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固定的胃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0859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固定的胃管,包括从病人鼻腔处伸出的胃管、设在鼻腔处胃管内壁上用于支撑胃管内壁的支撑弯管以及用于固定胃管的第一织带与第二织带,所述第一织带的固定端设于患者口腔处对应位置的胃管上,第二织带的固定端设于患者耳处对应位置的胃管上,所述第一织带的自由端与第二织带的自由端在患者脑后位置处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具技术领域,通过设置支撑弯管使得胃管使用中不易弯曲,同时通过第一织带与第二织带的设置从而使胃管不依靠胶带也能达到固定的效果,从而解决了固定胃管中使用的胶布会引起副作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能适用于任意胃管的固定。能适用于任意胃管的固定。能适用于任意胃管的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固定的胃管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具
,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固定的胃管。

技术介绍

[0002]胃管是用来在特殊情况下帮助不能吞咽的患者输送必要的水分和食物。鼻胃管长约105cm,需经鼻孔插入55Cm左右,需经鼻孔插入,经由咽部,通过食道到达胃部。鼻胃管从鼻孔穿出,经过耳廓上部从而可以长时间的固定兼有一定的舒适度,但是鼻胃管容易脱出,所以现实中往往采用胶布粘牢固定,从而防止反复的插管。
[0003]但是使用胶布固定有很多的弊端,例如长时间用胶布固定胃管易发生医用黏胶引起的相关性皮肤损伤,而且对于部分对胶布材质过敏的患者以及部分鼻部皮脂腺分泌旺盛的患者,都无法使用胶布固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便于固定的胃管,以解决胃管固定中胶布容易引发副作用的问题。
[0005]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便于固定的胃管,包括从病人鼻腔处伸出的胃管、设在鼻腔处胃管内壁上用于支撑胃管内壁的支撑弯管以及用于固定胃管的第一织带与第二织带,所述第一织带的固定端设于患者口腔处对应位置的胃管上,第二织带的固定端设于患者耳处对应位置的胃管上,所述第一织带的自由端与第二织带的自由端在患者脑后位置处相连接。
[0007]作为本实施例中支撑弯管与胃管的限定,所述支撑弯管与胃管之间为过渡配合。
[0008]作为本实施例中第一织带与第二织带固定端的限定,所述第一织带的固定端与第二织带的固定端均为单面粘带。
[0009]作为本实施例中第一织带与第二织带自由端的限定,所述第一织带的自由端与第二织带的自由端头用子母扣结构连接。
[0010]作为本实施例中第一织带固定端的限定,所述第一织带的固定端通过固定件与胃管相连接,所述第一织带穿过固定件的延长端螺旋缠绕胃管至患者耳处,所述延长端端部与第二织带的固定端相连接。
[0011]作为本实施例中第一织带与第二织带的限定,所述第一织带与第二织带为一体式的寸带,所述寸带中间部分缠绕于胃管上,寸带靠近鼻腔的一端作为第一织带,另一端作为第二织带,所述寸带长度为100cm,且所述固定件设于寸带三分之一处。
[0012]作为本实施例中胃管的限定,在胃管上还设有呼气阀,呼气阀上设有控制阀开闭的开关,在胃管相对鼻腔的另一端设有端盖。
[0013]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其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
[0014](1)通过设有第一织带与第二织带,从而使胃管不依靠胶带也能达到固定的效果;
[0015](2)通过设有支撑弯管使得胃管使用中不易弯曲,使得患者的胃管不会因为大角度弯曲而发生弯曲处面积大量减少的问题;
[0016](3)通过设有呼气阀与端盖从而更方便病人的呼吸,使得患者呼吸更顺畅;
[0017](4)通过设有将支撑弯管与胃管之间过渡配合从而在保证两者间稳固程度的同时便于两者拆卸;
[0018](5)通过设有寸带与固定件从而简化了整体结构,延长端的螺旋缠绕从而对胃管起到加固作用。
[0019]本技术通过设置支撑弯管使得胃管使用中不易弯曲,同时通过第一织带与第二织带的设置从而使胃管不依靠胶带也能达到固定的效果,从而解决了固定胃管中使用的胶布会引起副作用的问题,本技术结构简单,能适用于任意胃管的固定。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现有技术中鼻腔处胃管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的支撑弯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的呼气阀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胃管;2、第一织带;3、第二织带;4、勾面;5、单面粘带;6、延长端;7、呼气阀;71、进气孔;72、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7]实施例1:一种便于固定的胃管
[0028]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于固定的胃管,包括胃管1、用于支撑胃管1内壁的支撑弯管以及用于固定胃管1的第一织带2与第二织带3。
[0029]胃管1上还设有呼气阀7,如图5所示,呼气阀7上设有进气孔71以及控制呼气阀7开闭的开关72。呼气阀7上的进气孔71均为口径小于0.1mm的小孔,进气孔71的设置可以有效地阻止空气中异物的进入。开关72通过旋转可以控制进气孔71的开闭,从而在使用胃管1输送营养时,能够有效的将呼气阀7部分与胃管1相隔离。当呼吸外界空气时,打开开关72,从而使呼气阀7与患者的鼻腔相导通。
[0030]在胃管1相对鼻腔的另一端还设有端盖。所述端盖是橡胶封闭式端盖,端盖上面设有平衡气压的小孔。通过设置端盖从而使胃管1在空置时不会有异物进入管中。
[0031]现有技术中胃管1从鼻腔处引出,绕过脸颊从耳廓上部引出。此方式胃管1在鼻腔处则会由于弯曲半径过小从而发生大幅度的弯折现象,如图3所示。折断后的胃管1内壁通道面积大大缩小,将减弱胃管1的输送能力。
[0032]支撑弯管设于鼻腔处胃管1内壁上,如图4所示。支撑弯管由两段直线端与弯曲端组成,每个直线端均有一端与弯曲端相连接,从而形成一个勾型的弯管,所述两段直线端之间的夹角α满足,35
°
≤α≤75
°
。支撑弯管与鼻腔处胃管1过渡配合,支撑弯管的材质采用热膨胀系数小于胃管1的材质,如不锈钢,硬质陶瓷等。支撑弯管的外径d与胃管1的内径D满
足:0≤D

d≤0.02mm。本实施例中支撑弯管优选为不锈钢材质,支撑弯管的外径d与胃管1的内径D相同。支撑弯管的设立从而使得胃管1在鼻腔处弯曲时不会发生较大的折弯现象,从而保证胃管1能够顺利使用,减少了医护人员与病人的烦恼;支撑弯管的材质采用热膨胀系数小于胃管1的材质,是为了一方面在使用的时候通过过渡配合使支撑弯管与胃管1不会发生相对的滑动,另一方面在拆卸时通过水浴加热则会使胃管1的内壁直径D大于支撑弯管的外径d,从而方便安装于摘取。
[0033]第一织带2与第二织带3均为长条形状的织带。优选为宽度较宽,同时兼具轻薄的织带。本实施例中第一织带2与第二织带3均优选为宽度为2.5cm,长度为30cm的涤纶材质的织带。第一织带2与第二织带3选用宽度为2.5cm是为了防止宽度较小从而产生不适感。选用涤纶材料的织带是为了增加装置的可重复使用性,便于医护人员水洗。
[0034]第一织带2与第二织带3与胃管1连接处为固定端,固定端处均设有单面粘带5。第一织带2的固定端通过单面粘带5固定设于患者口腔处对应位置的胃管1上,具体的为,第一织带2的固定端通过单面粘带5在胃管1上缠绕,从而使用粘黏固定的方式设于胃管1上距离鼻腔2cm处的位置上。第二织带3的固定端通过单面粘带5固设于患者耳处对应位置的胃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固定的胃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从病人鼻腔处伸出的胃管(1)、设于鼻腔处胃管(1)内壁上用于支撑胃管(1)内壁的支撑弯管以及用于固定胃管(1)的第一织带(2)与第二织带(3),所述第一织带(2)的固定端设于患者口腔处对应位置的胃管(1)上,第二织带(3)的固定端设于患者耳处对应位置的胃管(1)上,所述第一织带(2)的自由端与第二织带(3)的自由端在患者脑后位置处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固定的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弯管与胃管(1)之间为过渡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固定的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织带(2)的固定端与第二织带(3)的固定端均为单面粘带(5)。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便于固定的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织带(2)的自由端与第二织带(3)的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红杰杨红叶潘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零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