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冷微堆直管式主管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1848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冷微堆直管式主管道,用于连接反应堆系统和发电系统,所述主管道包括外层管道、内层管道,内层管道和外层管道之间通过环向均匀布置的若干个支撑件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直管式主管道采用内、外双层管的设计方案,并采用隔热和热补偿等关键技术,很大程度上节约了布置空间,同时兼顾了保温隔热的效果以保证系统功能。本发明专利技术为气冷微堆主管道提供了一种布置思路。种布置思路。种布置思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冷微堆直管式主管道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核能管道设计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气冷微堆直管式主管道。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于能源的需求迅速增加。为满足我国对于高效、清洁能源的需要,对于核能的探索不能止步不前。和其他煤炭、天然气等传统化石燃料发电相比,核电具有清洁、高能量密度、几乎不排放温室气体等天然优势。因此优化我国能源结构,进一步发展核能产业势在必行。
[0003]气冷微堆作为我国研发的第四代核电系统先进堆型,除普通核电厂的安全、高效、稳定产出外,还具有小型化、布置灵活的特殊优点。可以在特殊应用情景下较为轻松的进行集装箱运输、简便组装、快速布置,对于灾后重建、抢先救援等紧急情况有显著优势。
[0004]现阶段我国气冷微堆还处于探索阶段,国内还没有建成任一实验用或商业用气冷微堆,故对此方面的研究也相对较少,尚处于研究阶段。
[0005]有鉴于此,特提出此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气冷微堆直管式主管道设计方案,为气冷微堆的研制提供技术支持。
[0007]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气冷微堆直管式主管道,用于连接反应堆系统和发电系统,所述主管道包括外层管道、内层管道,内层管道和外层管道之间通过环向均匀布置的若干个支撑件固定。
[0008]进一步,如上所述的气冷微堆直管式主管道,其中,所述内层管道和外层管道都是直管,安装时处于同轴状态。
[0009]进一步,如上所述的气冷微堆直管式主管道,其中,所述外层管道和内层管道之间构成外层流道,内层管道内部构成内层流道,内、外层流道中的运行工质均为氦气;外层流道中工质为相对低温高压的氦气,流动方向为发电系统到反应堆系统,内层流道中工质为相对高温低压的氦气,流动方向为反应堆系统到发电系统。
[0010]进一步,如上所述的气冷微堆直管式主管道,其中,所述内层管道依次包括同轴设置的外壳、中间隔热层和内衬。
[0011]更进一步,在内层管道的外壳和内衬上分别设有热位移补偿机构;外壳热位移补偿机构采用圆筒形金属波纹管膨胀节,内衬热位移补偿机构采用多段承插结构。
[0012]进一步,如上所述的气冷微堆直管式主管道,其中,所述内层管道与反应堆系统的连接端设有环形碳砖,安装时通过内层管道外壳热位移补偿机构提供一定程度的预压力,使工艺运行时环形碳砖一直处于受压状态,从而保证密封性。
[0013]进一步,如上所述的气冷微堆直管式主管道,其中,所述外层管道包括外部壳体、中断机构和端面检漏机构,外层管道的两端采用法兰面加双层金属C型密封圈进行密封,且
在双层金属C型密封圈的内层和外层之间设置所述端面检漏机构,所述中断机构设置在外部壳体中部,用于停堆换料时的拆装。
[0014]进一步,如上所述的气冷微堆直管式主管道,其中,所述反应堆系统采用卧式压力容器,所述发电系统采用一体化氦气透平。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为我国在研第四代核电反应堆提供了一种管道布置思路,在保证各项设备功能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完成了小型化、集成化的要求。对于后期的集装箱运输及快速投递等要求提供了部分前期准备,填补了气冷微堆相关管道布置领域的空白。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气冷微堆各系统整体布置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主管道安装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主管道外层管道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主管道内层管道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
[0021]1.反应堆系统;2.主管道;3.发电系统;4.反应堆系统设备;5.发电系统设备;6.主管道外层管道;7.主管道外层流道;8.主管道内层管道;9.主管道内层流道;10.主管道外层管道密封结构;11.主管道内层管道外壳密封结构;12.主管道内层管道内衬密封结构;13.主管道内层管道热位移补偿机构(圆筒形金属波纹管膨胀节);14.支撑件;15.主管道外层管道外部壳体;16.主管道外层管道活套法兰;17.主管道外层管道中断结构;18.主管道端面检漏机构;19.主管道外层管道端部密封;20.环形碳砖;21.圆筒形金属波纹管膨胀节;22.主管道内层管道外壳;23.主管道内层管道中间隔热层;24.主管道内层管道内衬;25.主管道内层管道内衬密封结构;26.主管道内层管道外壳密封结构;27.主管道内层管道内衬热位移补偿结构(承插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气冷微堆的主管道布置方案,如图1所示,所述气冷微堆应包含反应堆系统1、主管道2、发电系统3。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清楚,对于一个完整的气冷微堆来说,并不止包括上述这些系统,本专利技术中重点叙述主管道的连接关系,其他系统在本专利技术中不做描述,但这些系统也属于本领域的公知技术。
[0024]所述反应堆系统1和发电系统3由主管道2相连接。
[0025]如图2所示,所述主管道2为双层套管结构,包括外层管道6和内层管道8,以上两者均为直线管道,内外管道之间通过管内支撑件14进行固定,若干个支撑件14环向均匀布置在内层管道和外层管道之间,内层管道8和外层管道6同轴的安装在反应堆系统设备4和发电系统设备5之间。
[0026]外层管道6和内层管道8之间的空间构成外层流道7,其中流动的工质应处于相对
低温高压状态,方向应是从发电系统3流至反应堆系统1,作为工质做功后的乏气在反应堆模块中重新加热。而内层管道8的内部空间为内层管道9,其中流动的工质应处于相对高温低压状态,方向是从反应堆系统1流至发电系统3,作为已经重新加热好的气体,输送至发电系统进行发电。
[0027]如图3所示,所述外层管道9,由外部壳体15、主管道外层管道活套法兰16、中断结构17、端面检漏机构18、主管道外层管道端部密封19等结构组成。
[0028]所述主管道外层管道活套法兰16为端部紧固结构,在使用吊装工具将外层管道和其旁侧设备对其后,旋紧对应螺栓或者螺母以完成紧固。
[0029]主管道外层管道中断结构17,为反应堆系统换料工艺所预留,换料过程中需重新拆分主管道,但两端法兰所占用空间较大,紧固力矩牢固,且外层有对应屏蔽结构,因此难以从端部拆分主管道。故管道中部设置了主管道外层管道中断结构17,为换料时方便断开。
[0030]外层管道6作为整个主回路的密封边界之一,其材料及质保需要更严苛的要求。连接的反应堆系统设备4和发电系统设备5处,两侧的主管道外层管道密封结构19可以根据情况使用不同的密封方法。本专利技术中,两端的主管道外层管道密封结构19使用的均为法兰面加双层密封圈的方式密封,双层密封圈同心的布置于管道法兰面上,密封圈选用金属C型密封圈,以镍基合金为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冷微堆直管式主管道,用于连接反应堆系统(1)和发电系统(3),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道(2)包括外层管道(6)、内层管道(8),内层管道(8)和外层管道(6)之间通过环向均匀布置的若干个支撑件(14)固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冷微堆直管式主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管道(8)和外层管道(6)都是直管,安装时处于同轴状态。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冷微堆直管式主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管道(6)和内层管道(8)之间构成外层流道(7),内层管道(6)内部构成内层流道(9),内、外层流道中的运行工质均为氦气。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冷微堆直管式主管道,其特征在于,外层流道(7)中工质为相对低温高压的氦气,流动方向为发电系统(3)到反应堆系统(1),内层流道(9)中工质为相对高温低压的氦气,流动方向为反应堆系统(1)到发电系统(3)。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冷微堆直管式主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管道(8)依次包括同轴设置的外壳(22)、中间隔热层(23)和内衬(24)。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冷微堆直管式主管道,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堵树宏汪晨辉孙超杰王超牛艳颖时东于沛赵斌黄小云张冉张志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