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水泵对接过程的起重吊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0582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水泵对接过程的起重吊具,包括,夹持机构,包括卡爪,设置于所述卡爪内腔的第一铰链,设置于所述第一铰链内腔的第二铰链,设置于所述第二铰链内腔的固定环,以及设置于所述固定环顶部的连接块;连接机构,包括固定框、设置于所述固定框顶部的活动柱,设置于所述活动柱内腔的拉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通过卡爪、第一铰链和第二铰链的配合,可在对水泵吊起时对其进行夹持,另外,当第一铰链向上拉动卡爪时,则会使两个交叉形成自锁状态,因此能够对水泵持续夹持,通过将六个第一铰链对称的与卡爪连接,能够使两个卡爪在对水泵夹持的过程中保持稳定,而且增强了平衡性。增强了平衡性。增强了平衡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水泵对接过程的起重吊具


[0001]本技术涉及水泵吊装
,特别是一种应用于水泵对接过程的起重吊具。

技术介绍

[0002]潜水泵是深井提水的重要设备,使用时整个机组潜入水中工作,把地下水提取到地表,是生活用水、矿山抢险、工业冷却、农田灌溉、海水提升、轮船调载,还可用于喷泉景观,热水潜水泵用于温泉洗浴,还可适用于从深井中提取地下水,也可用于河流、水库、水渠等提水工程,主要用于农田灌溉及高山区人畜用水,亦可供中央空调冷却、热泵机组、冷泵机组、城市、工厂、铁路、矿山、工地排水使用,水泵在吊装时,往往采用吊带直接进行吊装,在吊装时需要将水泵垫起才能将吊带捆绑上,因此影响工作效率,同时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为此提出一种应用于水泵对接过程的起重吊具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04]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应用于水泵对接过程的起重吊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
[0005]因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水泵在吊装时,往往采用吊带直接进行吊装,在吊装时需要将水泵垫起才能将吊带捆绑上,因此影响工作效率,同时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水泵对接过程的起重吊具,其包括,夹持机构,包括卡爪,设置于所述卡爪内腔的第一铰链,设置于所述第一铰链内腔的第二铰链,设置于所述第二铰链内腔的固定环,以及设置于所述固定环顶部的连接块;
[0007]连接机构,包括固定框、设置于所述固定框顶部的活动柱,设置于所述活动柱内腔的拉环,设置于所述活动柱的底部且位于所述固定框内腔的第一限位板,设置于所述固定框内腔底部的第二限位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限位板底部的连接柱。
[0008]作为本技术所述应用于水泵对接过程的起重吊具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限位圈、设置于所述活动柱的表面且位于所述固定框的顶部,以及设置于所述活动柱的内腔且与所述拉环配合的固定柱。
[0009]作为本技术所述应用于水泵对接过程的起重吊具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活动柱的底部贯穿至所述固定框的内腔并与所述第一限位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板的顶部与所述固定框的内壁活动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所述应用于水泵对接过程的起重吊具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连接柱的底部贯穿至所述固定框的外部且与所述连接块固定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所述应用于水泵对接过程的起重吊具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卡爪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卡爪的交接处通过螺栓螺纹连接。
[0012]作为本技术所述应用于水泵对接过程的起重吊具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两个所述卡爪的下端均向相对的一侧延伸,且两个所述卡爪配合。
[0013]作为本技术所述应用于水泵对接过程的起重吊具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铰链的数量为六个,上端两个所述第一铰链均套设于所述第二铰链的内腔,且与所述第二铰链配合。
[0014]作为本技术所述应用于水泵对接过程的起重吊具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固定环的顶部与所述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的顶部与所述固定框活动连接。
[0015]作为本技术所述应用于水泵对接过程的起重吊具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卡爪采用钢筋制成,且钢筋为M6型号。
[0016]本技术有益效果为:通过卡爪、第一铰链和第二铰链的配合,可在对水泵吊起时对其进行夹持,另外,当第一铰链向上拉动卡爪时,则会使两个卡爪交叉形成自锁状态,因此能够对水泵持续夹持,通过将六个第一铰链对称的与卡爪连接,能够使两个卡爪在对水泵夹持的过程中保持稳定,而且增强了平衡性,使卡爪在夹持的过程不会出现晃动,通过固定框、活动柱、拉环、第一限位板,用于配合第二限位板、连接柱、连接块与固定环将第二铰链进行吊起,同时具备便于对卡爪的夹持角度进行调节的优点,以便于多方位对水泵进行夹持吊装,从而能够使该装置能够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18]图1为应用于水泵对接过程的起重吊具的整体结构图。
[0019]图2为应用于水泵对接过程的起重吊具的卡爪的主视结构图。
[0020]图3为应用于水泵对接过程的起重吊具的固定框主视剖面结构图。
[0021]图4为应用于水泵对接过程的起重吊具的连接块、连接柱和第二限位板连接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23]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4]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技术至少一个实
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0025]实施例1
[0026]参照图1、3和4,为本技术第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水泵对接过程的起重吊具,应用于水泵对接过程的起重吊具包括,夹持机构100,包括卡爪101,设置于卡爪101内腔的第一铰链102,设置于第一铰链102内腔的第二铰链103,设置于第二铰链103内腔的固定环104,以及设置于固定环104顶部的连接块105。
[0027]连接机构200,包括固定框201、设置于固定框201顶部的活动柱202,设置于活动柱202内腔的拉环203,设置于活动柱202的底部且位于固定框201内腔的第一限位板204,设置于固定框201内腔底部的第二限位板205,以及设置于第二限位板205底部的连接柱206,通过卡爪101、第一铰链102和第二铰链103的配合,可在对水泵吊起时对其进行夹持,另外,当第一铰链102向上拉动卡爪101时,则会使两个卡爪101交叉形成自锁状态,因此能够对水泵持续夹持,通过将六个第一铰链102对称的与卡爪101连接,能够使两个卡爪101在对水泵夹持的过程中保持稳定,而且增强了平衡性,使卡爪101在夹持的过程不会出现晃动,通过固定框201、活动柱202、拉环203、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水泵对接过程的起重吊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机构(100),包括卡爪(101),设置于所述卡爪(101)内腔的第一铰链(102),设置于所述第一铰链(102)内腔的第二铰链(103),设置于所述第二铰链(103)内腔的固定环(104),以及设置于所述固定环(104)顶部的连接块(105);连接机构(200),包括固定框(201)、设置于所述固定框(201)顶部的活动柱(202),设置于所述活动柱(202)内腔的拉环(203),设置于所述活动柱(202)的底部且位于所述固定框(201)内腔的第一限位板(204),设置于所述固定框(201)内腔底部的第二限位板(205),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限位板(205)底部的连接柱(206)。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水泵对接过程的起重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200)还包括限位圈(207)、设置于所述活动柱(202)的表面且位于所述固定框(201)的顶部,以及设置于所述活动柱(202)的内腔且与所述拉环(203)配合的固定柱。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水泵对接过程的起重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柱(202)的底部贯穿至所述固定框(201)的内腔并与所述第一限位板(20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甘雨福裴宾王洪宇魏金发李洪涛李建伟徐佳宇刘伟董巍王泽丁健朱成刚王志强凡成志孙浩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