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植物间作促生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51157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农林植物间作促生系统,包括第一楔形底座和第二楔形底座,所述第一楔形底座和第二楔形底座上分别对应固定承装有第一气液过流供给槽和第二气液过流供给槽,在第一气液过流供给槽的第一内侧壁与第二气液过流供给槽的第二内侧壁上共同支承安装有支承板,本发明专利技术对传统的岩棉栽培技术模式进行改进升级,不仅通过空气驱动灌溉水、液肥、营养液等液体循环流经农业岩棉基质栽培体,继而给农业岩棉基质栽培体及时提供空气、水分及养分补给,而且能通过向下流经农业岩棉基质栽培体的液体充分对农业岩棉基质栽培体内部进行清洁和消毒,适合专门用于间作促生的农业或林业作物的无土繁育、栽培。栽培。栽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农林植物间作促生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种植
,具体是农林植物间作促生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农林是农业与林业的简称,农业和林业所种植的植物称为农林植物,在自然界中,凡是有生命的机体,均属于生物,生物应分为几个界,把能固着生活和自养的生物称为植物界,简称植物,植物是生命的主要形态之一,包含了如树木、灌木、藤类、青草、蕨类,及绿藻、地衣等熟悉的生物,植物可以分为种子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等。
[0003]目前一般采用岩棉栽培技术对农林植物进行栽培,传统的岩棉栽培技术无法对农业岩棉基质栽培体及时提供空气、水分及养分补给,同时无法充分对农业岩棉基质栽培体内部进行清洁和消毒,不利于农林植物的栽培、生长和繁育。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农林植物间作促生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农林植物间作促生系统,包括第一楔形底座和第二楔形底座,所述第一楔形底座和第二楔形底座上分别对应固定承装有第一气液过流供给槽和第二气液过流供给槽,第一楔形底座和第二楔形底座相互分开设置,在第一气液过流供给槽的第一内侧壁与第二气液过流供给槽的第二内侧壁上共同支承安装有支承板,支承板由聚丙烯工程塑料构成,在支承板的横截面宽度方向上,支承板的中部板体同时与气液过流供给槽的内侧壁上端端面固定密封接触配合,支承板的中部呈实芯状态,支承板的两侧部板体—第一侧部板体和第二侧部板体分别均布贯穿开设有第一通流孔和第二通流孔,支承板的两侧部板体分别以封挡相应的气液过流供给槽上端槽口的方式与气液过流供给槽上端槽口密封固定,在第一气液过流供给槽和第二气液过流供给槽内分别对应固定设置有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第一分隔板将第一气液过流供给槽内部密封分隔为第一上过流供给槽和第一下过流供给室,第二分隔板将第二气液过流供给槽内部密封分隔为第二上过流供给槽和第二下过流供给室,上过流供给槽分别和侧部板体对应组成第一上过流供给室和第二上过流供给室,第一侧部板体和第二侧部板体分别构成第一气液过流供给槽和第二气液过流供给槽的顶壁并同时形成第一上过流供给室与第二上过流供给室的顶壁,第一气液过流供给槽的第一底壁与第二气液过流供给槽的第二底壁分别对应构成第一下过流供给室与第二下过流供给室的底壁,分隔板及位于分隔板下方的底壁靠近气液过流供给槽外侧壁的最外端部分相应低于其远离气液过流供给槽外侧壁的最内端部分,以至分隔板及底壁朝相应的气液过流供给槽外倾斜设置,第一限位槽壁和第二限位槽壁分别以受第一气液过流供给槽的第一外侧壁和第二气液过流供给槽的第二外侧壁对应支承的方式竖立固装在第一气液过流供给槽和第二气液过流供给槽的外侧壁上端端面上,第一限位槽壁和第二限位槽壁的下端分别和第一气
液过流供给槽和第二气液过流供给槽的外侧壁上端对应相互固定静密封配合,支承板水平设置在第一限位槽壁和第二限位槽壁的下端壁体之间,第一限位槽壁与第二限位槽壁的下端壁体内壁面分别和支承板相互固接且相互静密封无缝接触配合,第一限位槽壁、第二限位槽壁和支承板共同组成栽培槽,第一限位槽壁与第二限位槽壁的上端壁体之间形成栽培槽的上端槽口,栽培槽内部通过相应的通流孔连通第一上过流供给室和第二上过流供给室,所有外侧壁与内侧壁均由不锈钢或聚丙烯工程塑料构成,在第一分隔板、第一外侧壁与第一内侧壁位于第一上过流供给室内的内表面均布固设有第一上过流供给室聚四氟乙烯防护层,在第二分隔板、第二外侧壁与第二内侧壁位于第二上过流供给室内的内表面均布固设有第二上过流供给室聚四氟乙烯防护层,在第一底壁、第一分隔板、第一外侧壁与第一内侧壁位于第一下过流供给室内的内表面均布固设有第一下过流供给室聚四氟乙烯防护层,在第二底壁、第二分隔板、第二外侧壁与第二内侧壁位于第二下过流供给室内的内表面均布固设有第二下过流供给室聚四氟乙烯防护层,第一限位槽壁、第二限位槽壁由不锈钢构成,在栽培槽内承装有承载型农业岩棉基质栽培体,承载型农业岩棉基质栽培体横截面呈矩形,在栽培槽内表面上均布固设有置于限位槽壁与承载型农业岩棉基质栽培体之间的栽培槽聚四氟乙烯防护层;
[0007]在承载型农业岩棉基质栽培体的横截面宽度方向上,承载型农业岩棉基质栽培体中部接近其上表面的部位开设有呈盲孔状的插装孔,在插装孔内配装有插装型农业岩棉基质栽培体,农业岩棉基质栽培体中部接近其上表面的部位开设有呈盲孔状的定植穴,在定植穴内填装有轻型小磁球和重型大磁球,轻型小磁球和重型大磁球均由聚四氟乙烯球壳和永磁物构成,永磁物密闭填充设置在聚四氟乙烯球壳内,永磁物为磁性塑料或磁性泥或刚性永磁体,刚性永磁体为由钕铁硼永磁球体构成,轻型小磁球由聚四氟乙烯球壳和填充在聚四氟乙烯球壳内的磁性塑料或磁性泥构成,重型大磁球由聚四氟乙烯球壳和配装在聚四氟乙烯球壳内的刚性永磁体构成,重型大磁球的数量为且设置在定植穴内的最底部,轻型小磁球的数量为若干个且以填埋重型大磁球的状态堆积在定植穴内;
[0008]第一上过流供给室的外侧壁由上至下依次贯通开设有第一第一上通孔、第一第二上通孔和第一第三上通孔,第二上过流供给室的外侧壁由上至下依次贯通开设有第二第一上通孔、第二第二上通孔和第二第三上通孔,第一第一上通孔和第二第一上通孔均靠近相应的上过流供给室的顶壁设置,第一第三上通孔和第二第三上通孔均靠近相应的分隔板设置,第一下过流供给室由上至下依次贯通开设有第一第一下通孔、第一第二下通孔和第一第三下通孔,第二下过流供给室由上至下依次贯通开设有第二第一下通孔、第二第二下通孔和第二第三下通孔,第一第一下通孔和第二第一下通孔均靠近相应的分隔板设置,第一第三下通孔和第二第三下通孔均靠近相应的下过流供给室的底壁设置,第一上过流供给室通过第一第一上通孔、第一第一管路连通第七管路的进气管口,在第一第一管路上串联安装有第一第一开关阀,第二上过流供给室通过第二第一上通孔、第一第二管路连通第七管路的进气管口,在第一第二管路上串联安装有第一第二开关阀,第二第一管路通过第一第二上通孔连通第一上过流供给室,在第二第一管路上串联安装有第二第一开关阀,第二第二管路通过第二第二上通孔连通第二上过流供给室,在第二第二管路上串联安装有第二第一开关阀,第一上过流供给室通过第一第三上通孔、第三第一管路、第四第一管路、第五第一管路、第一第二下通孔连通第一下过流供给室,第一第三上通孔位于相应的气液过流供
给槽外侧壁外表面的一端孔口低于其位于相应的气液过流供给槽外侧壁内表面的另一端孔口,第三第一管路连接第四第一管路的一端低于其连接第一第三上通孔的另一端,以至第一第三上通孔和第三第一管路朝相应的气液过流供给槽外倾斜设置,第四第一管路以同时与第三第一管路和第五第一管路固接的方式竖直设置,在第四第一管路上串联安装有第三第一开关阀,第五第一管路连接第四第一管路的一端高于其连接第一第二下通孔的另一端,第一第二下通孔位于相应的气液过流供给槽外侧壁外表面的一端孔口高于其位于相应的气液过流供给槽外侧壁内表面的另一端孔口,以至第五第一管路和第一第二下通孔朝相应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农林植物间作促生系统,包括第一楔形底座和第二楔形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楔形底座和第二楔形底座上分别对应固定承装有第一气液过流供给槽和第二气液过流供给槽,第一楔形底座和第二楔形底座相互分开设置,在第一气液过流供给槽的第一内侧壁与第二气液过流供给槽的第二内侧壁上共同支承安装有支承板,支承板由聚丙烯工程塑料构成,在支承板的横截面宽度方向上,支承板的中部板体同时与气液过流供给槽的内侧壁上端端面固定密封接触配合,支承板的中部呈实芯状态,支承板的两侧部板体—第一侧部板体和第二侧部板体分别均布贯穿开设有第一通流孔和第二通流孔,支承板的两侧部板体分别以封挡相应的气液过流供给槽上端槽口的方式与气液过流供给槽上端槽口密封固定,在第一气液过流供给槽和第二气液过流供给槽内分别对应固定设置有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第一分隔板将第一气液过流供给槽内部密封分隔为第一上过流供给槽和第一下过流供给室,第二分隔板将第二气液过流供给槽内部密封分隔为第二上过流供给槽和第二下过流供给室,上过流供给槽分别和侧部板体对应组成第一上过流供给室和第二上过流供给室,第一侧部板体和第二侧部板体分别构成第一气液过流供给槽和第二气液过流供给槽的顶壁并同时形成第一上过流供给室与第二上过流供给室的顶壁,第一气液过流供给槽的第一底壁与第二气液过流供给槽的第二底壁分别对应构成第一下过流供给室与第二下过流供给室的底壁,分隔板及位于分隔板下方的底壁靠近气液过流供给槽外侧壁的最外端部分相应低于其远离气液过流供给槽外侧壁的最内端部分,以至分隔板及底壁朝相应的气液过流供给槽外倾斜设置,第一限位槽壁和第二限位槽壁分别以受第一气液过流供给槽的第一外侧壁和第二气液过流供给槽的第二外侧壁对应支承的方式竖立固装在第一气液过流供给槽和第二气液过流供给槽的外侧壁上端端面上,第一限位槽壁和第二限位槽壁的下端分别和第一气液过流供给槽和第二气液过流供给槽的外侧壁上端对应相互固定静密封配合,支承板水平设置在第一限位槽壁和第二限位槽壁的下端壁体之间,第一限位槽壁与第二限位槽壁的下端壁体内壁面分别和支承板相互固接且相互静密封无缝接触配合,第一限位槽壁、第二限位槽壁和支承板共同组成栽培槽,第一限位槽壁与第二限位槽壁的上端壁体之间形成栽培槽的上端槽口,栽培槽内部通过相应的通流孔连通第一上过流供给室和第二上过流供给室,所有外侧壁与内侧壁均由不锈钢或聚丙烯工程塑料构成,在第一分隔板、第一外侧壁与第一内侧壁位于第一上过流供给室内的内表面均布固设有第一上过流供给室聚四氟乙烯防护层,在第二分隔板、第二外侧壁与第二内侧壁位于第二上过流供给室内的内表面均布固设有第二上过流供给室聚四氟乙烯防护层,在第一底壁、第一分隔板、第一外侧壁与第一内侧壁位于第一下过流供给室内的内表面均布固设有第一下过流供给室聚四氟乙烯防护层,在第二底壁、第二分隔板、第二外侧壁与第二内侧壁位于第二下过流供给室内的内表面均布固设有第二下过流供给室聚四氟乙烯防护层,第一限位槽壁、第二限位槽壁由不锈钢构成,在栽培槽内承装有承载型农业岩棉基质栽培体,承载型农业岩棉基质栽培体横截面呈矩形,在栽培槽内表面上均布固设有置于限位槽壁与承载型农业岩棉基质栽培体之间的栽培槽聚四氟乙烯防护层;在承载型农业岩棉基质栽培体的横截面宽度方向上,承载型农业岩棉基质栽培体中部接近其上表面的部位开设有呈盲孔状的插装孔,在插装孔内配装有插装型农业岩棉基质栽培体,农业岩棉基质栽培体中部接近其上表面的部位开设有呈盲孔状的定植穴,在定植穴内填装有轻型小磁球和重型大磁球,轻型小磁球和重型大磁球均由聚四氟乙烯球壳和永磁
物构成,永磁物密闭填充设置在聚四氟乙烯球壳内,永磁物为磁性塑料或磁性泥或刚性永磁体,刚性永磁体为由钕铁硼永磁球体构成,轻型小磁球由聚四氟乙烯球壳和填充在聚四氟乙烯球壳内的磁性塑料或磁性泥构成,重型大磁球由聚四氟乙烯球壳和配装在聚四氟乙烯球壳内的刚性永磁体构成,重型大磁球的数量为且设置在定植穴内的最底部,轻型小磁球的数量为若干个且以填埋重型大磁球的状态堆积在定植穴内;第一上过流供给室的外侧壁由上至下依次贯通开设有第一第一上通孔、第一第二上通孔和第一第三上通孔,第二上过流供给室的外侧壁由上至下依次贯通开设有第二第一上通孔、第二第二上通孔和第二第三上通孔,第一第一上通孔和第二第一上通孔均靠近相应的上过流供给室的顶壁设置,第一第三上通孔和第二第三上通孔均靠近相应的分隔板设置,第一下过流供给室由上至下依次贯通开设有第一第一下通孔、第一第二下通孔和第一第三下通孔,第二下过流供给室由上至下依次贯通开设有第二第一下通孔、第二第二下通孔和第二第三下通孔,第一第一下通孔和第二第一下通孔均靠近相应的分隔板设置,第一第三下通孔和第二第三下通孔均靠近相应的下过流供给室的底壁设置,第一上过流供给室通过第一第一上通孔、第一第一管路连通第七管路的进气管口,在第一第一管路上串联安装有第一第一开关阀,第二上过流供给室通过第二第一上通孔、第一第二管路连通第七管路的进气管口,在第一第二管路上串联安装有第一第二开关阀,第二第一管路通过第一第二上通孔连通第一上过流供给室,在第二第一管路上串联安装有第二第一开关阀,第二第二管路通过第二第二上通孔连通第二上过流供给室,在第二第二管路上串联安装有第二第一开关阀,第一上过流供给室通过第一第三上通孔、第三第一管路、第四第一管路、第五第一管路、第一第二下通孔连通第一下过流供给室,第一第三上通孔位于相应的气液过流供给槽外侧壁外表面的一端孔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亮严雅慧朱银飞王红梅范文晓晋瑜刘锋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