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振器结构及其滤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0862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谐振器结构,包括相互贴附的至少两个谐振体,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谐振体上分别开设有贯穿它们的窗口,且在其中一个所述谐振体的非贴附面上开设有第一盲孔,另外一个所述谐振体的贴附面上设置有第二盲孔、非贴附面上设置有第三盲孔、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二盲孔和所述第三盲孔所在的所述谐振体在贴附面和非贴附面的邻接面上分别开设有连通至所述第二盲孔和所述第三盲孔的连通孔。以及公开了一种包括以上所述谐振器结构的滤波器。其能够在不移动主体结构的情况下,方便的完成调试,极大的提高了调试效率,释放了生产力。放了生产力。放了生产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谐振器结构及其滤波器


[0001]本技术涉及谐振器,具体涉及一种便于调试的谐振器结构;还涉及一种滤波器,具体涉及一种便于调试的滤波器。

技术介绍

[0002]滤波器作为通讯器件,多用于通讯基站、天线等设备上实现信号选择。随着整机体积的缩小,滤波器作为其中最重要的通讯器件之一,对尺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将两片谐振体层叠组装。这样以后,滤波器产品在XY平面上的面积将减小一半。但是,为了达到精准的滤波性能,滤波器在成型后,通常需要进行多次调试,即将谐振体表面及暗孔内的金属层材料用打磨的方式去掉。而由于层叠时,相对的两个面和该两面上的暗孔被遮挡,无法快速的进行打磨,严重影响了调试效率。同样的,待调试的滤波器通常承托于治具上,为了对底面进行调试,则需要将滤波器夹持在夹具上悬空,这进一步降低了调试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谐振器结构及其滤波器,其能够在不移动主体结构的情况下,方便的完成调试,极大的提高了调试效率,释放了生产力。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谐振器结构,包括相互贴附的至少两个谐振体,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谐振体上分别开设有贯穿它们的窗口,且在其中一个所述谐振体的非贴附面上开设有第一盲孔,另外一个所述谐振体的贴附面上设置有第二盲孔、非贴附面上设置有第三盲孔、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二盲孔和所述第三盲孔所在的所述谐振体在贴附面和非贴附面的邻接面上分别开设有连通至所述第二盲孔和所述第三盲孔的连通孔。
[0005]作为优选的,所述连通孔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矩形、圆形、椭圆形或三角形。
[0006]作为优选的,所述连通孔为矩形,其在所述谐振体厚度方向的延伸距离分别与之连通的所述第二盲孔或所述第三盲孔在所述谐振体厚度方向的延伸距离相等。
[0007]作为优选的,所述连通孔在贴附面和非贴附面交界线上的延伸长度小于与之连通的所述第二盲孔或所述第三盲孔的内径。
[0008]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盲孔、第二盲孔和第三盲孔分别具有多个,且每一个所述第一端口均对应一个所述第二盲孔,每一个所述第二端口均对应一个所述第二盲孔。
[0009]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二盲孔和所述第三盲孔均具有两个,且分别对称的分布在同一条所述窗口的两侧。
[0010]作为优选的,两个所述谐振体上的窗口均具有多条,两个所述谐振体上的窗口一一对应且中心对齐。
[0011]作为优选的,所述窗口包括第一窗口、第二窗口、第三窗口和第四窗口,所述第一窗口和所述第二窗口均位于其中一个所述谐振体上,且相互垂直相交;所述第三窗口和所
述第四窗口均位于另外一个所述谐振体上,且相互垂直相交;所述第一窗口和所述第三窗口在所述谐振体厚度方向上的投影的中心重合,所述第一窗口的形状和尺寸与所述第三窗口的形状和尺寸相同;所述第二窗口和所述第四窗口在所述谐振体厚度方向上的投影的中心重合,所述第二窗口的形状与所述第四窗口的形状相同,所述第二窗口的尺寸小于所述第四窗口的尺寸。
[0012]作为优选的,所述谐振体包括第一谐振体和第二谐振体,所述第一谐振体相对的两个表面分别为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谐振体相对的两个表面分别为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贴附于所述第二表面上,所述第一盲孔均开设在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第二盲孔开设于所述第三表面上,所述第三盲孔开设于所述第四表面上,所述第一端口设置在所述第四表面上,所述第二端口设置在所述第四表面上,所述连通孔开设在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的邻接面上,且每个所述第二盲孔和所述第三盲孔均有所述连通孔连通。
[0013]还提供了一种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上所述的谐振器结构。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本技术通过优化的设计,在相邻的两个谐振体连为一体后,如果想要调试,对于其中一个谐振体,因所有的盲孔均无遮挡,可以方便的进行调试;对于另外一个谐振体,则只需要通过连通孔即可实现第二盲孔和第三盲孔内的金属层打磨,完成调试。避免拆解或悬空夹持打磨带来的效率降低,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能够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谐振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谐振器结构的仰视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下谐振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0]其中,1

第一谐振体,10

第一表面,11

第二表面,12

第一窗口,13

第二窗口,14

第一盲孔,2

第二谐振体,20

第三表面,21

第四表面,22

第三窗口,23

第四窗口,24

第二盲孔,25

连通孔,26

第一端口,27

第三盲孔,28

第二端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实施例1
[0023]参照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谐振器结构,包括相互贴附的至少两个谐振体。任意相邻的两个谐振体上分别开设有贯穿它们的窗口,且在其中一个谐振体的非
贴附面上开设有第一盲孔14,另外一个谐振体的贴附面上设置有第二盲孔24、在非贴附面上设置有第三盲孔27、第一端口26和第二端口28。第二盲孔24和第三盲孔27所在的谐振体在贴附面和非贴附面的邻接面上分别开设有连通至第二盲孔24和第三盲孔27的连通孔25。以上优化的结构,在相邻的两个谐振体连为一体后,如果想要调试,对于其中一个谐振体,因所有的盲孔均无遮挡,可以方便的进行调试;对于另外一个谐振体,则只需要通过连通孔25即可实现第二盲孔24和第三盲孔27内的金属层打磨,完成调试。避免拆解或悬空夹持打磨带来的效率降低,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0024]具体而言,上述谐振体在贴附时,可以以一个谐振体为基体,其余谐振体均贴附在基体的两面上;也可以以任意一个谐振体为基体,其它任意一个或多个谐振体贴附于基体的一面或两面上。本实施例以两个谐振体为例,谐振体包括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谐振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贴附的至少两个谐振体,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谐振体上分别开设有贯穿它们的窗口,且在其中一个所述谐振体的非贴附面上开设有第一盲孔,另外一个所述谐振体的贴附面上设置有第二盲孔、非贴附面上设置有第三盲孔、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二盲孔和所述第三盲孔所在的所述谐振体在贴附面和非贴附面的邻接面上分别开设有连通至所述第二盲孔和所述第三盲孔的连通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谐振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孔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矩形、圆形、椭圆形或三角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谐振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孔为矩形,其在所述谐振体厚度方向的延伸距离分别与之连通的所述第二盲孔或所述第三盲孔在所述谐振体厚度方向的延伸距离相等。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谐振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孔在贴附面和非贴附面交界线上的延伸长度小于与之连通的所述第二盲孔或所述第三盲孔的内径。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谐振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盲孔、第二盲孔和第三盲孔分别具有多个,且每一个所述第一端口均对应一个所述第二盲孔,每一个所述第二端口均对应一个所述第二盲孔。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谐振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盲孔和所述第三盲孔均具有两个,且分别对称的分布在同一条所述窗口的两侧。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谐振器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谐振体上的窗口均具有多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亚东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捷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