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串联电压补偿式脉冲电源及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53554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串联电压补偿式脉冲电源及控制方法。所述串联电压补偿式脉冲电源由功率变换器1、隔离双向DC/DC变换器、无源解耦电容C1和电压补偿电容C2四部分构成。功率变换器1输出端连接到脉冲功率负载,隔离双向DC/DC双向变换器的端口1连接到无源解耦电容C1,端口2连接到电压补偿电容C2,端口1和端口2串联后跨接到功率变换器1的输出端。通过功率变换器1控制负载端电压和输入电流,通过隔离双向DC/DC变换器控制电压补偿电容C2的电压。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降低电源体积重量,提高功率密度,减少功率变换级数,提高电源效率,并且无需改变现有电源系统结构,适用于向脉冲负载供电的场合。合。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串联电压补偿式脉冲电源及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供电电源及控制方法,具体涉及一种串联电压补偿式脉冲电源及控制方法,属于电力电子变换及供电系统领域。

技术介绍

[0002]以合成孔径雷达和相控阵雷达为代表的脉冲功率负载日益增多,此类负载需要脉冲电源能够提供稳定电压和脉冲电流。
[0003]传统脉冲电源通过在功率变换器1的负载端堆叠大容量电容阵缓冲负载脉冲功率以实现功率解耦,电容阵承担全部脉动功率。由于输出电压脉内顶降要求小,电压等级较低,负载峰均功率比高,解耦电容阵的容量和体积重量很大,电源功率密度很低。
[0004]为解决传统脉冲电源中存在的问题,有源功率解耦方案被提出,例如文献“X.Huang,X.Ruan,F.Du,F.Liu and L.Zhang,

A Pulsed Power Supply Adopting Active Capacitor Converter for Low

Voltage and Low

Frequency Pulsed Loads,

in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vol.33,no.11,pp.9219

9230,Nov.2018.”提出一种并联型结构,采用移相全桥变换器提供平均功率,Buck/Boost双向变换器低压端口与移相全桥变换器输出端并联,高压端口连接到解耦电容,以处理脉动功率分量,即负载峰值功率期间,解耦电容通过Buck/Boost双向变换器放电,补偿不足的功率部分;谷值功率期间,移相全桥变换器多余的功率部分通过Buck/Boost双向变换器给解耦电容充电。这种方案的优点是解耦电容未直接与脉冲负载相连,允许电压波动范围较大,电压等级较高,因此电容能够减小,电源的功率密度能够提高。但这种方案中所有脉冲功率分量需经过三级功率变换到达负载侧,功率变换级数多,系统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串联电压补偿式脉冲电源及控制方法,以解决传统无源解耦方案与现有有源解耦方案的不足。
[0006]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串联电压补偿式脉冲电源,包括一个功率变换器1、一个隔离双向DC/DC变换器、一个无源解耦电容C1和一个电压补偿电容C2;
[0008]功率变换器1提供负载所需平均功率,隔离双向DC/DC变换器、无源解耦电容C1和电压补偿电容C2构成的整体提供负载所需的脉冲功率分量;
[0009]功率变换器1的输出端连接到脉冲功率负载,其实现方式有两种:
[0010]方式1:采用单级式变换器实现,可以是隔离或非隔离AC/DC变换器、隔离或非隔离DC/DC变换器
[0011]方式2:采用两级式变换器实现,前级可以是隔离或非隔离AC/DC变换器、隔离或非隔离DC/DC变换器,后级可以是隔离或非隔离DC/DC变换器;
[0012]隔离双向DC/DC变换器端口1连接到无源解耦电容C1,端口2连接到电压补偿电容
C2,端口1和端口2串联后,隔离双向DC/DC变换器、无源解耦电容C1和电压补偿电容C2构成的整体与功率变换器1连接方式有两种:
[0013]方式a:功率变换器1采用方式1和方式2实现时,隔离双向DC/DC变换器、无源解耦电容C1和电压补偿电容C2构成的整体可跨接在功率变换器1的输出端;
[0014]方式b:功率变换器1采用方式2实现时,隔离双向DC/DC变换器、无源解耦电容C1和电压补偿电容C2构成的整体可跨接在功率变换器1的直流母线上;
[0015]隔离双向DC/DC变换器的实现方式有两种:
[0016]方式α:采用单级隔离双向DC/DC变换器,单级隔离双向DC/DC变换器的端口1连接到无源解耦电容C1,端口2连接到电压补偿电容C2;
[0017]方式β:采用前级隔离双向DC/DC变换器级联后级非隔离双向DC/DC变换器,前级隔离双向DC/DC变换器的一个端口连接到无源解耦电容C1,后级非隔离双向DC/DC变换器的一个端口连接到电压补偿电容C2,前级隔离双向DC/DC变换器的另一个端口与后级非隔离双向DC/DC变换器的另一个端口相连;
[0018]无源解耦电容C1用作功率解耦,需按负载峰值功率和电压波动设计,电容容值相对较大,同时电容电压波动范围较大;
[0019]电压补偿电容C2用于补偿无源解耦电容C1电压波动,按开关频率电压纹波设计,电容容值相对较小,其与无源解耦电容C1波动范围相同,波动方向相反;
[0020]负载所需功率只经过功率变换器1处理后到达负载,无需经过其他的功率变换;
[0021]功率变换器1控制负载端电压、直流母线电压和输入电流,隔离双向DC/DC变换器控制电压补偿电容C2电压:
[0022]对于功率变换器1,根据其实现方式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控制,下面对其控制过程分别进行描述:
[0023]a、功率变换器1采用方式1实现时,隔离双向DC/DC变换器、无源解耦电容C1和电压补偿电容C2构成的整体与单级式变换器连接方式只可采用方式a;对单级式变换器负载端电压信号v
o
和输入端电流i
in
采样,电压基准信号V
or
与v
o
相减后得到误差信号v
oe
,误差信号经过电压调节器1调节后得到输入电流参考信号i
inr
,i
inr
与i
in
相减后得到电流环误差信号i
ine
,该信号经过电流调节器1和脉冲调制器后得到单级式变换器的驱动信号,从而调节负载端电压和输入端电流;
[0024]b、功率变换器1采用方式2实现时,隔离双向DC/DC变换器、无源解耦电容C1和电压补偿电容C2构成的整体可采用方式a和b与功率变换器1连接;前级变换器控制母线电压v
bus
和输入电流i
in
,后级变换器控制负载侧电压v
o
;对母线电压v
bus
和输入端电流i
in
采样,母线电压基准信号V
busr
与v
bus
相减后得到误差信号v
buse
,误差信号经过电压调节器2调节后得到输入电流参考信号i
inr
,i
inr
与i
in
相减后得到电流环误差信号i
ine
,该信号经过电流调节器2和脉冲调制器后得到前级变换器的驱动信号,从而调节其母线电压和输入端电流;对负载端电压信号v
o
采样,电压基准信号v
or
与v
o
相减后得到误差信号v
oe
,误差信号经过电压调节器3调节后得到后级变换器的驱动信号,从而调节负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串联电压补偿式脉冲电源,包括一个功率变换器1、一个隔离双向DC/DC变换器、一个无源解耦电容C1和一个电压补偿电容C2,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功率变换器1提供负载所需平均功率,隔离双向DC/DC变换器、无源解耦电容C1和电压补偿电容C2构成的整体提供负载所需的脉冲功率分量;功率变换器1的输出端连接到脉冲功率负载,其实现方式有两种:方式1:采用单级式变换器实现,可以是隔离或非隔离AC/DC变换器、隔离或非隔离DC/DC变换器方式2:采用两级式变换器实现,前级可以是隔离或非隔离AC/DC变换器、隔离或非隔离DC/DC变换器,后级可以是隔离或非隔离DC/DC变换器;隔离双向DC/DC变换器端口1连接到无源解耦电容C1,端口2连接到电压补偿电容C2,端口1和端口2串联后,隔离双向DC/DC变换器、无源解耦电容C1和电压补偿电容C2构成的整体与功率变换器1连接方式有两种:方式a:功率变换器1采用方式1和方式2实现时,隔离双向DC/DC变换器、无源解耦电容C1和电压补偿电容C2构成的整体可跨接在功率变换器1的输出端;方式b:功率变换器1采用方式2实现时,隔离双向DC/DC变换器、无源解耦电容C1和电压补偿电容C2构成的整体可跨接在功率变换器1的直流母线上;隔离双向DC/DC变换器的实现方式有两种:方式α:采用单级隔离双向DC/DC变换器,单级隔离双向DC/DC变换器的端口1连接到无源解耦电容C1,端口2连接到电压补偿电容C2;方式β:采用前级隔离双向DC/DC变换器级联后级非隔离双向DC/DC变换器,前级隔离双向DC/DC变换器的一个端口连接到无源解耦电容C1,后级非隔离双向DC/DC变换器的一个端口连接到电压补偿电容C2,前级隔离双向DC/DC变换器的另一个端口与后级非隔离双向DC/DC变换器的另一个端口相连;无源解耦电容C1用作功率解耦,需按负载峰值功率和电压波动设计,电容容值相对较大,同时电容电压波动范围较大;电压补偿电容C2用于补偿无源解耦电容C1电压波动,按开关频率电压纹波设计,电容容值相对较小,其与无源解耦电容C1波动范围相同,波动方向相反;负载所需功率只经过功率变换器1处理后到达负载,无需经过其他的功率变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供电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功率变换器1控制负载端电压、直流母线电压和输入电流,隔离双向DC/DC变换器控制电压补偿电容C2电压:对于功率变换器1,根据其实现方式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控制,下面对其控制过程分别进行描述:a、功率变换器1采用方式1实现时,隔离双向DC/DC变换器、无源解耦电容C1和电压补偿电容C2构成的整体与单级式变换器连接方式只可采用方式a;对单级式变换器负载端电压信号v
o
和输入端电流i
in
采样,电压基准信号V
or
与v
o
相减后得到误差信号v
oe
,误差信号经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佐乾吴红飞黄家杰杜益如邢岩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