发射模块;导向机构的进料端和出料端分别与排料组件的出料端、试管放置机构的进料端连通,且导向机构的出料端设置有信号接收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装置操作简单,能够自动补充试管,减少检测试管在外暴露的时间,减少试管受污染的可能,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至少两位检测人员同时使用,保证工作效率的同时还节约了空间。节约了空间。节约了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检验试管自动分发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血液检验用辅助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检验试管自动分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血液检测是医院最常见的一种检查项目,可以通过对人体血液的检测分析,进而可以对人体贫血、胆固醇、糖尿病、肾功能、肝功能以及一些血液疾病等情况进行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对人体的健康情况进行判断,有效对未确定的病情作出筛查。
[0003]一般血液检测需要进行多个项目测试,相对应的需要多个检测试管,然而,通常情况下,检测试管放置于试管存放处,在使用检测试管时,检测人员通过自行从试管存放处内拿取试管,为了方便拿取,试管存放处通常为非封闭的开放状态,导致检测试管长时间暴露在外容易受到污染,进而影响检测结果。并且当受检人员较多时,检测人员需要频繁往返试管存放处拿取检测试管,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下。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提出了一些检测试管自动分发装置,但是现有的试管自动分发装置主要以改变分发装置的储存功能为主,通过增大存储空间,减少检测人员去往试管储存处所消耗的时间来提高工作效率,但是仍然不能有效解决试管长时间暴露在外受到污染的问题;并且,当分发装置上存储的检测试管取用后,仍需要人工进行补充,导致无法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检测试管分发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检测试管分发装置,以实现随取随用,通过及时对取用后区域补充检测试管,减少检测试管在外暴露的时间,减少试管受污染的可能,同时本专利技术的检测试管分发装置,能够实现至少两位检测人员同时使用,保证工作效率的同时还节约了空间。
[0007]本专利技术的检测试管分发装置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8]一种检验试管自动分发装置,包括:
[0009]试管储存机构,其出料端设置有排料组件,所述排料组件用于控制所述试管储存机构内存放的检测试管的排出情况;且所述排料组件包括转动模块、以及所述转动模块传动连接的第一驱动组件;所述转动模块上沿周向等间距分布的多个导料板,且每两个相邻的所述导料板之间形成出料通道,所述出料通道用于供检验试管排出;
[0010]试管放置机构,包括支撑柱、以及所述支撑柱上端可转动设置的试管放置模块;所述试管放置模块上开设有多个试管放置槽,且每个所述试管放置槽底部均设置有压力传感模块和信号发射模块;所述压力传感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用于感应与其对应的所述试管放置槽内是否放置有检测试管;所述信号发射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用于沿竖直方向发射出信号;
[0011]导向机构,其进料端与所述排料组件的出料端连通,且其出料端与所述试管放置机构的进料端连通,用于将所述试管储存机构排出的试管以竖直状态导入至所述试管放置槽内进行放置;所述导向机构的出料端设置有信号接收模块,所述信号接收模块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用于接收位于其正下方所述试管放置槽内的所述信号发射模块所发出的信号;
[0012]控制模块,与所述排料组件、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以及压力传感模块电性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机构包括:
[0014]导向滑槽,从其进料端至其出料端具有多级坡度且坡度逐渐增大,所述导向滑槽的出料端的坡度为90
°
,使试管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即可由导向滑槽导入至所述试管放置槽内。
[0015]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滑槽的出料端底部设置有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
[0016]两个相对设置的夹持模块,且两个所述夹持模块之间形成用于夹持由所述导向滑槽排出的试管的夹持面;
[0017]至少一个伸缩模块,与任一所述夹持模块固定连接,且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用于驱动两个所述夹持模块相向或反向移动。
[0018]进一步地,每个所述试管放置槽内均设置有信号发射模块,所述信号发射模块与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用于沿竖直方向发射出信号。
[0019]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滑槽的出料端设置有信号接收模块,所述信号接收模块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用于接收位于其正下方所述试管放置槽内的所述信号发射模块所发出的信号。
[0020]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机构还包括:
[0021]缓冲垫,设置于所述导向滑槽的槽壁及底部上,用于防止试管在导向滑槽内输送过程中发生破损的情况;
[0022]第一振动模块,设置于所述导向滑槽的进料端底部,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导向滑槽上下振动,使得试管能够顺利由所述导向滑槽的进料端滑至其出料端。
[0023]进一步地,试管储存机构所述试管储存机构包括:
[0024]试管存放箱,用于放置检测试管;
[0025]若干个第一导向板,等间隔且倾斜设置于所述试管存放箱内;
[0026]若干个第二导向板,等间隔且分别倾斜设置于相应的所述第一导向板下方;
[0027]若干个第二振动模块,均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且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板和/或所述第二导向板的底端,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导向板和/或所述第二导向板上下振动,使得试管能够顺利由所述试管存放箱的进料端滑至其出料端。
[0028]进一步地,所述检验试管自动分发装置还包括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的进料端与所述排料组件的出料端连通,且所述输送机构的出料端与所述导向机构的进料端连通,用于将所述试管储存机构排出的试管逐一导入至所述导向机构内。
[0029]进一步地,所述输送机构包括:
[0030]输送带,其上等间隔设置有若干个防滑条,用于避免试管在输送过程中,位置发生
偏移;
[0031]第三驱动组件,与所述输送带传动连接,用于驱动输送带开始或停止输送。
[0032]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3]本专利技术的检验试管自动分发装置包括试管储存机构、试管放置机构、导向机构以及控制模块。本专利技术的试管储存机构用于放置待补充使用的检测试管,为了避免在不需要进行试管补充时,试管储存机构内的试管意外由其出料端掉落,本专利技术在试管储存机构的出料口设置排料组件,排料组件包括转动模块、以及转动模块传动连接的第一驱动组件;转动模块上沿周向等间距分布的多个导料板,且每两个相邻的导料板之间形成出料通道,出料通道用于供检验试管排出。
[0034]本专利技术的排料组件在静止状态时,转动模块上的导料板会与试管储存机构的出料口之间形成半封闭或封闭的区域,进而能够阻止试管储存机构内的试管意外掉落;当需要往试管放置机构上补充试管时,通过控制模块控制第一驱动组件进行转动,进而使第一驱动组件带动转动模块转动,从而与转动模块上的导料板与试管储存机构的出料口之间发生位移,破坏了之前形成的半封闭或封闭的区域,进而使得位于两个相邻导料板之间的试管随着转动模块的转动,脱离上述试管储存机构的出料口,进而实现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将试管储存机构内的试管进行排出。
[0035]本专利技术的试管放置模块上设置有多个试管放置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检验试管自动分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试管储存机构(1),其出料端设置有排料组件(5),所述排料组件(5)包括转动模块(51)、以及所述转动模块(51)传动连接的第一驱动组件(52);所述转动模块(51)上沿周向等间距设置有多个导料板(53),且每两个相邻的所述导料板(53)之间形成出料通道;试管放置机构(2),包括支撑柱(21)、以及所述支撑柱(21)上端可转动设置的试管放置模块(22);所述试管放置模块(22)上开设有多个试管放置槽(221),且每个所述试管放置槽(221)底部均设置有压力传感模块(222)和信号发射模块(223);导向机构(3),其进料端和出料端分别与所述排料组件(5)的出料端、所述试管放置机构(2)的进料端连通,用于将所述试管储存机构(1)排出的试管以竖直状态导入至所述试管放置槽(221)内;所述导向机构(3)的出料端设置有信号接收模块(31),所述信号接收模块(31)用于接收位于其正下方所述试管放置槽(221)内的所述信号发射模块(223)所发出的信号;控制模块(4),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52)、信号发射模块(223)、信号接收模块(31)以及压力传感模块(222)电性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验试管自动分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构(3)包括:导向滑槽(32),从其进料端至其出料端具有多级坡度且坡度逐渐增大,所述导向滑槽(32)的出料端的坡度为90
°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验试管自动分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滑槽(32)的出料端底部设置有夹持组件(33),所述夹持组件(33)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夹持模块(331),且两个所述夹持模块(331)之间形成用于夹持由所述导向滑槽(32)排出的试管的夹持面;至少一个伸缩模块(332),与任一所述夹持模块(331)固定连接,且与所述控制模块(4)电性连接,用于驱动两个所述夹持模块(331)相向或反向移动。4.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蒙珊宋灿许赵万红陈银霞何爱丽张王刚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