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面向多目标的观测系统及其设计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海洋地质调查和油气勘探
,尤其涉及一种面向多目标的观测系统及其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海洋地质调查及油气资源勘探中观测系统是地震信息采集系统中的关键部分,特别是随着海洋油气的开发迈向中深层,地质地震条件区域复杂,高分辨率高信噪比的三维观测系统的设计更加重要。为了克服阴影区、焦散区潜山等复杂地质条件,拓宽方位角,提高覆盖次数和密度,常规的观测系统诸如单源单向、单源双向、多源多单向、多源双向观测系统向长排列、宽方位、多方位以及富方位等“两宽一高”的方向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相对于常规观测系统,经济成本太高,对于技术和装备条件要求极高,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开展工作困难。因此具有普适性、灵活性、成本低的高密度和高覆盖次数的观测系统设计是地球物理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面向多目标的海洋连续可控编码高密度高覆盖次数的观测系统及其设计方法。
[0004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面向多目标的观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3个依次延迟激发构成的连续可控编码震源;所述连续可控编码震源与6条拖缆结合形成所述观测系统;所述每个连续可控编码震源由4个相同子阵构成的可控编码震源阵列组成;所述4个相同子阵的激发方式按照一定的时间延迟激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多目标的观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3个连续可控编码震源的激发方式为:第2个震源延迟75ms激发,第3个震源在第二个震源激发完成的基础上延迟75ms激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多目标的观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4个相同子阵分别为:子阵1、子阵2、子阵3、子阵4;该4个子阵的激发方式为:子阵1无延迟激发,子阵2、子阵3延迟激发24ms,子阵4延迟激发48ms。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面向多目标的观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4个相同子阵的子阵间距为25m,阵列总容量为10560cu.in,由12条380cu.in、16条250cu.in、8条150cu.in、8条100cu.in气枪组成,气枪工作压力为2000psi,设定海水深度为20m,海面反射系数为
‑
0.9,所述阵列为平面阵列,阵列沉放深度为9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面向多目标的观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子阵均由3条380cu.in、4条250cu.in、2条150cu.in、2条100cu.in的气枪组成;其中,2条所述380cu.in的气枪并列连接构成第一枪簇;2条所述150cu.in的气枪并列连接构成第二枪簇;2条所述250cu.in的气枪并列连接构成第三枪簇;1条所述380cu.in的气枪、第一枪簇、一条所述250cu.in的气枪、第二枪簇、依次串接的两条100cu.in气枪、一条所述250cu.in气枪、第三枪簇依次串接构成所述子阵;其中,所述第一枪簇、第二枪簇、第三枪簇与其前后串接的气枪之间的间隔均为2.57m;组成枪簇的两条气枪间隔为0.8m;所述依次串接的两条100cu.in的气枪、一条250cu.in的气枪之间的间隔均为2.5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多目标的观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观测系统由所述连续可控编码震源和6条拖缆组成,拖缆长度6000m,拖缆间距100m,拖缆沉放深度为8m,道间距12.5m,炮线距18.75m。7.一种面向多目标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明鑫,尹燕欣,杨宸,贺电波,刘怀山,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