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用无溶剂聚氨酯粘合剂的合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52994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用无溶剂聚氨酯粘合剂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准备适量实验所需原料;步骤二:准备实验所需仪器;步骤三:在三口烧瓶内部安装搅拌器、温度计和真空装置,随后将准确计量的聚酯多元醇加入其中,并加热升温至10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用无溶剂聚氨酯粘合剂的合成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无溶剂聚氨酯粘合剂
,具体涉及一种电子用无溶剂聚氨酯粘合剂的合成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聚氨酯(PU),全名为聚氨基甲酸酯,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1937年由奥托
·
拜耳等制出此物。聚氨酯有聚酯型和聚醚型二大类。他们可制成聚氨酯塑料(以泡沫塑料为主)、聚氨酯纤维(中国称为氨纶)、聚氨酯橡胶及弹性体。软质聚氨酯主要是具有热塑性的线性结构,它比PVC发泡材料有更好的稳定性、耐化学性、回弹性和力学性能,具有更小的压缩变型性。隔热、隔音、抗震、防毒性能良好。因此用作包装、隔音、过滤材料,硬质聚氨酯塑料质轻、隔音、绝热性能优越、耐化学药品,电性能好,易加工,吸水率低。它主要用于建筑、汽车、航空工业、保温隔热的结构材料。聚氨酯弹性体性能介于塑料和橡胶之间,耐油,耐磨,耐低温,耐老化,硬度高,有弹性。主要用于制鞋工业和医疗业。聚氨酯还可以制作粘合剂、涂料、合成革等。聚氨酯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经过近八十年的技术发展,该种材料已经广泛应用于家居领域、建筑领域、日用品领域、交通领域、家电领域等。
[0003]目前市面上的聚氨酯工业虽然已有相当的规模,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产量较低,且技术水准较低等方面,目前国内使用较多的无溶剂聚氨酯粘合剂通常熔点较高,在反应过程中易产生反应不均匀的现象,最终会影响粘合剂的稳定性,使用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电子用无溶剂聚氨酯粘合剂的合成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目前市面上的聚氨酯工业虽然已有相当的规模,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产量较低,且技术水准较低等方面,目前国内使用较多的无溶剂聚氨酯粘合剂通常熔点较高,在反应过程中易产生反应不均匀的现象,最终会影响粘合剂的稳定性,使用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子用无溶剂聚氨酯粘合剂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步骤一:准备适量实验所需原料;
[0007]步骤二:准备实验所需仪器;
[0008]步骤三:在三口烧瓶内部安装搅拌器、温度计和真空装置,随后将准确计量的聚酯多元醇加入其中,并加热升温至100

120℃,将三口烧瓶内部的真空条件设置为真空度小于0.67kPa,脱水0.5

1.0h,取样测水分小于1%时降温,降温至60

90℃附近后,加入准确计量的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和1,4一丁二醇和催化剂,并搅拌,使三者和聚酯多元醇之间完全混合均匀;
[0009]步骤四:将三口烧瓶内部的温度升高至75℃并搅拌至

NCO达到理论值,经过二正
丁胺法测定后反应时间为3.5h,降温至40

60℃后,加入用量为1.26

2.13用量的磺酸盐,加入磺酸盐后高速搅拌5

20min;
[0010]步骤五:将三口烧瓶内部的温度降低至15

20℃后,在高速搅拌的条件下加入去离子水进行乳化;
[0011]步骤六:再在三口烧瓶内部滴加计量好的乙二胺水溶液;
[0012]步骤七:最后将三口烧瓶内部的反应温度升高至50

60℃,减压脱除丙酮,最终得到固含量为50%的无溶剂聚氨酯粘合剂;
[0013]步骤八:对粘合剂的粘接强度进行测试;
[0014]步骤九:对粘合剂的耐热性能进行测试。
[0015]优选的,所述步骤一中,原料包括聚酯多元醇(工业级)、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工业级)、磺酸盐(固含50%)、1,4一丁二醇(工业级)、乙二胺(工业级)、丙酮和去离子水。
[0016]优选的,所述步骤二中,实验所需仪器包括三口烧瓶、微机控制电子万能(拉力)试验机、烘箱。
[0017]优选的,所述步骤六中,加入乙二胺水溶液的目的是为了对三口烧瓶内部的溶剂进行扩链。
[0018]优选的,所述步骤八中,粘合剂的粘接强度的测试方法为:将反应完成后的三口烧瓶内部的粘合剂取出,将取出的样品涂抹在测试片上,再将涂抹样品后的测试片放入70℃的烘箱中烘干后拿出,用力压合,经过10min后再使用拉力机进行粘接强度的测试。
[0019]优选的,所述步骤八中,测试片为PVC片裁剪成固定规格2.5cm
×
9.5cm的长条形,并在60℃的条件下的烘箱中存放三天,随后用丙酮或底涂剂在PVC片的正反面涂抹一

两遍,再涂上样品。
[0020]优选的,所述步骤八中,测试片取两片,将两片表面的样品涂抹烘干后取出再进行压合。
[0021]优选的,所述步骤九中对粘合剂的耐热性能进行测试的方法为:将测试片表面涂抹上样品,将样品放在烘箱中70℃烘干后拿出再用力压合,再经过10min后测试粘合剂的耐热性能。
[0022]优选的,所述步骤九中,测试片为PVC片裁剪成固定规格2.5cm
×
9.5cm的长条形,并在60℃的条件下的烘箱中存放三天,随后用丙酮或底涂剂在PVC片的正反面涂抹一

两遍,再涂上样品。
[0023]优选的,所述步骤九中,测试片取两片,将两片表面的样品涂抹烘干后取出再进行压合。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用无溶剂聚氨酯粘合剂的合成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5]本专利技术通过向粘合剂内添加磺酸盐,随着磺酸盐用量的增加,粘合剂的稳定性先增后减,聚氨酯粘合剂乳液的粒径变小,因此稳定性也随之增加,但当添加至一定量后,再继续添加磺酸盐反而会使其稳定性下降,粘合剂乳液的粒径增大,外观变差,稳定性也会大大下降,有效地避免了目前市面上的聚氨酯工业虽然已有相当的规模,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产量较低,且技术水准较低等方面,目前国内使用较多的无溶剂聚氨酯粘合剂通常熔点较高,在反应过程中易产生反应不均匀的现象,最终会影响粘合
剂的稳定性,使用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电子用无溶剂聚氨酯粘合剂的合成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子用无溶剂聚氨酯粘合剂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用无溶剂聚氨酯粘合剂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准备适量实验所需原料;步骤二:准备实验所需仪器;步骤三:在三口烧瓶内部安装搅拌器、温度计和真空装置,随后将准确计量的聚酯多元醇加入其中,并加热升温至100

120℃,将三口烧瓶内部的真空条件设置为真空度小于0.67kPa,脱水0.5

1.0h,取样测水分小于1%时降温,降温至60

90℃附近后,加入准确计量的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和1,4一丁二醇和催化剂,并搅拌,使三者和聚酯多元醇之间完全混合均匀;步骤四:将三口烧瓶内部的温度升高至75℃并搅拌至

NCO达到理论值,经过二正丁胺法测定后反应时间为3.5h,降温至40

60℃后,加入用量为1.26

2.13用量的磺酸盐,加入磺酸盐后高速搅拌5

20min;步骤五:将三口烧瓶内部的温度降低至15

20℃后,在高速搅拌的条件下加入去离子水进行乳化;步骤六:再在三口烧瓶内部滴加计量好的乙二胺水溶液;步骤七:最后将三口烧瓶内部的反应温度升高至50

60℃,减压脱除丙酮,最终得到固含量为50%的无溶剂聚氨酯粘合剂;步骤八:对粘合剂的粘接强度进行测试;步骤九:对粘合剂的耐热性能进行测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用无溶剂聚氨酯粘合剂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原料包括聚酯多元醇(工业级)、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工业级)、磺酸盐(固含50%)、1,4一丁二醇(工业级)、乙二胺(工业级)、丙酮和去离子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用无溶剂聚氨酯粘合剂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实验所需仪器包括三口烧瓶、微机控制电子万能(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智高寅朱义成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百瑞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