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管塔用登塔爬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3115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管塔用登塔爬梯,包括框型结构的防护框、第一脚蹬、第二脚蹬、连接板、支撑杆、连接组件、支撑框卡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钢管塔用登塔爬梯由于将第一脚蹬和第二脚蹬分别设置为“L”型,进而便于通过“L”型结构的第一脚蹬和第二脚蹬对使用者的脚部进行防护,有效的避免了使用者的脚部滑落,且第一脚蹬和第二脚蹬相互交错设置,便于节约资源,另外由于将卡箍设置为弧形结构,从而便于将卡箍的内壁与钢管塔的外周相连接,进而有效的保证了卡箍与钢管塔相连接的稳定性。证了卡箍与钢管塔相连接的稳定性。证了卡箍与钢管塔相连接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管塔用登塔爬梯


[0001]本技术涉及爬梯相关
,具体为一种钢管塔用登塔爬梯。

技术介绍

[0002]钢管塔,主要部件用钢管,其它部件用钢管或型钢等组成的格构式塔架,是架空输电线路来支持导线和避雷线的支持结构,使导线对地面、地物满足限距要求,并能承受导线、避雷线及本身的荷载及外荷载;
[0003]现有技术中的钢管塔用爬梯由于其本身的设计特点,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由于钢管为弧形结构,不便于将爬梯与钢管塔进行固定,从而无法满足目前对钢管爬梯的多种使用需求;
[0004]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钢管塔用登塔爬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管塔用登塔爬梯,旨在改善现有技术中的钢管塔用爬梯由于其本身的设计特点,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由于钢管为弧形结构,不便于将爬梯与钢管塔进行固定的问题。
[000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钢管塔用登塔爬梯,包括框型结构的防护框、设置在所述防护框一侧的第一脚蹬、设置在所述防护框另一侧第二脚蹬、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脚蹬和第二脚蹬与所述防护框相连接处的连接板、设置在所述防护框上端面的支撑杆、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下端面与所述防护框相连接处的连接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上端面的支撑框以及与所述支撑框相连接护的卡箍。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面,所述第一脚蹬和所述第二脚蹬分别设置为“L”型,且第一脚蹬和第二脚蹬相互交错设置,由于所述第一脚蹬和所述第二脚蹬相互交错设置。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面,所述连接板分别与所述第一脚蹬和第二脚蹬固定连接,且连接板与所述防护框固定连接或者通过固定螺钉相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面,所述支撑框设置为“U”型,所述支撑框的封闭端的下端中部位置与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面,所述卡箍设置为弧形结构,且卡箍开口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框的开口端两端固定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面,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与所述支撑杆同轴设置的连接杆以及用于对连接杆进行固定的固定螺母,所述连接杆贯穿于防护框与所述固定螺母相连接,所述固定螺母固定在所述防护框上端内腔的下端面,所述防护框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杆相适配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内壁设置为光滑的圆弧面。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具有设计合理且操作简单的特点,本技术一种钢管塔用登塔爬梯
[0013](1)由于将第一脚蹬和第二脚蹬分别设置为“L”型,进而便于通过“L”型结构的第一脚蹬和第二脚蹬对使用者的脚部进行防护,有效的避免了使用者的脚部滑落,且第一脚蹬和第二脚蹬相互交错设置,便于节约资源;
[0014](2)另外由于将卡箍设置为弧形结构,从而便于将卡箍的内壁与钢管塔的外周相连接,进而有效的保证了卡箍与钢管塔相连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6]图1是本技术钢管塔用登塔爬梯整体结构的局部爆炸图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钢管塔用登塔爬梯中的A处放大图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钢管塔用登塔爬梯整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钢管塔用登塔爬梯中的图3的侧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

防护框、10

连接孔、11

第一脚蹬、12

第二脚蹬、2

连接板、3

支撑杆、31

连接杆、4

支撑框、5

卡箍、6

固定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钢管塔用登塔爬梯,包括框型结构的防护框1、设置在防护框1一侧的第一脚蹬11、设置在防护框1另一侧第二脚蹬12、分别设置在第一脚蹬11和第二脚蹬12与防护框1相连接处的连接板2、设置在防护框1上端面的支撑杆3、设置在支撑杆3下端面与防护框1相连接处的连接组件、设置在支撑杆3上端面的支撑框4以及与支撑框4相连接护的卡箍5,在本技术中,由于将第一脚蹬11和第二脚蹬12分别设置为“L”型,进而便于通过“L”型结构的第一脚蹬11和第二脚蹬12对使用者的脚部进行防护,有效的避免了使用者的脚部滑落,且第一脚蹬11和第二脚蹬12相互交错设置,便于节约资源,另外由于将卡箍5设置为弧形结构,从而便于将卡箍5的内壁与钢管塔的外周相连接,进而有效的保证了卡箍5与钢管塔相连接的稳定性。
[0023]请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第一脚蹬11和第二脚蹬12分别设置为“L”型,且第一脚蹬11和第二脚蹬12相互交错设置,由于第一脚蹬11和第二脚蹬12相互交错设置,从而便于使用者与第一脚蹬11和第二脚蹬12相接触,进而便于使用者利用第一脚蹬11和第二脚蹬12
实现攀爬的目的。
[0024]请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连接板2分别与第一脚蹬11和第二脚蹬12固定连接,且连接板2与防护框1固定连接或者通过固定螺钉相连接,进而有效的保证了连接板2与第一脚蹬11和第二脚蹬12相连接的稳定性,从而便于通过连接板2将第一脚蹬11和第二脚蹬12与防护框1相连接。
[0025]请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支撑框4设置为“U”型,支撑框4的封闭端的下端中部位置与支撑杆3固定连接,进而有效的保证了支撑框4与支撑杆3相连接的稳定性,进而便于通过支撑杆3对支撑框4进行支撑。
[0026]请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卡箍5设置为弧形结构,且卡箍5开口端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框4的开口端两端固定连接,进而有效的保证了卡箍5与支撑框4相连接的稳定性,进而便于通过支撑框4对卡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管塔用登塔爬梯,其特征在于:包括框型结构的防护框(1)、设置在所述防护框(1)一侧的第一脚蹬(11)、设置在所述防护框(1)另一侧第二脚蹬(12)、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脚蹬(11)和第二脚蹬(12)与所述防护框(1)相连接处的连接板(2)、设置在所述防护框(1)上端面的支撑杆(3)、设置在所述支撑杆(3)下端面与所述防护框(1)相连接处的连接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杆(3)上端面的支撑框(4)以及与所述支撑框(4)相连接护的卡箍(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管塔用登塔爬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脚蹬(11)和所述第二脚蹬(12)分别设置为“L”型,且第一脚蹬(11)和第二脚蹬(12)相互交错设置,由于所述第一脚蹬(11)和所述第二脚蹬(12)相互交错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管塔用登塔爬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2)分别与所述第一脚蹬(11)和第二脚蹬(12)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方良吴国强沈季明诸楷王旭琪史国栋杨孝东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飞剑杆塔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