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散热低阻抗密集型母线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09866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0:55
本申请涉及母线安装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散热低阻抗密集型母线槽,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沿其延伸方向形成封闭腔;两导体组,位于封闭腔内并排夹紧设置;其中,所述导体组包括:两导热板,截面均呈L形,两所述导热板合围形成容纳腔;两导体板,并排置于容纳腔内,两导体板分别与一导热板紧贴。本申请具有能够快速高效的对母线槽进行散热的效果。高效的对母线槽进行散热的效果。高效的对母线槽进行散热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散热低阻抗密集型母线槽


[0001]本申请涉及母线安装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散热低阻抗密集型母线槽。

技术介绍

[0002]母线槽,是由铜、铝母线柱构成的一种封闭的金属装置,通俗来说是来用支撑电线的。密集型母线槽是母线槽的一种,其一般包括保护外壳、导电排以及绝缘材料,保护外壳通常采用金属板制成,保护外壳内形成与保护外壳延伸方向相同的封闭腔;导电排即母线,设置有多个,各母线上均缠绕绝缘材料,多根母线之间按照L1、L2、L3、N的顺序紧密排列,装配在保护壳体中。通常用于发电厂,工矿企业和其他场所,作为发电机与主变压器,变压器和高压配电柜以及高压设备主电路之间的电气连接。
[0003]由于导体中电阻及阻抗的存在,母线槽通电过程中会产生热量,而目前的母线槽主要依托外壳散热,散热效果并不理想,此外,由于传统母线槽的母排相序顺序一般采用L1、L2、L3、N,母线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通过对流、热传导等形式,传递到外壳散发出去。而发热量最大的L2、L3相母线居于母线槽中间,热量集聚并难以散发,进而会致使母线温升总体升高,导致电能损耗加大,绝缘材料老化加快,母线槽的使用寿命急速缩短,甚至引发短路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能够快速高效的对母线槽进行散热,本申请提供一种高效散热低阻抗密集型母线槽。
[0005]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高效散热低阻抗密集型母线槽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高效散热低阻抗密集型母线槽,包括:
[0007]壳体,所述壳体内沿其延伸方向形成封闭腔;
[0008]两导体组,位于封闭腔内并排夹紧设置;
[0009]其中,所述导体组包括:
[0010]两导热板,截面均呈L形,两所述导热板合围形成容纳腔;
[0011]两导体板,并排置于容纳腔内,两导体板分别与一导热板紧贴。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四相导体分成两两对应的两导体组,并使每个导体组均包括两相导体,实现母线槽中L1,L2,L3,N四相导体排列位于壳体内,由于导热板呈L形,每个导体组的两导体板位于两L形的导热板合围的区域内,并且每个导体板均与一导热板紧贴,则可以使每个导体板工作时的热量均快速的传递至导热板上,而两导体组相远离侧的导热板的外侧及端部均可以直接大面积的与壳体两侧及端部接触,达到L1与N两相的散热;两导体组相近侧的导热板端部也均能够延伸至壳体的端部与壳体直接接触,达到L2与L3两相的散热,综上,导体内的热量可以即传递给壳体的两侧,又可以传递给可以的两端,使得整个壳体成为散热器,达到了快速高效的对母线槽进行散热的效果。
[0013]可选的,所述导热板为铝导体;
[0014]所述导体板为铜导体;
[0015]对应的一所述铝导体与一所述铜导体电气连接复合;
[0016]复合后的所述导体板与所述导热板外包裹绝缘层。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的导热板为铝导体,导体板为铜导体并进行铜铝复合,一方面铜铝均为良好的导体,散热性能与导热性能均较佳,此外,铜铝复合形成的并联导体相较于单一铜导体铜排的阻抗大大降低,进一步的使得母线运行中的热量大大降低。
[0018]可选的,两所述导体组并排对称的置于所述封闭腔内。
[0019]可选的,至少所述导体板延伸出壳体的端部;
[0020]所述导体板延伸出壳体的部分形成过渡部以及连接部。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体板延伸出壳体部分形成的连接部可以用于实现与母线槽接头器的连接。
[0022]可选的,所述导体板延伸出壳体部分的至少过渡部厚度或宽度大于所述导体板位于所述壳体内的部分。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壳体内部分导体板与导热板采用的铜铝复合,而延伸出壳体部分仅采用的导体板,因此相较于壳体内铜铝复合部分而言,仅延伸出壳体部分的导体板的单位长度的阻抗较高,使得延伸出壳体部分工作时温升较高,而采用的对导体板延伸出壳体的部分进行加厚或增宽,则能够有效的降低导体板延伸出壳体部分的阻抗,保证导体板的导电性能并降低工作时的温升;当采用母线槽接头器连接母线槽时,由于母线槽接头器内导体与导体板连接,相当于补偿降低了导体部连接部分的阻抗,因此,导体板仅有过渡部阻抗较高,此时只需提对导体板的过渡部进加厚或加宽,降低导体板过渡部的阻抗,即可保证导体板的导电性能并降低工作温升。
[0024]可选的,所述导体板延伸出壳体部分的至少过渡部复合或包裹有补充导体。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壳体内部分导体板与导热板采用的铜铝复合,而延伸出壳体部分仅采用的导体板,因此相较于壳体内铜铝复合部分而言,仅延伸出壳体部分的导体板的单位长度的阻抗较高,使得延伸出壳体部分工作时温升较高,而采用的补充导体包裹或复合于导体板延伸出壳体的部分,则能够有效的降低导体板延伸出壳体部分的阻抗,保证导体板的导电性能并降低工作时的温升;当采用母线槽接头器连接母线槽时,由于母线槽接头器内导体与导体板连接,相当于补偿降低了导体部连接部分的阻抗,因此,导体板仅有过渡部阻抗较高,此时只需提对导体板的过渡部复合或包裹补充导体,降低导体板过渡部的阻抗,即可保证导体板的导电性能并降低工作温升。
[0026]可选的,所述壳体包括:
[0027]两盖板,平行对置设置;
[0028]两侧板,平行对置的设置于两盖板之间,任一侧板所在面垂直于任一盖板所在面;
[0029]所述封闭腔形成于两盖板与两侧板之间。
[003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侧板与两盖板的配合形式完后封闭腔的成形。
[0031]可选的,所述侧板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盖板。
[003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的两侧板与两盖板的分体结构再进行连接固定,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
[0033]可选的,所述侧板的一端一体成型于一所述盖板;
[0034]且所述侧板的另一端固定于另一所述侧板。
[003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壳体由两侧板和两盖板四个独立件,改形成两个独立单元,即每个独立单元均为侧板与盖板的一体成型结构,能够进一步的提高母线槽的防护等级,提高壳体与导体的贴合度。
[0036]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37]将四相导体分成两两对应的两导体组,并使每个导体组均包括两相导体,实现母线槽中L1,L2,L3,N四相导体排列位于壳体内,由于导热板呈L形,每个导体组的两导体板位于两L形的导热板合围的区域内,并且每个导体板均与一导热板紧贴,则可以使每个导体板工作时的热量均快速的传递至导热板上,而两导体组相远离侧的导热板的外侧及端部均可以直接大面积的与壳体两侧及端部接触,达到L1与N两相的散热;两导体组相近侧的导热板端部也均能够延伸至壳体的端部与壳体直接接触,达到L2与L3两相的散热,综上,导体内的热量可以即传递给壳体的两侧,又可以传递给可以的两端,使得整个壳体成为散热器,达到了快速高效的对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散热低阻抗密集型母线槽,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沿其延伸方向形成封闭腔(11);两导体组(2),位于封闭腔(11)内并排夹紧设置;其中,所述导体组(2)包括:两导热板(22),截面均呈L形,两所述导热板(22)合围形成容纳腔(23);两导体板(21),并排置于容纳腔(23)内,两导体板(21)分别与一导热板(22)紧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散热低阻抗密集型母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22)为铝导体;所述导体板(21)为铜导体;对应的一所述铝导体与一所述铜导体电气连接复合;复合后的所述导体板(21)与所述导热板(22)外包裹绝缘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散热低阻抗密集型母线槽,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导体组(2)并排对称的置于所述封闭腔(11)内。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高效散热低阻抗密集型母线槽,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导体板(21)延伸出壳体(1)的端部;所述导体板(21)延伸出壳体(1)的部分形成过渡部(211)以及连接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宏斌吴大华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东山集团母线智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