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底部排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53304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坑底部排水系统,基坑底部设有降水井和若干个排水沟,若干个排水沟呈网格状均匀布置,排水沟内设有第一盲管,第一盲管的一端连通至降水井内,降水井内设有用于连通水泵的第二盲管,降水井内壁和第二盲管外壁之间填充有透水支撑层;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基坑收底时能够保证基坑底部相对干燥,提高了基坑施工效率;第一盲管、第二盲管重量较轻,搬运方便、施工简单;避免了由于垫层厚度不够、底部渗水量较大时垫层容易开裂漏水的问题,节约了工期、降低了施工成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起到了降本增效的作用,值得在基坑底部排水时被大量推广使用。被大量推广使用。被大量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坑底部排水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坑底部排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也随之加快,为缓解城市地面交通拥堵现象,掀起了地铁建设的热潮。由于地铁基坑开挖深度较深,地下水位较高,地下水压大。在残积土地层或全风化地层渗水非常严重,在底板尚未完全浇筑完成之前,基坑底部常常已经被泡软,从而会导致基坑底部越挖越深,远超设计值,最终造成基坑变形增大、混凝土大量超方的现象。
[0003]现有的排水系统通常为,在基坑底部设置若干排水沟,利用排水沟将地下水汇集入较深的集水坑内,然后利用抽水泵将集水坑内的水抽取到基坑外侧;当基坑较深或底下水较多时,通常还需要同时设置一定数量的疏干井,一井一泵,向外抽水。但是,现有的排水系统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若疏干井数量不足或是疏干井未设置在基底裂隙处,会导致基坑底部渗水不能充分排出,渗水残留在基坑底部还是会导致基底被泡软。其次,设置的集水坑和疏干井在进行后续混凝土垫层施工前,需要大量碎石进行人工回填,若集水坑和降水井中垫层厚度不够,由于底部渗水量较大,会造成垫层开裂漏水,垫层需要进行返工,进而会造成工期延误及施工成本的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提供一种能够解决基坑软化问题,降低基坑超挖的风险,避免工期延误及超方的基坑底部排水系统。
[0005]技术解决所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基坑底部排水系统,基坑底部设有降水井和若干个排水沟,若干个排水沟呈网格状均匀布置,排水沟内设有第一盲管,第一盲管的一端连通至降水井内,降水井内设有用于连通水泵的第二盲管,降水井内壁和第二盲管外壁之间填充有透水支撑层。
[000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突出的特点是:
[0008]使用本技术在基坑收底时能够保证基坑底部相对干燥,避免了因基坑底部软化而造成的基坑变形增大等问题,提高了基坑施工效率;第一盲管、第二盲管重量较轻,搬运方便、施工简单;第一盲管、第二盲管存在一定强度,具有一定支撑性,避免了由于垫层厚度不够、底部渗水量较大时垫层容易开裂漏水的问题,节约了工期、降低了施工成本。本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起到了降本增效的作用,值得在基坑底部排水时被大量推广使用。
[0009]作为优选,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0010]透水支撑层由回填碎石或第三盲管构成;保证疏水效果,结构简单,施工方便。
[0011]第一盲管、第二盲管外包覆有土工布;土工布起到过滤作用,能够防止泥土堵塞第一盲管、第二盲管。
[0012]降水井设置在基坑底部中央;第一盲管能够最快速将渗水汇集至降水井,提高疏干效率。
[0013]排水沟的深度和宽度为18

22cm,第一盲管直径为13

17cm,第二盲管直径为20

25cm;避免排水沟过宽、过深,需要回填大量回填土,保证抽水泵能够快速高效从第二盲管中将渗出的水抽出。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基坑底部排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排水沟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降水井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降水井的上层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基坑; 2、排水沟;3、第一盲管;4、降水井;5、第二盲管;6、透水支撑层;7、回填土;8、垫层;9、防水层;10、保护层;11、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目的仅在于更好地理解本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所举之例并不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0]如图1所示,一种基坑底部排水系统,包括设置在基坑1底部中央的一个降水井4,降水井4的尺寸为1m*1m*1m;还包括若干个排水沟2,若干个排水沟2呈网格状均匀布置在基坑1底部,排水沟2的宽度和深度均为20cm,坡度为0.002~0.003。排水沟2内设有直径为15cm的第一盲管3,第一盲管3的一端连通至降水井4内,降水井4内设有直径为20cm的第二盲管5,第二盲管5上端连通有抽水泵。降水井4的内壁和第二盲管5外壁之间填充有透水支撑层6。透水支撑层6可以为回填碎石构成,碎石强度等级需大于60MPa,透水支撑层6整体渗透系数需大于4500m/d。透水支撑层6也可以由直径为8cm的第三盲管构成。地下渗水依次通过第一盲管3、透水支撑层6、第二盲管5,最终被抽水泵抽出至基坑1外。
[0021]进一步的,为了防止泥沙堵塞,第一盲管3、第二盲管5外侧包覆有土工布。
[0022]如图2至4所示,施工时,首先,在基坑1底部挖出横纵向间隔布置的排水沟2,在基坑1底部中央挖出降水井4;然后,将第一盲管3放入排水沟2中,将第二盲管5竖直放入降水井4中,使第二盲管5上端管口向上,便于抽水泵抽水管连接;然后,在排水沟2中回填土7,在降水井4中回填碎石;将抽水泵的抽水管由第二盲管5上管口伸入,持续向外抽水;接下来,在基坑1中让开第二盲管5所在位置,铺设垫层8,拔出第二盲管5,在碎石和垫层中8填充回填土7;最后再由下至上依次施工防水层9、保护层10、底板11。其中,本实施例所述施工步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通,当渗水严重时,第二盲管5也可以在施工完防水层9后拔出。
[0023]使用本技术在基坑收底时能够保证基坑底部相对干燥,提高了基坑施工效率;第一盲管、第二盲管存在一定强度,避免了由于垫层厚度不够、底部渗水量较大时垫层容易开裂漏水的问题,节约了工期、降低了施工成本。
[0024]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因此局限本技术的权利范围,凡运用本技术说明书及其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包含于本技术的权利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底部排水系统,基坑底部设有降水井和若干个排水沟,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排水沟呈网格状均匀布置,排水沟内设有第一盲管,第一盲管的一端连通至降水井内,降水井内设有用于连通水泵的第二盲管,降水井内壁和第二盲管外壁之间填充有透水支撑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底部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透水支撑层由回填碎石或第三盲管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底部排水系统,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鑫晖袁杰肖翔李赞新王皓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设基础设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