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胚胎解冻移植培养皿组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1282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胚胎解冻移植培养皿组合,包括第一培养皿和第二培养皿,第一培养皿包括用于对冷冻的胚胎进行解冻和激光辅助孵化的第一皿腔,且第一皿腔向上开口;第二培养皿与第一培养皿可拆卸地连接,且第二培养皿包括用于对胚胎进行移植前平衡培养、胚胎移植操作的第二皿腔;第二培养皿还包括第三皿腔,第三皿腔围合在第二皿腔的周围,且第二皿腔和第三皿腔均向上开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次性完成胚胎解冻后的激光辅助孵化和移植前的平衡培养,有利于对患者身份信息核对及维持培养箱环境的稳定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冷冻的胚胎进行解冻、激光辅助孵化以及胚胎移植操作时操作复杂,容易出错且影响培养箱环境的稳定性的技术问题。技术问题。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胚胎解冻移植培养皿组合


[0001]本技术涉及辅助生殖
,尤其涉及一种胚胎解冻移植培养皿组合。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年龄的增大,女性的卵巢储备功能呈下降趋势,自然受孕变得越发困难,这使得越来越多有生育意愿的女性将借助以体外受精
‑ꢀ
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

ET)为主的辅助生殖(试管婴儿)技术。
[0003]在胚胎实验室行IVF

ET时,往往需要对患者的胚胎(卵裂期胚胎、囊胚)进行冷冻保存操作。而经冷冻的胚胎最终又往往需要经历解冻、激光辅助孵化(冷冻过程导致透明带变硬,激光削薄或打孔以帮助胚胎从透明带中顺利孵出)以及胚胎移植一系列过程。目前,对解冻后的胚胎实施激光辅助孵化往往不在装有大体积培养液的培养皿中进行,由于胚胎周围培养液体积过大时,胚胎容易在液体中漂移,导致激光击打定位困难,甚至造成误伤。
[0004]现有技术的做法是先将胚胎放到盖有油层的微滴小皿内,激光辅助孵化后再转移到另一个装有大体积培养液的圆皿中(不在微滴小皿中直接进行移植是由于微滴体积太小,周边为培养用石蜡油,移植管极易同时吸入培养液和石蜡油,增加胚胎黏附、残留于导管内的风险)。但随着培养皿数量的增加,会增加身份信息核对的频次,以及增加培养箱开关的频次,对患者身份信息核对以及培养箱环境的稳定性维持造成挑战。
[0005]因此,上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对冷冻的胚胎进行解冻、激光辅助孵化以及胚胎移植操作时操作复杂,容易出错且影响培养箱环境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胚胎解冻移植培养皿组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冷冻的胚胎进行解冻、激光辅助孵化以及胚胎移植操作时操作复杂,容易出错且影响培养箱环境的稳定性的技术问题。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胚胎解冻移植培养皿组合,所述培养皿组合包括:
[0008]第一培养皿,包括用于对冷冻的胚胎进行解冻和激光辅助孵化的第一皿腔,且所述第一皿腔向上开口;
[0009]第二培养皿,与所述第一培养皿可拆卸地连接,且所述第二培养皿包括用于对胚胎进行移植前平衡培养、胚胎移植操作的第二皿腔;所述第二培养皿还包括第三皿腔,所述第三皿腔围合在所述第二皿腔的周围,且所述第二皿腔和所述第三皿腔均向上开口。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培养皿包括第一皿底和围合在所述第一皿底周围并向上延伸的第一环形壁,且第一皿底与第一环形壁围合形成第一皿腔;
[0011]所述第二培养皿包括第二皿底,所述第二皿底上设有第二环形壁,所述第二环形壁与所述第二皿底围合形成所述第二皿腔;所述第二环形壁的外围还设有所述第三环形壁,所述第三环形壁、所述第二环形壁与所述第二皿底围合形成环状的所述第三皿腔,且所
述第三环形壁比所述第二环形壁高。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皿腔、所述第二皿腔和所述第三皿腔均为圆形腔,且所述第一皿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三皿腔的直径。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环形壁的外表面上设有凸体。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皿底上设有凹坑,所述凹坑用于滴加形成胚胎培养液微滴。
[0015]更进一步的,所述凹坑为圆形凹槽,以便于形成胚胎培养液微滴。
[0016]再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皿底上设有4个凹坑,其中,三个所述凹坑位于第一排,另外一个所述凹坑位于第二排,并对准位于第一排中间的所述凹坑,以形成T形排布。
[001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培养皿还包括环形台阶,所述环形台阶固定在所述第二环形壁的内壁上,并向所述第二皿腔的中心凸出,从而在所述第二皿腔内围合出中央皿腔,以使胚胎聚集。
[0018]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台阶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环形壁的高度。
[001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培养皿和所述第二培养皿通过连接片连接,所述连接片的一端与第一培养皿固定,另一端与第二培养皿固定,且连接片可撕断。
[0020]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21](1)相较于目前普遍采用的独立设置的商品化35mm和60mm 直径圆形皿,本技术实施例的培养皿组合通过将第一培养皿和第二培养皿一体化设置,能一次性完成胚胎解冻后的激光辅助孵化和移植前平衡培养,既减少了不同皿之间转移胚胎时发生的身份信息核对环节,减少身份信息核对的频次,也免去了多次反复拿皿的开箱操作,使得核对更安全,胚胎培养外部环境更稳定,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冷冻的胚胎进行解冻、激光辅助孵化以及胚胎移植操作时操作复杂,容易出错且影响培养箱环境的稳定性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有利于对患者身份信息核对及维持培养箱环境的稳定性的有益效果。
[0022](2)第二培养皿外还设有第三皿腔,第三皿腔围合在第二皿腔周围,在第三皿腔内添加一定量的培养液,既可帮助维持第二皿腔内的湿度,又能帮助在转移胚胎的过程中洗脱玻璃管上残留的油滴,让油尽可能少的带入到第二皿腔内,利于移植时对胚胎的观察和吸吐。
[0023](3)第一培养皿与第二培养皿可拆卸地连接,在将盛有胚胎的第二培养皿放到培养箱内平衡之前拆除第一培养皿,便于后续的提拿和存放。
[0024](4)第三环形壁比第二环形壁高,有效防止第三皿腔的胚胎培养液向外溢出。
[0025](5)通过设置用于滴加胚胎培养液微滴的凹坑,使得胚胎能尽可能沉降于凹坑的中央,便于显微镜下快速找到胚胎,并对其进行激光定点辅助孵化;同时也有效降低了培养液微滴的高度,从而节省了培养油的用量。
[0026](6)所述凹坑为圆形凹槽,圆形微滴更易成形,从而使得滴加微滴的过程更便捷。
[0027](7)凹坑数量设为4个是根据解冻的胚胎数量进行设计,因一次性解冻的胚胎多为1~2个(一般不一次性解冻移植3个或更多胚胎,易发生多胎妊娠风险),而由于解冻后的胚胎周围仍存在少量残留冷冻保护剂,须经过一定的漂洗处理以尽可能减少冷冻保护剂(存在一定胚胎毒性)带入到培养液微滴中,4个凹坑就能带来2~3个缓冲洗脱区域;圆形凹坑呈“T”字形等间距排列则可以便于判断出微滴的顺序(优于“一”字形或“三角”形的排布)。
[0028](8)所述第一环形壁远离所述第二培养皿一侧的外表面上设有凸体。具体的,所述
凸体具有指示上下方位的作用,从而便于操作者摆放,
[0029](9)所述第二培养皿还包括环形台阶,得胚胎能聚集在第二皿腔的中央底部,便于显微镜下查找,同时也使得中间区域的培养液体积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环形台阶能增加内圈培养液的高度),保证培养液温湿度、渗透压、PH的稳定。
[0030](10)第二环形壁比环形台阶高,有效防止中央皿腔内的胚胎培养液向外溢出。
附图说明
[003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胚胎解冻移植培养皿组合立体结构示意图;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胚胎解冻移植培养皿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皿组合包括:第一培养皿(1),包括用于对冷冻的胚胎进行解冻和激光辅助孵化的第一皿腔,且所述第一皿腔向上开口;第二培养皿(2),与所述第一培养皿(1)可拆卸地连接,且所述第二培养皿(2)包括用于对胚胎进行移植前平衡培养、胚胎移植操作的第二皿腔;所述第二培养皿(2)还包括第三皿腔(22),所述第三皿腔(22)围合在所述第二皿腔的周围,且所述第二皿腔和所述第三皿腔(22)均向上开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胚胎解冻移植培养皿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培养皿(1)包括第一皿底和围合在所述第一皿底周围并向上延伸的第一环形壁(13),且第一皿底与第一环形壁(13)围合形成第一皿腔;所述第二培养皿(2)包括第二皿底,所述第二皿底上设有第二环形壁(24),所述第二环形壁(24)与所述第二皿底围合形成所述第二皿腔;所述第二环形壁(24)的外围还设有第三环形壁(23),所述第三环形壁(23)、所述第二环形壁(24)与所述第二皿底围合形成环状的所述第三皿腔(22),且所述第三环形壁(23)比所述第二环形壁(24)高。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胚胎解冻移植培养皿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皿腔、所述第二皿腔和所述第三皿腔(22)均为圆形腔,且所述第一皿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三皿腔(22)的直径。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胚胎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饶金鹏封纯金敏金帆虞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