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3D打印的髂骨内板骨整合仿生髋臼重建假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1932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假体重建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3D打印的髂骨内板骨整合仿生髋臼重建假体,解决在重建后的因感染导致的情况以及对于肌肉神经血管组织损伤较大,与髂骨连接实现骨整合面积小的技术缺陷。耻骨联合固定组件,耻骨联合固定组件的一端通过螺钉固定的方式固定于健侧耻骨联合处;耻骨联合固定组件的另一端通过螺钉固定的方式固定于假肢主体的髋臼部;以及与耻骨联合固定组件连接的髂骨翼固定组件;髂骨翼固定组件能够部分拖起髂骨外侧,并通过螺钉固定的方式连接髂骨翼;假体主体、耻骨联合固定组件及髂骨翼固定组件采用3D打印构建制作。打印构建制作。打印构建制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3D打印的髂骨内板骨整合仿生髋臼重建假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假体重建结构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3D打印的髂骨内板骨整合仿生髋臼重建假体。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依据恶性骨肿瘤中Enneking分型

肿瘤切除与重建参考标准,如附图5所示,包括Ⅰ区的髂骨切除、Ⅱ区的髋臼周围切除、Ⅲ区的坐骨、耻骨切除、Ⅳ区的切除范围涉及骶骨;目的在于,对于实现II区及周围切除,并恢复完整骨盆结构的重建。
[0003]现有技术的主要现状是:自体骨和异体骨移植,因为感染率高,骨来源等问题,现在已经被放弃。另外,现有技术中,即目前采用的方式是依据当前所用假体重建的现有技术研发趋势情况是,以马鞍形假体重建;具体指
[0004]MarkⅡ代假体,其改良比I代更好,但是实际上并发症发生率仍然较高,主要是移位、脱位和深部感染,假体结构设计不符合生物力学要求;
[0005]延伸地说明,现有技术中,具体为附图6中的结构,PAR假体(MarkIII代假体),可提供更好的稳定性并获得更好的假体在位率,能够获得更好的重建功能效果;但是该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中,包括一个帽状的臼杯,其固定柱沿负荷传递力线插入残留的髂骨中,使用这种假体必须要保留足够的髂骨骨量;
[0006]结合上述,现有技术主要的实施方式请参阅附图7所示,进一步地说明,包括步骤A至步骤G;METS锥形半骨盆假体系统,用于重建髋臼区域的骨盆缺损,有利于骨整合从而加强假体的稳定;假体需要使用骨水泥固定,并且可加用销钉来增前固定效果。
[0007]从现有技术的主要情况可知,现有技术对于组合重建采用的重建钢板、固定螺钉、钢丝和骨水泥等附属部件多,也非定制,且在重建后的因感染导致的情况以及对于肌肉神经血管组织损伤较大,与髂骨连接实现骨整合面积小的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组合重建采用的重建钢板、固定螺钉、钢丝和骨水泥等附属部件多,也非定制,且在重建后的因感染导致的情况以及对于肌肉神经血管组织损伤较大,与髂骨连接实现骨整合面积小的技术缺陷。技术问题,提供基于3D打印的髂骨内板骨整合仿生髋臼重建假体。
[0009]应当说明的是:I区的重建是恢复髂骨,本技术方案的主要目的是重建II区和III区功能;目前临床上的假体主要为单纯髋臼假体固定,而未考虑耻骨联合设计,然而,耻骨联合可以抗剪切力,并作为骨盆前环的构成部分,对维持骨盆环的稳定性起重要作用。不具备耻骨联合的假体会因抗剪切力不足,日常活动时来自不同方向的载荷常常使螺钉出现松动甚至拔出,最终导致假体失效。并且,市场上的假体常仅依靠螺钉固定,这种固定结构只能单纯的起到机械固定的功能,无法实现骨长入,进而无法实现金属假体和人体骨骼的长期固定。
[0010]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基于3D打印的髂骨内板骨整合仿生髋臼重建假体,应用于重建假体的一侧,包括:
[0011]假体主体100;
[0012]还包括:
[0013]耻骨联合固定组件10,所述耻骨联合固定组件10的一端通过螺钉固定的方式固定于侧耻骨联合1处;
[0014]所述耻骨联合固定组件10的另一端通过螺钉固定的方式固定于所述假肢主体100的髋臼部2;以及
[0015]与所述耻骨联合固定组件10连接的髂骨翼固定组件20;
[0016]所述髂骨翼固定组件20能够部分拖起髂骨3外侧,并通过螺钉固定的方式连接髂骨翼5;
[0017]所述假体主体100、所述耻骨联合固定组件10及所述髂骨翼固定组件20采用3D打印构建制作。
[0018]具体地,所述耻骨联合固定组件10包括:
[0019]第一耻骨板11,其一端能够贴合在髋臼杯4的外周,并向远离所述髋臼杯4的方向另一侧耻骨7的方向延伸;
[0020]耻骨联合固定板12,其与所述第一耻骨板11固定连接,并在所述第一耻骨板11延伸的方向开设螺钉孔13;
[0021]所述耻骨联合固定板12位于所述耻骨联合1对应的位置。
[0022]具体地,所述螺钉孔13包括两个,所述螺钉孔13内连接有螺钉40。
[0023]具体地,所述髂骨翼固定组件20包括:
[0024]髂骨翼连接主体21,其覆盖所述髂骨翼5;
[0025]多个髂骨翼连接孔22,呈列地开设在所述髂骨翼连接主体21主体上,并对应所述髂骨翼5的第一边缘处。
[0026]具体地,所述髂骨翼连接主体21自所述髋臼杯4向所述髂骨翼5的第一方向开设有连接空间23。
[0027]具体地,所述假体主体100包括:
[0028]髂骨托101,其一端连接所述髋臼杯4,其另一端能够用于拖起所述髂骨翼5的第二端;
[0029]髂骨翼连接部102,其自所述髂骨托101的第一端延伸形成,其能够适配所述连接空间23的造型,并置于所述连接空间23内;
[0030]所述髂骨翼连接部102上开设有多个连接孔24,多个所述连接孔内能够设置连接螺钉以连接所述髂骨翼5。
[0031]具体地,还包括有:
[0032]所述髂骨托101部分位于髂骨外侧设有防脱落的防脱阻挡104。
[0033]具体地,所述髋臼杯内设有加压钉孔用于中置固定髂骨翼固定组件。
[0034]具体地,所述螺钉的固定方式中,采用所述螺钉为锁定式,该锁定螺钉的远端为单螺纹,并逐渐向近端方向过度为双螺纹。
[0035]具体地,基于3D打印的构建所述假体主体100、所述耻骨联合固定组件10及所述髂
骨翼固定组件20时,采用的定位测量方式为:
[0036]通过术前检查影响检查数据,确认人工假体固定位置,利用一3D打印材质为树脂的截骨导板50选择髂前上棘作为解剖标志,贴附并固定于髂前上棘处,通过导板间隙53引导摆锯进行截骨操作;
[0037]所述截骨导板50包括:主体51、设置在主体上的定位孔52以及开设在所述主体51上的所述导板间隙53。
[0038]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0039]第一方面,本技术方案在实际应用时,手术入路方便,对肌肉神经血管等软组织损伤小;
[0040]第二方面,本假体主体采用髂骨内板仿生形态的贴合设计,利用微孔与骨的贴合实现最大面积的骨整合,而现有技术的假体并非仿生形态的设计,仅有几个点能实现骨整合,相比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优势更加明显。
[0041]第三方面,根据对侧髋臼的形态进行一体化设计,实现解剖形态和应力传导的仿生化。
附图说明
[004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4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44]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耻骨联合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5]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防脱阻挡的结构示意图;
[0046]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截骨导板的结构示意图;
[0047]图5为现有技术的重建参考标准的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3D打印的髂骨内板骨整合仿生髋臼重建假体,应用于重建假体的一侧,其特征在于,包括:假体主体(100);还包括:耻骨联合固定组件(10),所述耻骨联合固定组件(10)的一端通过螺钉固定的方式固定于侧耻骨联合(1)处;所述耻骨联合固定组件(10)的另一端通过螺钉固定的方式固定于所述假肢主体(100)的髋臼部(2);以及与所述耻骨联合固定组件(10)连接的髂骨翼固定组件(20);所述髂骨翼固定组件(20)能够部分拖起髂骨(3)外侧,并通过螺钉固定的方式连接髂骨翼(5);所述假体主体(100)、所述耻骨联合固定组件(10)及所述髂骨翼固定组件(20)采用3D打印构建制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3D打印的髂骨内板骨整合仿生髋臼重建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耻骨联合固定组件(10)包括:第一耻骨板(11),其一端能够贴合在髋臼杯(4)的外周,并向远离所述髋臼杯(4)的方向另一侧耻骨(7)的方向延伸;耻骨联合固定板(12),其与所述第一耻骨板(11)固定连接,并在所述第一耻骨板(11)延伸的方向开设螺钉孔(13);所述耻骨联合固定板(12)位于所述耻骨联合(1)对应的位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3D打印的髂骨内板骨整合仿生髋臼重建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螺钉孔(13)包括两个,所述螺钉孔(13)内连接有螺钉(40)。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3D打印的髂骨内板骨整合仿生髋臼重建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髂骨翼固定组件(20)包括:髂骨翼连接主体(21),其覆盖所述髂骨翼(5);多个髂骨翼连接孔(22),呈列地开设在所述髂骨翼连接主体(21)主体上,并对应所述髂骨翼(5)的第一边缘处。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3D打印的髂骨内板骨整合仿生髋臼重建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髂骨翼连接主体(21)自所述髋臼杯(4)向所述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成赵昕王晓楠雒文斌薛浩文周镕奇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