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灶具降温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51715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灶具降温系统,包括灶具面板、换热盘管、热交换器组件、冷水连接管、热水连接管及保温结构,所述换热盘管设置在所述灶具面板下方,所述换热盘管的进水端通过冷水连接管与所述热交换器组件的出水端连接,所述换热盘管的出水端通过热水连接管与所述热交换器组件的进水端连接,所述热交换器组件设置在所述保温结构中。不仅可对灶具面板进行降温,避免用户触碰到灶具面板发生烫伤的事故,也可将余热回收,对保温结构内腔进行加热,有效利用余热。效利用余热。效利用余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灶具降温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烹饪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灶具降温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灶具在工作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热量会通过燃烧器和支架传导以及辐射到台面,这部分为无效热量,手不小心碰到会造成烫伤。在进行多个菜肴烹饪时,先烹饪完毕的菜肴经过长时间等待会变冷,尤其是室温低时(冬季时),所以需要对先烹饪完毕的菜肴进行保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灶具降温系统,可对灶具面板进行降温。
[0004]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5]一种灶具降温系统,包括灶具面板、换热盘管、热交换器组件、冷水连接管、热水连接管及保温结构,所述换热盘管设置在所述灶具面板下方,所述换热盘管的进水端通过冷水连接管与所述热交换器组件的出水端连接,所述换热盘管的出水端通过热水连接管与所述热交换器组件的进水端连接,所述热交换器组件设置在所述保温结构中。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保温结构包括保温箱,在所述保温箱中形成第一安装空间,所述热交换器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空间中,在所述第一安装空间中还设有风机结构,且所述风机的进风端与所述热交换器连通。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保温箱中形成第二安装空间,在所述第二安装空间中设有换热风道,在所述第一安装空间与所述第二安装空间之间设有第一连通孔,所述风机结构的出风端通过所述第一连通孔与所述换热风道的进风端连通。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换热风道外壁与所述第二安装空间内壁之间形成隔热间隙,所述隔热间隙为1

3cm。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保温箱内形成存储空间,所述换热风道的出风端与所述存储空间连通。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换热风道的出风端设置在靠近所述保温箱底部的位置。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上所述第一安装空间上设有第二连通孔,所述第二连通孔将所述存储空间与所述第一安装空间连通。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换热风道的出风端处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第一安装空间中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且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器组件与所述风机结构之间。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热换热盘管上设有第三温度传感器。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16]1.本技术提出一种灶具降温系统,不仅可对灶具面板进行降温,避免用户触碰到灶具面板发生烫伤的事故,也可将余热回收,对保温结构内腔进行加热,有效利用余热。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实施例中一种灶具降温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实施例中保温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说明,但本技术并不受这些实施例所限制。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0020]如图1

2,一种灶具降温系统,包括灶具面板1、换热盘管2、热交换器组件3、冷水连接管4、热水连接管5及保温结构6,所述换热盘管2设置在所述灶具面板1下方,所述换热盘管2的进水端通过冷水连接管4与所述热交换器组件3的出水端连接,所述换热盘管2的出水端通过热水连接管5与所述热交换器组件3的进水端连接,所述热交换器组件3设置在所述保温结构6中。
[0021]本技术提出一种灶具降温系统,冷水通过冷水连接管4进入到热交换器组件3中,热交换器中的冷水将灶具面板1由于灶具辐射热的热量吸收,热交换器中的冷水由于吸收热量形成热水,热水经热水连接管5进入到保温结构6的热交换器中,不仅可对灶具面板1进行降温,避免用户触碰到灶具面板1发生烫伤的事故,也可将余热回收,对保温结构6内腔进行加热,有效利用余热。
[0022]所述保温结构6包括保温箱,在所述保温箱中形成第一安装空间61,所述热交换器组件3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空间61中。在所述第一安装空间61中还设有风机结构8,且所述风机的进风端与所述热交换器连通。
[0023]在所述保温箱中形成内腔,在所述内腔中形成第一安装空间61。所述第一安装空间61设置在靠近所述内腔顶部的位置。
[0024]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隔板610,所述第一隔板610沿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隔板610与所述内腔顶部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安装空间61。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板610与所述内腔顶部之间的间距为8

15cm,避免第一安装空间61过小导致热交换组件不能安装在安装空间中的问题,也避免第一安装空间61过大造成占用空间过大、内腔中存储空间63过小的问题。
[0025]在所述保温箱中形成第二安装空间62,在所述第二安装空间62中设有换热风道7,在所述第一安装空间61与所述第二安装空间62之间设有第一连通孔611,所述风机结构8的出风端通过所述第一连通孔611与所述换热风道7的进风端连通。
[0026]在所述保温箱内形成存储空间63,所述换热风道7的出风端与所述存储空间63连通。
[0027]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隔板620,所述第二隔板620纵向设置,在所述第二隔板
620与所述内腔侧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安装空间62,且所述第二隔板620与所述内腔侧壁之间的间隔为8

15cm。
[0028]所述换热风道7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空间62内,且所述换热风道7外壁与所述第二安装空间62内壁之间形成隔热间隙71,所述隔热间隙71为1

3cm,隔热间隙71的设置避免换热风道7中的热量通过保温箱的侧壁传出,易造成用户触碰到保温箱时出现烫伤的事故。
[0029]所述第二隔板62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隔板610连接,在所述第一隔板610上形成所述第一连通孔611,所述第一连通孔611将所述第一安装空间61中的风机组件与所述第二安装空间62中的换热风道7连通。
[0030]所述第二隔板620的另一端向内腔底部方向延伸,在所述第二隔板620与所述内腔底部之间形成出风间隙621,所述出风间隙621将所述换热风道7的出风端与所述存储空间63连通。所述换热风道7的出风端设置在靠近所述保温箱底部的位置。换热风道7中吹出的热风进入到存储空间63后,向上流动以将存储空间63中的食物加热保温。
[0031]在所述第一隔板610、第二隔板620、所述保温箱底壁及所述保温箱侧壁之间形成所述存储空间63。
[0032]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隔板610上还设有第二连通孔612,所述第二连通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灶具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灶具面板(1)、换热盘管(2)、热交换器组件(3)、冷水连接管(4)、热水连接管(5)及保温结构(6),所述换热盘管(2)设置在所述灶具面板(1)下方,所述换热盘管(2)的进水端通过冷水连接管(4)与所述热交换器组件(3)的出水端连接,所述换热盘管(2)的出水端通过热水连接管(5)与所述热交换器组件(3)的进水端连接,所述热交换器组件(3)设置在所述保温结构(6)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灶具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结构(6)包括保温箱,在所述保温箱中形成第一安装空间(61),所述热交换器组件(3)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空间(61)中,在所述第一安装空间(61)中还设有风机结构(8),且所述风机的进风端与所述热交换器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灶具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保温箱中形成第二安装空间(62),在所述第二安装空间(62)中设有换热风道(7),在所述第一安装空间(61)与所述第二安装空间(62)之间设有第一连通孔(611),所述风机结构(8)的出风端通过所述第一连通孔(611)与所述换热风道(7)的进风端连通。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宁潘叶江
申请(专利权)人: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