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53709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32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其中电池单体包括至少一个电芯、壳体和第一导热绝缘层,电芯包括主体部,从主体部的第一端延伸出正极极耳和/或负极极耳,从主体部的第二端延伸出散热极耳。壳体用于容纳电芯,壳体包括第一壁部,主体部的第二端朝向第一壁部;第一导热绝缘层位于第一壁部面向主体部的一侧,至少部分散热极耳延伸至第一导热绝缘层的内部与第一导热绝缘层固定连接。上述方案可以将电芯内部产生的热量快速散出,大大降低壳体和电芯之间的散热阻力;提高热传递效率,可以有效地提高电池单体的使用寿命,降低电池单体的使用安全风险。体的使用安全风险。体的使用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电池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节能减排是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电动车辆由于其节能环保的优势成为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电动车辆而言,电池技术又是关乎其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
[0003]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电芯会产生热量。现有技术中存在电池散热效率低的问题,导致电芯内部的产热不能及时排出,对电池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存在负面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电池散热效率低的问题。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单体,包括至少一个电芯、壳体和第一导热绝缘层,所述电芯包括主体部,从所述主体部的第一端延伸出正极极耳和/或负极极耳,从所述主体部的第二端延伸出散热极耳。所述壳体用于容纳所述电芯,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壁部,所述主体部的所述第二端朝向所述第一壁部;第一导热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一壁部面向所述主体部的一侧,至少部分所述散热极耳延伸至所述第一导热绝缘层的内部并与所述第一导热绝缘层固定连接。
[0006]上述方案中,电芯充放电产生热量,主体部所产生的热量依次通过散热极耳、第一导热绝缘层将热量传至壳体,可以将电芯内部产生的热量快速散出,大大降低壳体和电芯之间的散热阻力;至少部分散热极耳固定于第一导热绝缘层的内部,增加了散热极耳与第一导热绝缘层之间的接触面积,以提高热传递效率,可以有效地提高电池单体的使用寿命,降低电池单体的使用安全风险。
[0007]下面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0008]在任意实施方式中,所述正极极耳和所述负极极耳均从所述主体部的第一端延伸出来,所述散热极耳从所述主体部的第二端延伸出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端相对。通过将散热极耳与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分别设置于主体部的相对设置的两端,便于加工成型且便于区分。
[0009]在任意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壁部和所述第一导热绝缘层之间设有第二导热绝缘层,所述第二导热绝缘层与所述第一导热绝缘层分别成型。通过将第一导热绝缘层和第二导热绝缘层分别成型,便于实现将至少部分散热极耳固定于第一导热绝缘层的内部,提高生产效率。
[0010]在任意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导热绝缘层与所述第一导热绝缘层分别成型,使得两者之间形成分界面,至少部分所述散热极耳延伸至所述第一导热绝缘层的内部,且不超过所述分界面,所述第一导热绝缘层和/或所述第二导热绝缘层为导热颗粒与高分子胶混
合制备而成。通过将散热极耳仅部分延伸至第一导热绝缘层且不超过分界面,避免散热极耳伸入过长而存在的散热极耳接触壳体的风险,还通过导热颗粒与高分子胶混合制备第一导热绝缘层、第二导热绝缘层,能够实现第一导热绝缘层和第二导热绝缘层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和绝缘性能。
[0011]在任意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池单体还包括包覆膜,所述包覆膜裹覆所述主体部的侧面或所述包覆膜裹覆所述主体部的侧面及部分所述第二端的端面,且所述包覆膜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用于避让所述散热极耳,以使所述散热极耳能从所述第二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导热绝缘层的内部。包覆膜可以为Mylar(聚酯薄膜)层,裹覆电芯的侧面以尽可能地使电芯在进入壳体的时候不被剐蹭,并提高电芯进入壳体的效率,包覆膜裹覆电芯的部分底面,可以降低底部散热极耳内插的风险。
[0012]在任意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部包括正极片、隔离膜和负极片,所述隔离膜位于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之间,用于绝缘隔离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在所述第一端,所述正极极耳与所述正极片相连,所述负极极耳与所述负极片相连;在所述第二端,所述散热极耳与所述正极片或所述负极片相连;在所述第一壁部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导热绝缘层与所述正极片间隔设置。通过将第一导热绝缘层与正极片间隔设置,避免第一导热绝缘层高度高于正极片的具有活性物质的部分而影响电池的容量。
[0013]在任意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极耳包括连接部和相对所述连接部弯折的弯折部,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弯折部和所述主体部,且所述弯折部至少部分固定于所述第一导热绝缘层。通过将散热极耳分为连接部和弯折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散热极耳的高度,从而减少电池单体的高度。
[0014]在任意实施方式中,所述弯折部和所述连接部形成小于或等于90度的角。通过弯折部和连接部形成锐角或直角,可以进一步地减小散热极耳的高度,从而减少电池单体的高度,降低能量密度损失。
[0015]在任意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极耳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均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导热绝缘层接触。通过将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均至少部分与第一导热绝缘层接触,可以使得散热极耳的两个大面与第一导热绝缘层接触,能够使得散热极耳和第一导热绝缘层的接触面积较大,从而提高散热极耳和第一导热绝缘层之间的热传递效率。
[0016]在任意实施方式中,沿所述第一壁部的厚度方向,所述散热极耳的投影不超过所述主体部的投影。通过将散热极耳的投影面积设置为不超过电芯主体部的投影面积避免与壳体接触造成短路。
[0017]在任意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极耳为多个,多个所述散热极耳层叠设置形成散热极耳组。通过多个散热极耳同时进行热传递,以提高电芯的散热效率,还通过将多个散热极耳进行层叠连接形成散热极耳组,以便于电池装配和散热极耳的整理。
[0018]在任意实施方式中,部分的所述散热极耳朝向所述壳体的第一侧壁弯折,其余部分的所述散热极耳朝向所述壳体的第二侧壁弯折,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对设置。通过将散热极耳朝向两侧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弯折,减少多个散热极耳朝同侧弯折而造成的散热极耳叠加厚度高,以免电池单体体积大。
[0019]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池,所述电池包括如上任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电
池单体。
[0020]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用电装置,包括上述电池,所述电池用于提供电能。
附图说明
[0021]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池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池单体的侧剖示意图;
[0026]图4是图3中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7]图5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池单体内部结构简化示意图;
[0028]图6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池单体的仰剖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电芯(210),所述电芯(210)包括主体部(211),从所述主体部(211)的第一端(2111)延伸出正极极耳(2121)和/或负极极耳(2131),从所述主体部(211)的第二端(2112)延伸出散热极耳(215);壳体(220),用于容纳所述电芯(210),所述壳体(220)包括第一壁部(225),所述主体部(211)的所述第二端(2112)朝向所述第一壁部(225);第一导热绝缘层(221),位于所述第一壁部(225)面向所述主体部(211)的一侧,至少部分所述散热极耳(215)延伸至所述第一导热绝缘层(221)的内部并与所述第一导热绝缘层(221)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极耳(2121)和所述负极极耳(2131)均从所述主体部(211)的第一端(2111)延伸出来,所述散热极耳(215)从所述主体部(211)的第二端(2112)延伸出来,所述第二端(2112)与所述第一端(2111)相对。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部(225)和所述第一导热绝缘层(221)之间设有第二导热绝缘层(222),所述第二导热绝缘层(222)与所述第一导热绝缘层(221)分别成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热绝缘层(222)与所述第一导热绝缘层(221)分别成型,使得两者之间形成分界面(240),至少部分所述散热极耳(215)延伸至所述第一导热绝缘层(221)的内部,且不超过所述分界面(240),所述第一导热绝缘层(221)和/或所述第二导热绝缘层(222)为导热颗粒与高分子胶混合制备而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包覆膜(230),所述包覆膜(230)裹覆所述主体部(211)的侧面或所述包覆膜(230)裹覆所述主体部(211)的侧面和部分所述第二端(2112)的端面,且所述包覆膜(230)设有开口(231),所述开口(231)用于避让所述散热极耳(215),以使所述散热极耳(215)能从所述第二端(2112)延伸至所述第一导热绝缘层(221)的内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211)包括正极片(212)、隔离膜(214)和负极片(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育文吴益扬周健游兴艳武宝珍叶永煌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