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脾脏靶向的纳米药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36484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脾脏靶向的纳米药物,包括疏水性的递送脂质体和包裹在递送脂质体内部的活性成分,所述递送脂质体具有高度的脾脏靶向性;所述活性成分包括但不限于:具有疾病预防功能的成分、具有疾病治疗功能成分、抗原、免疫调节剂、营养素、其他活性成分,单一成分或任意组合。本发明专利技术独辟蹊径对脂质纳米粒进行了全新设计与调整,改善了mRNA纳米疫苗在脾脏的表达,增强了其体内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应答的水平,发挥了mRNA纳米疫苗高效的免疫抗肿瘤作用。瘤作用。瘤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脾脏靶向的纳米药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分子药物及其制备
,尤其涉及靶向药物相关技术。

技术介绍

[0002]肿瘤疫苗的目的是诱导有效的抗原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延缓肿瘤的进展,在体内诱导强效的抗肿瘤免疫应答仍然是肿瘤疫苗研究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0003]尽管肿瘤免疫治疗疫苗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多年,但肿瘤疫苗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可能是因为体外制备的树突状细胞抗原呈递能力较弱,未能在体内诱导强烈的抗原特异性T细胞免疫应答。
[0004]信使RNA(mRNA)疫苗是一种新兴的、最有潜力的肿瘤疫苗,近年来在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作为抗原分子,mRNA可在表达肿瘤抗原的同时激活免疫系统。与传统疫苗相比,mRNA疫苗具有安全、高效、成本低和可快速生产的优势。
[0005]然而,裸mRNA易被降解。此外,由于mRNA的阴离子特性,细胞对mRNA的摄取极为困难,最终导致mRNA体内递效率低下。mRNA疫苗的开发依赖于有效的递送系统,既能保护mRNA不被降解,又可改善其体内递送,从而诱导强效的抗肿瘤免疫应答。
[0006]脂质纳米粒(LNPs)已成为siRNA和mRNA等核酸类药物分子体内应用的有效递送系统。脂质纳米粒装载siRNA制备的基因药物Onpattro和装载mRNA制备的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已被FDA批准上市。脂质纳米粒脂质成分的调整可以改变mRNA的体内表达行为。
[0007]脂质纳米粒一般由可电离的脂质,辅助脂质,胆固醇,和聚乙二醇修饰的脂质等组成。脂质纳米粒最初主要用于siRNA的递送。与腺相关病毒和慢病毒等病毒载体相比,脂质纳米粒等非病毒载体具有更优的安全性。以脂质纳米粒为载体的siRNA药物在2018年被FDA批准上市,其给药方式为静脉滴注,提示脂质纳米粒作为核酸类药物递送载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目前,脂质纳米粒已成为最常用的mRNA疫苗递送载体,在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开发中,以脂质纳米粒为载体的mRNA疫苗已获批上市,用于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治。尽管起步较晚,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的mRNA脂质纳米粒疫苗发展迅速,且已有多谢研究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脂质纳米粒可保护mRNA免受体内外RNA酶降解,改善mRNA在体内的递送及DCs等抗原提呈细胞中的表达。装载mRNA的脂质纳米粒静脉注射后主要在肝脏表达,mRNA在脾脏等免疫器官的表达不足限制了mRNA肿瘤疫苗的免疫活性,提示脂质体作为mRNA疫苗递送载体仍需要进一步改造。
[0008]脾脏是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具有造血、贮血和过滤作用,也是接受抗原刺激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脾内定居着大量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抗原进入脾脏之后,可被抗原提呈细胞摄取并提呈给T细胞,诱导T细胞活化和增殖,产生致敏T淋巴细胞。淋巴结作为外周免疫器官,同样具有过滤和清除异物的作用,能处理外来异物性抗原产生免疫应答并被应用于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然而,淋巴结清除癌细胞的能力较低,且其是针对来自淋巴液中的抗原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与淋巴结不同,脾脏是针对血液中的抗原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且90%左右的循环血液要经过脾,脾脏的这种生物学特性使得利用靶向递送技术
将经静脉注射的肿瘤抗原递至脾脏,通过诱导快速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发挥高效地抗肿瘤作用成为可能。
[0009]近年来,研究者开始尝试将抗原至脾脏发挥免疫抗肿瘤作用。有研究者通过简单调整阳离子脂质体与mRNA比例将抗原mRNA递送至脾脏发挥疫苗抗肿瘤活性的研究报道,但后续无相关的报道,可能是阳离子脂质体的毒性及临床实验中疫苗的免疫抗肿瘤效果不佳。也有研究者将DNA递送至脾脏内B细胞发挥预防性的免疫抗肿瘤活性。此外,有研究者通过调整纳米递送载体的粒径,将蛋白/多肽抗原递送至脾脏发挥免疫抗肿瘤作用,尽管有一定的抗肿瘤效果,这种策略递送抗原至脾脏的效率不高,且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应答强度并不清楚。
[0010]尽管已有一些将抗原递送至脾脏发挥免疫抗肿瘤作用的文献报道,脾脏在肿瘤疫苗开发中诱导快速免疫抗肿瘤应答的作用并未得到广泛的关注。目前,研究者更多地是以皮下注射的方式将抗原递送到淋巴结的抗原提呈细胞,但皮下注射介导的抗原递送过程仍然非常缓慢。考虑到肿瘤的快速生长,而皮下注射递送抗原至淋巴结的缓慢过程及诱导抗肿瘤免疫的延后性,淋巴结靶向的策略可能限制了肿瘤疫苗的治疗效果。对脂质纳米粒进行合理的设计可将mRNA递送至脾脏表达。然而,通过脂质纳米粒脂质成分的调整将抗原mRNA递送脾脏尚未见报道,脂质纳米粒将抗原mRNA递送至脾脏后,能否诱导强效的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应答,进而发挥有效的免疫抗肿瘤作用并不清楚。

技术实现思路

[001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脾脏靶向的纳米药物,独辟蹊径的对脂质纳米粒进行设计与调整,改善mRNA纳米疫苗在脾脏的表达,增强其体内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应答的水平,发挥mRNA纳米疫苗高效的免疫抗肿瘤作用。
[001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3]一种脾脏靶向的纳米药物,包括疏水性的递送脂质体和包裹在递送脂质体内部的活性成分,所述递送脂质体具有高度的脾脏靶向性;所述活性成分包括但不限于:具有疾病预防功能的成分、具有疾病治疗功能成分、抗原、免疫调节剂、营养素、其他活性成分,单一成分或任意组合。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活性成分具有肿瘤抗原活性,为编码肿瘤抗原的核酸类分子。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肿瘤包括:淋巴瘤。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核酸类分子为mRNA。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核酸类分子为编码卵清蛋白OVA的mRNA。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mRNA的制备过程包括:首先选择模版质粒载体,插入编码序列构建重组质粒,经加工得到线性化模板质粒,再用mRNA的体外转录试剂盒合成新的重组质粒,经过加帽和加尾以增加稳定性,最后经纯化得到可供使用的抗原mRNA。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mRNA的制备步骤为:选择含有MHC I分子胞内信号肽的模版质粒载体pST1

MITD,插入编码鸡卵清蛋白的序列构建质粒pST1

OVA

MITD,然后用内切酶线性化质粒模板,纯化后得到可供制备mRNA的线性化模板质粒,再用
mRNA的体外转录试剂盒合成OVA

mRNA,新制备的OVA

mRNA进行加帽和加尾,增加mRNA的稳定性和表达效率,经纯化得到可供使用的抗原mRNA。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递送脂质体包含基础载体和对所述基础载体进行修饰的功能性脂肪酸,所述功能性脂肪酸为硬脂酸和/或其类似物及衍生物。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递送脂质体中功能性脂肪酸的摩尔含量为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脾脏靶向的纳米药物,其特征在于:包括疏水性的递送脂质体和包裹在递送脂质体内部的活性成分,所述递送脂质体具有高度的脾脏靶向性;所述活性成分包括但不限于:具有疾病预防功能的成分、具有疾病治疗功能成分、抗原、免疫调节剂、营养素、其他活性成分,单一成分或任意组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脾脏靶向的纳米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成分具有肿瘤抗原活性,为编码肿瘤抗原的核酸类分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脾脏靶向的纳米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肿瘤包括:淋巴瘤。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脾脏靶向的纳米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核酸类分子为mRNA。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脾脏靶向的纳米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核酸类分子为编码卵清蛋白OVA的mRNA。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脾脏靶向的纳米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mRNA的制备过程包括:首先选择模版质粒载体,插入编码序列构建重组质粒,经加工得到线性化模板质粒,再用mRNA的体外转录试剂盒合成新的重组质粒,经过加帽和加尾以增加稳定性,最后经纯化得到可供使用的抗原mRNA。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脾脏靶向的纳米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mRNA的制备步骤为:选择含有MHC I分子胞内信号肽的模版质粒载体pST1

MITD,插入编码鸡卵清蛋白的序列构建质粒pST1

OVA

MITD,然后用内切酶线性化质粒模板,纯化后得到可供制备mRNA的线性化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发展秦志海季天骄娄筱寒潘龙泽高晓可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