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自动举升及水平移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52198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半自动举升及水平移动装置。包括举升装置、锁紧装置、轨道支承和滑橇,举升装置包括叉臂、两只顶升气缸、两只连接臂、四只支柱、两只上滑轨、两只下滑轨、两只上铰接座、两只下铰接座和两只限位开关,锁紧装置包括卡爪、锁紧气缸、锁紧臂、卡爪支座和气缸支座,轨道支承包括支承本体、两根轨道、轨道滚轮及导向条,滑橇包括滑撬本体和托块。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将白车身从一工位平稳安全地移动至下一工位。白车身从一工位平稳安全地移动至下一工位。白车身从一工位平稳安全地移动至下一工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半自动举升及水平移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工装
,具体说是将汽车车身从一工位移动至相邻的下一工位的半自动举升及水平移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发展中国家投资进行汽车生产,其成本控制尤为重要,故在发展中国家建设的汽车组装生产线多为简易手工生产线。在简易焊接车身组装过程中,组拼工位焊接操作完成后需输送至下一工位,若采用葫芦吊具起吊白车身且人工推送至下一工位,起吊和推送过程中车身易摇摆晃动,易与夹具碰撞而产生碰划伤,且有伤害操作人员风险。另外,由于组拼工位车身拼接不牢固,葫芦吊起吊点少,起吊时挤压车身顶盖,导致车身变形,影响车身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半自动举升及水平移动装置,能够将白车身从一工位平稳安全地移动至下一工位。
[0004]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半自动举升及水平移动装置,包括举升装置、锁紧装置、轨道支承和滑橇,举升装置包括叉臂、两只顶升气缸、两只连接臂、四只支柱、两只上滑轨、两只下滑轨、两只上铰接座、两只下铰接座和两只限位开关,叉臂一侧的上端安装有上滚轮轴,上滚轮轴的两端安装有上滚轮,上滚轮分别位于两只上滑轨中与上滑轨滚动配合;叉臂一侧的下端安装有下滚轮轴,下滚轮轴的两端安装有下滚轮,下滚轮分别位于两只下滑轨中与下滑轨滚动配合;叉臂另一侧的上端与上铰接座铰接,叉臂另一侧的下端与下铰接座铰接;两只顶升气缸对称位于叉臂的两侧,其活塞杆与所述连接臂铰接,四只支柱对称位于叉臂与顶升气缸之间,两只限位开关位于叉臂一侧的前方,且所述下滚轮轴的一端位于两只限位开关之间。
[0005]锁紧装置包括卡爪、锁紧气缸、锁紧臂、卡爪支座和气缸支座,卡爪铰接在卡爪支座上,锁紧气缸的气缸体铰接在气缸支座上,锁紧臂一端与锁紧气缸的活塞杆铰接,另一端与卡爪连接。
[0006]轨道支承包括支承本体、两根轨道、轨道滚轮及导向条,两根轨道位于支承本体的两侧,轨道滚轮安装在轨道上,导向条与轨道平行,其一端固定在轨道的一端。
[0007]滑橇包括滑撬本体和托块,托块固定在滑撬本体上,滑撬本体的下表面开设有滑槽,该滑槽的两侧设置有凸筋。
[0008]所述连接臂与轨道支承的支承本体固定连接,所述上滑轨和上铰接座固定连接在轨道支承的两根轨道的下表面,所述滑撬支撑在所述轨道滚轮上,所述导向条穿插在滑撬本体的滑槽中,锁紧装置在叉臂内,位于所述下滚轮轴的内侧。
[0009]所述轨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挡块,所述导向条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挡块上。
[0010]在滑撬的两端设置有第二挡块。
[0011]使用时,是将两套该半自动举升及水平移动装置并排对接安装在一起(滑撬共用一对)。将顶升气缸通过支座安装在地面上(支座与顶升气缸的气缸体铰接),将支柱、下滑轨、下铰接座、限位开关均安装固定在地面上,锁紧装置通过卡爪支座和气缸支座安装在地面上。在初始状态,轨道支承支撑在四只支柱上,启动顶升气缸,顶升气缸通过连接臂带动轨道支承上升,使轨道支承脱离支柱,同时轨道支承带动叉臂移动(上滚轮、下滚轮分别在上滑轨、下滑轨中滑动),当滑撬上的托块接触白车身的裙边并承载白车身时,继续上升使车身脱离夹具,叉臂中的下滚轮轴触发限位开关,使顶升气缸活塞杆停止上升,即达到最终状态,此时锁紧气缸启动,推动卡爪转动将下滚轮轴卡住,使下滚轮轴不能移动,从而将整个装置锁紧在最终状态。人工推送白车身,滑撬在轨道支承的轨道滚轮上滑动,从而将白车身移动至下一工位(即另一套半自动举升及水平移动装置的轨道支承上)。控制锁紧气缸,使其活塞杆收缩,卡爪抬起以解锁,整个装置整体下降,白车身落在夹具上并与滑橇脱离,整个装置继续下降至轨道支承支撑在支柱上后,人工推送滑橇返回前工位。
[0012]白车身由本专利技术托举顶升,较起吊方式更稳定,不会产生旋转及前后左右的摆动,故操作稳定并且安全性高;水平移动过程中,白车身沿固定轨道前进,与夹具无碰撞风险,车身处于自然状态易保证车身精度。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
[0014]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15]图3为举升装置的轴测图。
[0016]图4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
[0017]图5为图3中C处的放大图。
[0018]图6为图4所示装置局部的主视图。
[0019]图7为锁紧装置的轴测图。
[0020]图 8为轨道支承的轴测图。
[0021]图9为轨道支承的局部放大图。
[0022]图10为滑撬的轴测图。
[0023]图11为图10中D处的放大图。
[0024]图12为滑撬的轴向视图。
[0025]图13为滑撬放置于轨道滚轮上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7]如图1和图2所示,该半自动举升及水平移动装置包括举升装置4、锁紧装置1、轨道支承3和滑橇2。
[0028]如图3至图6所示,举升装置4包括叉臂47、两只顶升气缸41、两只连接臂44、四只支柱43、两只上滑轨46、两只下滑轨49、两只上铰接座414、两只下铰接座415和两只限位开关413,叉臂47一侧的上端安装有上滚轮轴412,上滚轮轴412的两端安装有上滚轮45,上滚轮45分别位于两只上滑轨46中与上滑轨46滚动配合;叉臂47一侧的下端安装有下滚轮轴411,
下滚轮轴411的两端安装有下滚轮48,下滚轮48分别位于两只下滑轨49中与下滑轨滚动配合;叉臂47另一侧的上端与上铰接座414铰接,叉臂47另一侧的下端与下铰接座415铰接;两只顶升气缸41对称位于叉臂47的两侧,其活塞杆与所述连接臂44铰接,四只支柱43对称位于叉臂47与顶升气缸41之间,两只限位开关413位于叉臂47一侧的前方,且所述下滚轮轴411的一端位于两只限位开关413之间,在下滚轮轴411移动过程中,能够用下滚轮轴411的一端来触动限位开关413。
[0029]如图7所示,锁紧装置包括卡爪11、锁紧气缸14、锁紧臂13、卡爪支座16和气缸支座15,所述卡爪11有两只,其并排设置,分别铰接在两只卡爪支座16上,锁紧气缸14的气缸体铰接在气缸支座15上,锁紧臂13一端与锁紧气缸14的活塞杆铰接,另一端通过压块12与卡爪11连接。
[0030]如图8和图9所示,轨道支承包括支承本体31、两根轨道32、轨道滚轮34及导向条35,两根轨道32位于支承本体31的两侧,其一端设置有第一挡块33,轨道滚轮34安装在轨道32上可相对于轨道转动,导向条35为横截面呈圆形的金属长条,其一端固定在轨道32一端的第一挡块33上与轨道32平行。
[0031]如图10、图11和图12所示,滑橇2包括滑撬本体22和多只托块23,托块23固定在滑撬本体22上,滑撬本体22的下表面开设有滑槽24,该滑槽24的两侧沿滑槽轴向设置有多条凸筋25,在滑撬2的两端设置有第二挡块21,用于白车身的限位。
[0032]如图2所示,所述连接臂44与轨道支承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自动举升及水平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举升装置(4)、锁紧装置(1)、轨道支承(3)和滑橇(2),举升装置包括叉臂(47)、两只顶升气缸(41)、两只连接臂(44)、四只支柱(43)、两只上滑轨(46)、两只下滑轨(49)、两只上铰接座(414)、两只下铰接座(415)和两只限位开关(413),叉臂一侧的上端安装有上滚轮轴(412),上滚轮轴的两端安装有上滚轮(45),上滚轮分别位于两只上滑轨中与上滑轨滚动配合;叉臂一侧的下端安装有下滚轮轴(411),下滚轮轴的两端安装有下滚轮(48),下滚轮分别位于两只下滑轨中与下滑轨滚动配合;叉臂另一侧的上端与上铰接座铰接,叉臂另一侧的下端与下铰接座铰接;两只顶升气缸对称位于叉臂的两侧,其活塞杆与所述连接臂铰接,四只支柱对称位于叉臂与顶升气缸之间,两只限位开关位于叉臂一侧的前方,且所述下滚轮轴的一端位于两只限位开关之间;锁紧装置包括卡爪(11)、锁紧气缸(14)、锁紧臂(13)、卡爪支座(16)和气缸支座(15),卡爪铰接在卡爪支座上,锁紧气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箭稳马志飞黄慕宇王振广方金城冯攀霖韦恩郭强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