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柴火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28707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柴火炉不便于携带的弊端,提供一种便携式柴火炉,属于户外炉技术领域,包括底桶、中桶、碳桶,所述中桶为环形结构,中桶套设在底桶内,所述中桶外侧面靠近下端位置设有与底桶上端配合的第一连接部,所述中桶内侧面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碳桶套设在中桶内且碳桶下端伸入所述底桶内,所述碳桶上设有与第二连接部配合并阻止碳桶继续向下移动的第三连接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分为底桶、中桶、碳桶三个部分,通过不同的组装方式能够切换为使用状态和收纳状态,在收纳状态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占空间较小,便于携带。便于携带。便于携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柴火炉


[0001]本技术属于户外炉
,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柴火炉。

技术介绍

[0002]户外炉又称为野外炉,是一种能够在户外烹饪的设备,人们进行户外活动时能够在野外进行烹饪,并且起到取暖或者加热的效果,户外炉能使用柴火、木炭等作为燃烧物品,使用十分方便。目前的材火炉一般体积较大,不便于携带,为了便于携带,现有技术中有针对炉体的支撑脚进行改进,使支撑脚设置呈折叠机构,支撑脚折叠后能够便于携带,但是针对一些没有支撑脚的小型材火炉,无法提升其便携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柴火炉不便于携带的弊端,提供一种便携式柴火炉,该柴火炉分为几个部分,通过不同的组装方式能够切换为使用状态和收纳状态,在收纳状态时,本技术所占空间较小,便于携带。
[0004]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便携式柴火炉,包括底桶、中桶、碳桶,所述中桶为环形结构,中桶套设在底桶内,所述中桶外侧面靠近下端位置设有与底桶上端配合的第一连接部,所述中桶内侧面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碳桶套设在中桶内且碳桶下端伸入所述底桶内,所述碳桶上设有与第二连接部配合并阻止碳桶继续向下移动的第三连接部。上述方案中,将中桶倒置就能将中桶的大部分收入底桶内,将碳桶收入中桶内,此时本技术为收纳状态,所占空间体积较小,便于携带,本技术切换为使用状态时,整体高度相对于收纳状态更高,且两种状态之间的切换十分方便。
[0005]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均为环形结构的凸起,第二连接部固定设置在中桶内侧面底部,第三连接部固定设置在碳桶外侧面上端。
[0006]作为优选,所述底桶上端设有支撑环,所述底桶上端朝向底桶外侧弯曲设置形成所述支撑环。支撑环的设置,能够增大与第一连接部的接触面积,使中桶放置在底桶上时更为稳固。
[0007]作为优选,所述中桶包括环形结构的外环和内环,所述外环套设在内环外且外环内壁与内环外壁之间留有间隔,所述外环上端与内环上端之间通过设置连接环实现固定连接,连接环上设有低于所述外环上端且朝上设置的支撑面;所述第一连接部固定设置在外环上,所述内环下端朝向内环内侧弯曲形成所述第二连接部,碳桶外壁与底桶内壁之间留有间隔。采用上述方案设置,使碳桶与底桶之间形成一个隔热空间,同时,中桶中的内环与外环之间的间隔,也使中桶具备一定的隔热性能,如此设置,能够避免使用过程中烫伤使用者。
[0008]作为优选,所述碳桶上端朝向碳桶外侧弯曲形成所述第三连接部。
[0009]作为优选,所述外环下端还固定连接有朝向外环内侧弯曲设置的第四连接部。第四连接部的设置,使外环下端为一个弯曲的结构,能够避免外环下端划伤使用者。
[0010]作为优选,所述碳桶底部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底桶上靠近底部的位置设有贯穿底桶侧壁的进气孔,所述内环上靠近上方的位置设有贯穿内环的第二通孔。本技术在使用时,外界空气能够从进气孔进入底桶内,再从第一通孔进入碳桶内,能够使碳桶内的柴火或者木炭的燃烧更为旺盛,从进气孔进来的空气也能沿着外环与内环之间的间隔进入中桶的夹层内,再从第二通孔进入中桶内部,碳桶内的柴火或者木炭燃烧的火焰与第二通孔内出来的空气接触,能够燃烧的更为充分。
[0011]作为优选,所述碳桶内腔底部固定设有向上凸起的环形结构的凸环。凸环的设置,能够避免木炭或柴火放入碳桶与碳桶内腔底部完全贴合,使木炭或柴火与碳桶内腔底部之间形成一定的空间,能够提升木炭或柴火与空气的接触,使木炭或柴火燃烧更充分。
[0012]作为优选,所述碳桶下端与底桶内腔底部之间留有间隔,碳桶外壁与底桶内壁之间留有间隔。
[0013]作为优选,所述中桶上端至第一连接部之间的距离小于底桶上端至底桶内腔底部之间的距离,所述碳桶的高度小于中桶的高度。这样设置能使本技术收纳状态时所占空间体积更小,便于收纳和携带。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具有使用状态和收纳状态,收纳状态时本技术所占空间体积较小,便于携带,且两种状态之间切换十分方便,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立体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主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俯视图;
[0018]图4为图3中A

A处剖视图;
[0019]图5为图4中B处放大图;
[0020]图6为本技术为收纳状态的状态示意图;
[0021]图中标记:1、底桶,2、中桶,3、碳桶,4、第一连接部,5、第二连接部,6、第三连接部,7、支撑环,8、外环,9、内环,10、连接环,11、支撑面,12、第四连接部,13、第一通孔,14、进气孔,15、第二通孔,16、凸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所表示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3]实施例1
[0024]如图1

图5所示,一种便携式柴火炉,包括底桶1、中桶2、碳桶3,所述中桶2为环形结构,中桶2套设在底桶1内,所述中桶2外侧面靠近下端位置设有与底桶1上端配合的第一连接部4,所述中桶2内侧面设有第二连接部5,所述碳桶3套设在中桶2内且碳桶3下端伸入所述底桶1内,所述碳桶3上设有与第二连接部5配合并阻止碳桶3继续向下移动的第三连接部6。所述第一连接部4、第二连接部5、第三连接部6均为环形结构的凸起,第二连接部5固定设置在中桶2内侧面底部,第三连接部6固定设置在碳桶3外侧面上端,所述碳桶3上端朝向碳桶3外侧弯曲形成所述第三连接部6。所述底桶1上端设有支撑环7,所述底桶1上端朝向底
桶1外侧弯曲设置形成所述支撑环7。所述中桶2上端至第一连接部4之间的距离小于底桶1上端至底桶1内腔底部之间的距离,所述碳桶3的高度小于中桶2的高度。
[0025]所述中桶2包括环形结构的外环8和内环9,所述外环8套设在内环9外且外环8内壁与内环9外壁之间留有间隔,所述外环8上端与内环9上端之间通过设置连接环10实现固定连接,连接环10上设有低于所述外环8上端且朝上设置的支撑面11;所述第一连接部4固定设置在外环8上,所述内环9下端朝向内环9内侧弯曲形成所述第二连接部5,碳桶3外壁与底桶1内壁之间留有间隔。所述外环8下端还固定连接有朝向外环8内侧弯曲设置的第四连接部12。
[0026]所述碳桶3底部设有第一通孔13,所述底桶1上靠近底部的位置设有贯穿底桶1侧壁的进气孔14,所述内环9上靠近上方的位置设有贯穿内环9的第二通孔15。所述碳桶3内腔底部固定设有向上凸起的环形结构的凸环16。所述碳桶3下端与底桶1内腔底部之间留有间隔。
[0027]如图1、图2、图4、图5所示,本技术在使用状态时,中桶2下端套入底桶1内,第一连接部4压在支撑环7上,碳桶3套入中桶2内且碳桶3下端伸入底桶1内,碳桶3上的第三连接部6压在中桶2上的第二连接部5上。需要切换为收纳状态时,只需使中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柴火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桶(1)、中桶(2)、碳桶(3),所述中桶(2)为环形结构,中桶(2)套设在底桶(1)内,所述中桶(2)外侧面靠近下端位置设有与底桶(1)上端配合的第一连接部(4),所述中桶(2)内侧面设有第二连接部(5),所述碳桶(3)套设在中桶(2)内且碳桶(3)下端伸入所述底桶(1)内,所述碳桶(3)上设有与第二连接部(5)配合并阻止碳桶(3)继续向下移动的第三连接部(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柴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4)、第二连接部(5)、第三连接部(6)均为环形结构的凸起,第二连接部(5)固定设置在中桶(2)内侧面底部,第三连接部(6)固定设置在碳桶(3)外侧面上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柴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桶(1)上端设有支撑环(7),所述底桶(1)上端朝向底桶(1)外侧弯曲设置形成所述支撑环(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柴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桶(2)包括环形结构的外环(8)和内环(9),所述外环(8)套设在内环(9)外且外环(8)内壁与内环(9)外壁之间留有间隔,所述外环(8)上端与内环(9)上端之间通过设置连接环(10)实现固定连接,连接环(10)上设有低于所述外环(8)上端且朝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俊李松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市脉巍户外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