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车载封闭内筒的起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51530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载封闭内筒的起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厢体、厢盖和内筒,其中,所述内筒与所述车厢体铰接,所述厢盖包括两块,分别与一侧的车厢体可转动连接,使得所述厢盖在将所述车厢体顶端封闭,以及将所述车厢体顶端打开的状态之间切换;其中,所述起竖系统还包括联动机构和厢盖驱动装置,所述联动结构一端与所述内筒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箱盖驱动装置连接,在内筒起竖或回收过程中,可使得所述箱盖驱动装置竖直向上或向下移动;所述箱盖驱动装置与所述箱盖连接,用于驱动在向上移动过程中打开所述厢盖,在向下移动过程中关闭所述厢盖。本申请的起竖系统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厢盖在起竖过程中向两侧打开,也可以更改厢盖打开的幅度。的幅度。的幅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车载封闭内筒的起竖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起竖装置领域,尤其是车载内筒起竖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车载封闭内筒的起竖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高机动性是车载内筒起竖技术的关键技术指标之一,近年来车载内筒发射装置准备流程各个环节中内筒起竖时间约占发射车展开时间的1/5~1/3。由于起竖速度的限制延长了发射准备时间,不利于适应未来的快速作战,快速起竖已成为未来武器系统的迫切需求。快速起竖对于缩短武器系统发射的准备时间、加快实时作战速度、发挥作战效能、提高武器装备战斗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0003]目前车载内筒在运输、存放过程中,起竖机构以及内筒相关部件长时间暴露在外部空气中,一方面会造成起竖机构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另一方面容易暴露目标。因此内筒存放在厢体里面将是未来一大趋势。然而内筒存放在厢体里面,厢体的厢盖会阻碍内筒的起竖,严重影响内筒的起竖时间。如何解决内筒起竖过程中与厢盖的干涉问题将是车载封闭内筒起竖的关键研究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目的在于解决内筒起竖过程中与厢盖的干涉问题,专利技术一种厢盖与内筒、厢盖与厢体之间的连接机构,在内筒起竖过程中厢盖随动完成双侧开盖动作。厢盖可以双侧打开,在内筒起竖过程中两侧厢盖随动分别开启,且开启过程中不与内筒发生干涉,起竖到位后两侧厢盖完成开启动作。
[0005]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一种车载封闭内筒的起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厢体、厢盖和内筒,其中,所述内筒与所述车厢体铰接,所述厢盖包括两块,分别与一侧的车厢体可转动连接,使得所述厢盖在将所述车厢体顶端封闭,以及将所述车厢体顶端打开的状态之间切换;
[0006]其中,所述起竖系统还包括联动机构和厢盖驱动装置,所述联动结构一端与所述内筒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箱盖驱动装置连接,在内筒起竖或回收过程中,可使得所述箱盖驱动装置竖直向上或向下移动;所述箱盖驱动装置与所述箱盖连接,用于驱动在向上移动过程中打开所述厢盖,在向下移动过程中关闭所述厢盖。
[0007]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起竖系统还包括起竖驱动装置,所述起竖驱动装置一端与所述车厢体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内筒铰接。
[0008]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联动系统包括第一连杆和水平异形滑轨,其中,所述第一连杆一端与所述内筒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水平异形滑轨铰接。
[0009]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在所述车厢体上设置有轨道,所述水平异形滑轨在所述第一连杆的带动下可沿着所述轨道上滑动。
[0010]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水平异形滑轨上表面包括一水平部和一斜坡部,其中所
述斜坡部包括底端和顶端,其中所述顶端与所述水平部连接。
[0011]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箱盖驱动装置的下端与所述水平异形滑轨上表面连接;其中,在所述内筒处于所述收回状态时,所述箱盖驱动装置的下端与所述斜坡部底端接触,在所述内筒处于起竖完成状态时,所述箱盖驱动装置的下端与所述水平部接触,在起竖过程中或者收回过程中,所述箱盖驱动装置的下端沿着述斜坡部移动。
[0012]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箱盖驱动装置包括竖直移动件和第二连杆,其中所述竖直移动件下端与所述水异形滑轨上表面接触,所述竖直移动件上端与所述第二连杆铰接,所述第二连杆另一端与所述厢盖铰接。
[0013]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车厢体上设置有竖直导向件,用于与所述竖直移动件配合,实现对所述竖直移动件上下移动的导向
[0014]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水平异形滑轨的两端设置有第一限位装置和第二限位装置,用于对箱盖驱动装置的下端进行限位,避免所述箱盖驱动装置脱离与所述水平异形滑轨的接触。
[0015]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在所述车厢体内设置有多组所述厢盖驱动装置。
[0016]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如下:
[0017]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可实现快速装卸的起竖系统拥有下列优点:
[0018]1、调节范围大,可操作性强。本专利技术机构之间采用串联连接,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厢盖在起竖过程中向两侧打开,也可以更改厢盖打开的幅度。
[0019]2、结构紧凑,受力合理。可靠性高,不需要人力。本专利技术充分利用各部件的结构合理设计,既能保证功能的合理性,又能保证公路运输的结构紧凑性。
[0020]3、开盖机构的动力来源于起竖机构,整个过程不需要额外的动力装置及机构,极大的节约了能源并且简化了机构。
[0021]4、异型凸轮机构设计巧妙,是开盖过程变成间歇过程,完美解决了开盖过程中得干涉问题,同时能够让厢盖打开后保持状态。内筒起竖到9
°
时,厢盖已经完全打开,后面的运动厢盖一直保持打开状态。内筒收回时,厢盖先是保持打开状态,起竖角度下降到9
°
时,厢盖开始关闭,巧妙的避免了内筒与厢盖的接触。
[0022]5、巧妙得设计了弹性导轮来把竖直轨道固定在水平异型凸轮轨道上,通过限制空间位置让弹性导轮被压缩,弹性导轮产生张力将竖直滑动件牢牢固定在水平异型凸轮滑轨上,防止竖直滑动件晃动。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起竖系统内筒回收状态视图,其中左侧为主视图,右侧为侧视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起竖系统内筒起竖过程中状态视图,其中左侧为主视图,右侧为侧视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起竖系统内筒起竖完成后状态视图,其中左侧为主视图,右侧为侧视图;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起竖系统局部剖开视图;
[0027]图5为本专利技术起竖系统的内筒与车厢体铰接点位置附近示意图;
[0028]图6为本专利技术水平异形滑轨与轨道示意图;
[0029]图7为本专利技术水平异形滑轨与竖直移动件局部结构视图;
[0030]图8为本专利技术水平异形滑轨与竖直移动件另一方位局部结构视图;
[0031]图9为本专利技术厢盖驱动装置的结构视图;
[0032]图10为本专利技术起竖系统原理图;
[0033]图11为本专利技术起厢盖竖直驱动装置原理图;
[0034]图12为本专利技术起竖系统工况1视图;
[0035]图13为本专利技术起竖系统工况2视图;
[0036]图14为本专利技术起竖系统工况3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为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详细描述。
[0038]如图1

5所示,本申请的一种车载封闭内筒200起竖系统,包括车厢体110、厢盖120和内筒200,其中,所述内筒200与所述车厢体110铰接,所述厢盖120包括两块,分别与一侧的车厢体110可转动连接,使得所述厢盖120在将所述车厢体110顶端封闭,以及将所述车厢体110顶端打开的状态之间切换。
[0039]其中,所述起竖系统还包括联动机构310和厢盖驱动装置320,所述联动结构一端与所述内筒20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厢盖驱动装置320连接,在内筒200起竖或回收过程中,可使得所述厢盖驱动装置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封闭内筒的起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厢体、厢盖和内筒,其中,所述内筒与所述车厢体铰接,所述厢盖包括两块,分别与一侧的车厢体可转动连接,使得所述厢盖在将所述车厢体顶端封闭,以及将所述车厢体顶端打开的状态之间切换;其中,所述起竖系统还包括联动机构和厢盖驱动装置,所述联动结构一端与所述内筒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箱盖驱动装置连接,在内筒起竖或回收过程中,可使得所述箱盖驱动装置竖直向上或向下移动;所述箱盖驱动装置与所述箱盖连接,用于驱动在向上移动过程中打开所述厢盖,在向下移动过程中关闭所述厢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封闭内筒的起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起竖系统还包括起竖驱动装置,所述起竖驱动装置一端与所述车厢体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内筒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封闭内筒的起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系统包括第一连杆和水平异形滑轨,其中,所述第一连杆一端与所述内筒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水平异形滑轨铰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封闭内筒的起竖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厢体上设置有轨道,所述水平异形滑轨在所述第一连杆的带动下可沿着所述轨道上滑动。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封闭内筒的起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异形滑轨上表面包括一水平部和一斜坡部,其中所述斜坡部包括底端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高亮任昭龙刘世伟孙瑜韩逍林鸿钊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