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伸展座椅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3682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可调姿椅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伸展座椅架。本可伸展座椅架包括:搁腿装置、侧板、联动机构、靠背安装组件、底座和驱动机构;所述侧板通过联动机构安装在底座上;所述搁腿装置安装在侧板前端,且与联动机构连接;所述靠背安装组件安装在侧板后端,且与联动机构连接;所述驱动机构适于驱动搁腿装置展开,使座椅架呈TV姿势后,继续驱动侧板前移,通过联动机构带动靠背安装组件后仰,使座椅架呈躺姿。躺姿。躺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伸展座椅架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可调姿椅架
,具体涉及一种可伸展座椅架。

技术介绍

[0002]有研究表明,零重力环境中的人体在放松且不施加外力的情况下往往会表现出特定的姿势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身体抵抗重力的需要,从而减轻肌肉骨骼压力并减少横膈膜和脊柱的压力。
[0003]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舒适性。例如,沙发需要满足多姿态的调整。比如,满足正常坐姿的姿态,满足腿伸直、靠背未放平的休闲姿态或者TV姿态,满足全躺平的睡姿。或者,还可以是呈躺姿时腿部和心脏在同一高度的所谓“零重力”姿态。因此,需要一种可伸展座椅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伸展座椅架。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伸展座椅架,包括:搁腿装置、侧板、联动机构、靠背安装组件、底座和驱动机构;所述侧板通过联动机构安装在底座上;所述搁腿装置安装在侧板前端,且与联动机构连接;所述靠背安装组件安装在侧板后端,且与联动机构连接;所述驱动机构适于驱动搁腿装置展开,使座椅架呈TV姿势后,继续驱动侧板前移,通过联动机构带动靠背安装组件后仰,使座椅架呈躺姿。
[0006]进一步的,座椅架呈躺姿时,所述靠背安装组件的最后端至搁腿装置的最前端的距离为1170

1190mm。
[0007]进一步的,座椅架呈躺姿时,搁腿装置的最高点距离底座的底面570

580mm,所述靠背安装组件的最高点距离底座的底面270

280mm;座椅架呈躺姿时,搁腿装置的最前端至侧板最前端的距离为580

590mm。
[0008]进一步的,所述搁腿装置包括:第一搁腿板驱动组件、第二搁腿板驱动组件;所述第一搁腿板驱动组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五连杆、第六连杆、第一搁腿板安装件;其中所述第一连杆的上端与侧板的前端上部铰接,下端与第三连杆的下部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上端与侧板的前端下部铰接,下端与第三连杆的下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上端与第一搁腿板安装件的上端铰接;所述第四连杆的上端与第三连杆的中部铰接;所述第五连杆的下端与第四连杆的中部铰接,上端与第一搁腿板安装件的下端铰接;所述第六连杆的下端与第一连杆的下端铰接,中部与第四连杆的上部铰接;以及所述第二搁腿板驱动组件包括第七连杆、第二搁腿板安装件;其中所述第六连杆的上端与第二搁腿板安装件的上端铰接;所述第七连杆的下端与第四连杆的下端铰接,上端与第二搁腿板安装件的中部铰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搁腿板安装件包括第一安装面板,所述第二搁腿板安装件包括杆部和第二安装面板;所述搁腿装置呈完全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安装面板、第二安装面
板相距最远的边缘之间的距离L1为180

250mm;所述搁腿装置呈完全收回状态时,所述第一安装面板、第二安装面板相距最远的边缘之间的距离L2为140

220mm。
[0010]进一步的,所述搁腿装置呈完全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安装面板、第二安装面板相距最远的边缘之间的距离L1为200

230mm;所述搁腿装置呈完全收回状态时,所述第一安装面板、第二安装面板相距最远的边缘之间的距离L2为160

180mm。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杆上设置有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三连杆上,且位于第三连杆与第一连杆铰接点的下部设置有第一展开限位点;所述联动第三连杆上设置有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搁腿板安装件的杆部上,且位于杆部与联动第三连杆铰接点的上部设置有第二展开限位点;其中所述第一限位件与第一展开限位点限定第一搁腿板安装件在可调姿沙发用搁腿装置呈完全展开状态时的极限展开位置;以及所述第二限位件与第二展开限位点限定第二搁腿板安装件在可调姿沙发用搁腿装置呈完全展开状态时的极限展开位置。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连杆上,且位于第三连杆与第一连杆铰接点的上部设置有第三展开限位点;所述第二搁腿板安装件的杆部上,且位于杆部与联动第三连杆铰接点的下部设置有第四展开限位点;其中所述第一限位件与第三展开限位点限定第一搁腿板安装件在可调姿沙发用搁腿装置呈完全收回状态时的极限收缩位置;以及所述第二限位件与第四展开限位点限定第二搁腿板安装件在可调姿沙发用搁腿装置呈完全收回状态时的极限收缩位置。
[0013]进一步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联动第一连杆、联动第二连杆、联动第三连杆、联动第四连杆、联动第五连杆、联动第六连杆、联动第七连杆、联动第八连杆;所述联动第一连杆的下端与底座铰接,上端与联动第三连杆的前端铰接;所述联动第二连杆的下端与底座铰接,上端与联动第五连杆的上端铰接;所述联动第三连杆的后端与侧板铰接;所述联动第四连杆的前端与联动第三连杆的中部铰接,后端与联动第五连杆的前端铰接;所述联动第五连杆的下部的前端与侧板铰接,下部的后端与靠背安装组件铰接;所述联动第六连杆的前端与联动第一连杆的中部铰接,后端与联动第七连杆的上端铰接;所述联动第七连杆的中部与侧板铰接,下端与联动第八连杆的后端铰接;所述联动第八连杆的前端与第二连杆的上部铰接;所述靠背安装组件包括背垫安装板和靠背连杆;所述背垫安装板的下部的前端与侧板后部的上端铰接,背垫安装板的下部的后端与靠背连杆的上端铰接;所述靠背连杆的下端与联动第五连杆的下部的后端铰接。
[0014]进一步的,所述侧板上设置有分别与联动第三连杆的上侧、下侧配合的第三限位件、第四限位件;所述联动第五连杆的下部的中部设置有第五限位件,与侧板的后侧边配合;所述联动第六连杆上设置有与联动第四连杆的上沿配合的第六限位件;其中座椅架呈坐姿时,第三限位件与联动第三连杆的上侧配合限位,第五限位件与侧板的后侧边配合;以及座椅架呈躺姿时,第四限位件与第三连杆的下侧配合。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可伸展座椅架的驱动机构适于驱动搁腿装置展开,使座椅架呈TV姿势后,继续驱动侧板前移,通过联动机构带动靠背安装组件后仰,使座椅架呈躺姿;可以实现座椅架多姿态调整。
[0016]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0017]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可伸展座椅架的立体图;
[0020]图2和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可伸展座椅架呈坐姿的示意图;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伸展座椅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搁腿装置(1)、侧板(2)、联动机构(6)、靠背安装组件(3)、底座(4)和驱动机构(5);所述侧板(2)通过联动机构(6)安装在底座(4)上;所述搁腿装置(1)安装在侧板(2)前端,且与联动机构(6)连接;所述靠背安装组件(3)安装在侧板(2)后端,且与联动机构(6)连接;所述驱动机构(5)适于驱动搁腿装置(1)展开,使座椅架呈TV姿势后,继续驱动侧板(2)前移,通过联动机构(6)带动靠背安装组件(3)后仰,使座椅架呈躺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伸展座椅架,其特征在于,座椅架呈躺姿时,所述靠背安装组件(3)的最后端至搁腿装置(1)的最前端的距离为1170

119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伸展座椅架,其特征在于,座椅架呈躺姿时,搁腿装置(1)的最高点距离底座(4)的底面570

580mm,所述靠背安装组件(3)的最高点距离底座(4)的底面270

280mm;座椅架呈躺姿时,搁腿装置(1)的最前端至侧板(2)最前端的距离为580

59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伸展座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搁腿装置(1)包括:第一搁腿板驱动组件(11)、第二搁腿板驱动组件(12);所述第一搁腿板驱动组件(11)包括第一连杆(111)、第二连杆(112)、第三连杆(113)、第四连杆(114)、第五连杆(115)、第六连杆(116)、第一搁腿板安装件(131);其中所述第一连杆(111)的上端与侧板(14)的前端上部铰接,下端与第三连杆(113)的下部铰接;所述第二连杆(112)的上端与侧板(14)的前端下部铰接,下端与第三连杆(113)的下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杆(113)的上端与第一搁腿板安装件(131)的上端铰接;所述第四连杆(114)的上端与第三连杆(113)的中部铰接;所述第五连杆(115)的下端与第四连杆(114)的中部铰接,上端与第一搁腿板安装件(131)的下端铰接;所述第六连杆(116)的下端与第一连杆(111)的下端铰接,中部与第四连杆(114)的上部铰接;以及所述第二搁腿板驱动组件(12)包括第七连杆(121)、第二搁腿板安装件(132);其中所述第六连杆(116)的上端与第二搁腿板安装件(132)的上端铰接;所述第七连杆(121)的下端与第四连杆(114)的下端铰接,上端与第二搁腿板安装件(132)的中部铰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伸展座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搁腿板安装件(131)包括第一安装面板(1311),所述第二搁腿板安装件(132)包括杆部(1321)和第二安装面板(1322);所述搁腿装置(1)呈完全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安装面板(1311)、第二安装面板(1322)相距最远的边缘之间的距离L1为180

250mm;所述搁腿装置(1)呈完全收回状态时,所述第一安装面板(1311)、第二安装面板(1322)
相距最远的边缘之间的距离L2为140

220mm。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伸展座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搁腿装置(1)呈完全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安装面板(1311)、第二安装面板(1322)相距最远的边缘之间的距离L1为200

230mm;所述搁腿装置(1)呈完全收回状态时,所述第一安装面板(1311)、第二安装面板(1322)相距最远的边缘之间的距离L2为16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为珍顾斌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慕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