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阻止或治疗微生物感染的复合物及制备和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9129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09: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预防、阻止或治疗微生物感染的复合物及制备和用途,其包括作用部分、结合部分和水溶性部分;作用部分为脂溶性带有支链、环状结构和/或直链结构的饱和和/或不饱和碳链,可以插入/融入微生物的脂膜,破坏脂膜,或包裹非包膜病毒而疏水隔离;结合部分可以同脂膜成分或病毒表面蛋白结构域结合,使得复合物连接在脂膜或病毒表面,也可以具有特异靶向脂膜成分或病毒表面蛋白结构域赋予靶向性;水溶性部分使复合物可均匀分散在水溶液中并避免作用部分聚集成团。该复合物可制成多种剂型,可以在未感染前使用以阻止或预防病毒、细菌及真菌等微生物感染,可以在感染后使用杀灭体内微生物,也可对环境进行消杀阻止病毒、细菌及真菌传播。真菌传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防、阻止或治疗微生物感染的复合物及制备和用途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制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组可预防治疗病毒、细菌和真菌感染的复合物,以及所述复合物的制备方法,所制备的复合物在预防治疗病毒、细菌、真菌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在众多微生物中,能够直接引起人类疾病的病原微生物一般是病毒、细菌和真菌。除了少数无包膜病毒,绝大多数微生物都有脂膜,而微生物的脂膜与其他生物的细胞膜功能一致,结构上都是以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贯穿、嵌插、附着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膜外表面有蛋白质,少量多糖组成的糖蛋白,也有一部分糖类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微生物的脂膜通常为7~8nm,有一定的流动性,不仅作为屏障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创造了稳定的内环境,还具有半透性或选择性透性,即有选择地允许物质通过扩散,渗透和主动运输等方式进入细胞,从而保证细胞正常代谢的进行。而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组靶向破坏和影响微生物脂膜或者无包膜病毒核衣壳的结构和功能的复合物其制剂。
[0003]1.病毒
[0004]1.1包膜病毒和非包膜病毒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预防、阻止和/或治疗微生物感染的复合物,其包括作用部分、结合部分和水溶性部分,所述作用部分为脂溶性带有支链、环状结构和/或直链结构的饱和和/或不饱和碳链,所述碳链为分子或者分子的残基;其中,所述作用部分为选自疏水性氨基酸、脂溶性维生素、类固醇类脂质、磷脂、鞘磷脂、糖脂、表面活性剂、饱和和/或不饱和脂肪烃与饱和和/或不饱和脂肪醇或氧代脂肪醇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物质形成的碳原子数为3

100的碳链或碳链的残基;所述水溶性部分为可溶于水的分子或分子的残基,所述分子含有选自酰胺基团、磷酰氧基、羧酸基、磷酸基、磺酸基、磺酰氧基、羟基、季铵基、硫醚基、二硫键、醚基、巯基、醛基、酯基、胺基、氨基、脲基、胍基的一种或二种以上官能团基团,所述水溶性部分可以为与作为作用部分的碳链连接的上述一种或二种以上官能团基团;所述结合部分为能与微生物脂膜、微生物表面蛋白、微生物表面多糖或细胞壁成分结合或能与微生物中的多糖或蛋白质或多肽结合的分子或分子的残基,所述结合部分可以和水溶性部分相同,即能与微生物脂膜、表面结构域结合的蛋白、多肽、氨基酸、寡肽、寡糖、单糖和/或多糖分子或其残基;其中所述作用部分、水溶性部分和结合部分中任一个部分的数量可以为1个或者2个以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物,所述碳原子数为3

4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物,所述碳原子数为3

26。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物,所述水溶性部分为含有选自巯基、氨基、磷酸基、羧酸基、磺酸基、羟基、胺基、脲基、胍基和二硫基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基团的可溶于水的分子或分子的残基;结合部分具有起到结合作用的基团,即能与微生物脂膜、微生物表面蛋白、微生物表面多糖或细胞壁成分结合或能与微生物中的多糖或蛋白质或多肽结合,该基团为来自水溶性部分的或者来自独立作为结合部分的选自巯基、氨基、磷酸基、羧酸基、磺酸基、羟基、胺基、脲基、胍基和二硫基中的二种以上基团或来自提供碳链与碳链连接的选自巯基、氨基、磷酸基、羧酸基、磺酸基、羟基、胺基、脲基、胍基和二硫基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基团,使得复合物具有巯基、氨基、磷酸基、羧酸基、磺酸基、羟基、胺基、脲基、胍基和二硫基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基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物,结合部分选自二元脂肪酸或多元脂肪酸、氨基酸、靶向蛋白、靶向多肽、靶向多糖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6.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物,所述复合物为表面活性剂和选自二元脂肪酸或多元脂肪酸、氨基酸、靶向蛋白、靶向多肽和靶向多糖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反应形成的复合物。7.根据权利要求1

6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物,所述饱和和/或不饱和脂肪醇为碳原子数为3

33的饱和脂肪具有环状结构、直链或支链的醇;和/或碳原子数为3

33的含有1

5个双键和1

5个叁键的不饱和脂肪直链或支链的含1

3个羟基的醇;所述氧代脂肪醇为碳原子数为8

31的含1

3个双键或叁键,且含1

3个羟基的醇酮,该酮为单酮或二酮。8.根据权利要求1

5和权利要求7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物,所述水溶性部分为含有选自
巯基、氨基、羧酸基、羟基和二硫基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基团的分子或分子的残基;所述分子选自蛋白质、多糖、核酸和人工合成的水溶性高聚物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的水溶性大分子或其残基;和/或,选自多肽、寡肽、寡糖、寡核苷酸和人工合成的水溶性中等分子量的聚合物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的中等分子或其残基;和/或,选自氨基酸、单糖、二糖、核苷酸、水溶性维生素、脱氧核苷酸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的水溶性小分子或其残基;和/或,与作为作用部分的碳链连接的分子或分子的残基,所述分子或分子的残基含有选自巯基、氨基、羧酸基、羟基、二硫基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基团。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物,作为所述水溶性大分子的所述蛋白质为选自血清白蛋白、免疫球蛋白、水溶性胶原蛋白、伴侣蛋白、水溶性糖蛋白和CD14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水溶性大分子;作为所述大分子的所述多糖为选自葡聚糖、透明质酸、唾液酸、硫酸肝素、硫酸乙酰肝素、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硫酸角质素、乙酰水溶性纤维素衍生物、β

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和水溶性壳聚糖衍生物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水溶性大分子;作为所述大分子的所述水溶性聚合物为选自聚乙二醇及羧基化或氨基化聚乙二醇、聚乙烯醇及羧基化或季铵化聚乙烯醇、聚丙烯酸和聚丙烯酸铵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水溶性大分子;所述水溶性中等分子量的聚合物选自靶向多肽、寡肽、寡糖、寡核苷酸和/或水溶性多聚氨基酸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物质;所述水溶性小分子的单糖和/或二糖选自葡萄糖、果糖、鼠李糖、山梨糖、蔗糖、麦芽糖、乳糖和海藻糖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作为水溶性小分子的核苷酸和/或脱氧核苷酸选自腺苷酸、鸟苷酸、尿苷酸、胞苷酸、胸苷酸、肌苷酸、脱氧腺苷酸、脱氧鸟苷酸、脱氧胞苷酸、脱氧胸苷酸;氨基酸如丝氨酸、苏氨酸、半胱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酰胺、酪氨酸、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瓜氨酸、鸟氨酸、牛磺酸和氨基丁酸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作为所述水溶性小分子的所述维生素选自维生素B1、泛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C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10.根据权利要求5

9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物,所述靶向多肽包括特异性靶向微生物脂膜、细菌和真菌细胞壁、病毒表面蛋白结构域的蛋白或中和抗体片段中的任一种。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复合物,所述水溶性多聚氨基酸选自聚谷氨酸、聚赖氨酸和/或聚天冬氨酸。12.根据权利要求1

11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物,所述结合部分和水溶性部分相同,即为能与微生物脂膜、表面结构域结合的蛋白、多肽、寡肽、寡糖、单糖、二糖、氨基酸、核苷酸、维生素、水溶性聚合物、水溶性多聚氨基酸和/或多糖分子或这些分子的残基,所述分子或分子的残基包括选自巯基、氨基、羧酸基、羟基、二硫基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基团。13.根据权利要求1

12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物,其为含有碳原子数3

100的碳链作为作用部分的物质与选自蛋白质、多肽、寡肽、寡糖、氨基酸、单糖、二糖、核苷酸、维生素、水溶性聚合物、水溶性多聚氨基酸和/或多糖分子中的任一种或二种以上反应得到的化合物;或者其为含有碳原子数为3

100的碳链作为作用部分的物质与选自蛋白质、多肽、寡肽、寡糖、氨基酸、单糖、二糖、核苷酸、维生素、水溶性聚合物、水溶性多聚氨基酸和/或多糖分子中的任一种或二种以上反应得到的化合物,以及未反应的所述作为作用部分的物质和/或未反应的
所述蛋白质、多肽、寡肽、寡糖、氨基酸、单糖、二糖、寡核苷酸、维生素、水溶性聚合物、水溶性多聚氨基酸和/或多糖分子的混合物;其中,所述含有碳原子数3

100的碳链作为作用部分的物质为选自饱和和/或不饱和脂肪烃、饱和和/或不饱和脂肪醇或氧代脂肪醇、疏水性氨基酸、脂溶性维生素、类固醇类脂质、磷脂、鞘磷脂、糖脂和/或表面活性剂中的物质。14.根据权利要求1

12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物,其为含有碳原子数为3

100的碳链作为作用部分的物质与选自蛋白质、多肽、寡肽、寡糖、氨基酸、单糖、二糖、核苷酸、维生素、水溶性聚合物、水溶性多聚氨基酸和多糖分子中的任一种或二种的以物理化学作用复合的复合物或者直接物理混合得到的混合物,所述物理化学作用包括氢键或范德华力或二者作用的结合;其中,所述含有碳原子数为3

100的碳链作为作用部分的物质为选自饱和和/或不饱和脂肪烃、饱和和/或不饱和脂肪醇或氧代脂肪醇、疏水性氨基酸、脂溶性维生素、类固醇类脂质、磷脂、鞘磷脂、糖脂和/或表面活性剂中的物质。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复合物,其为含有碳原子数3

100的碳链作为作用部分的物质与选自蛋白质、多肽、寡肽和氨基酸中的至少一种反应得到的化合物;或者其为碳原子数3

100的碳链作为作用部分的物质与选自蛋白质、多肽、寡肽和氨基酸中的至少一种反应得到的化合物,以及未反应的所述作为作用部分的物质和/或未反应的选自蛋白质、多肽、寡肽和氨基酸中的至少一种的混合物。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复合物,其为含有碳原子数为3

100的碳链作为作用部分的物质、PEG与选自蛋白质、多肽、寡肽和氨基酸中的至少一种反应得到的化合物;或者其为碳原子数为3

100的碳链作为作用部分的物质、PEG与选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一麟周媛媛刘凤武周旭陈炜斌刘弘毅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