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路桥梁桥面防水层病害识别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50444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铁路桥梁桥面防水层病害识别系统,其包括移动载具、设置在移动载具上的光学成像系统或热成像系统以及定位系统,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包括光学成像镜头以及光学处理数据处理模块,所述热成像系统包括热成像镜头以及热成像数据处理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移动载具上安装成像系统和定位系统,可通过载具的移动对防水层进行光学或热成像检测,判定防水层的病害点并记录病害位置,在载具的移动过程中便可完成这项工作,检测起来更加方便快捷。便快捷。便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铁路桥梁桥面防水层病害识别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铁路桥梁桥面防水层病害识别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铁路桥梁的桥面上都需要铺设防水层,但是在长久使用之后,防水层会出现病害点,这种病害点包括破损和鼓包。有些较大的破口可直接肉眼识别,但是如果破口较小,则难以利用人工肉眼识别。并且有时防水层会出现鼓包与桥面脱开,这种情况难以依靠肉眼进行识别,便需要设备进行检查。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铁路桥梁桥面防水层病害识别系统,可以方便的识别防水层的病害点。
[0004]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铁路桥梁桥面防水层病害识别系统,其包括移动载具、设置在移动载具上的光学成像系统或热成像系统以及定位系统;
[0005]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包括光学成像镜头以及光学处理数据处理模块,所述热成像系统包括热成像镜头以及热成像数据处理模块。
[0006]进一步的,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或热成像镜头通过角度调整装置设置在移动载具上。
[0007]进一步的,所述移动载具为移动小车或无人机。
[0008]进一步的,所述角度调整装置包括通过高度调整装置设置在移动载具底面上的光杠、滑动设置在光杠上的调节支架以及安装在调节支架上的光学成像镜头或热成像镜头。
[0009]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支架包括通过套接部套接在光杠上的连接板、设置在连接板上的中心孔以及若干个以中心孔为中心呈圆周阵列设置在连接板上的连接孔;在连接板上转动设有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通过转轴与中心孔转动连接,在安装支架上设有用于与连接孔相配合的通孔,通过在通孔与对应的连接孔内安装销轴实现固定,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或热成像镜头安装在安装支架的端部。
[0010]进一步的,所述高度调整装置包括通过支杆与光杠连接的竖向齿条以及设置在移动载具上与竖向齿条啮合的驱动齿轮,所述竖向齿条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光杠的两端,驱动齿轮设置在竖向齿条的内侧。
[0011]进一步的,在所述套接部上设有滑动固定装置,所述滑动固定装置包括设置在光杠上的限位槽、设置在套接部内壁上与限位槽对应的凸起、设置在套接部上的销轴以及设置在光杠上用于与销轴端部卡接的通孔,在所述销轴上设有挡块,在套接部上设有滑槽,挡块在滑槽内滑动,在所述挡块的顶面与滑槽的顶部之间设有弹簧。
[0012]进一步的,所述通孔设有若干个且位于光杠左右两端的位置。
[0013]进一步的,所述光杠包括中间体以及设置在中间体左右两端的延伸杠,所述延伸杠套置在中间体内,且在延伸杠上设置有与中间体上相对应的通孔,销轴可穿过中间体和
延伸杠上对应的通孔,所述中间体的端部呈锥状平滑过渡至延伸杠。
[0014]进一步的,在所述中间体与延伸杠之间设有定位销孔并通过定位销进行连接。
[0015]本技术的积极效果为:
[0016]本技术通过在移动载具上安装成像系统和定位系统,可通过载具的移动对防水层进行光学或热成像检测,判定防水层的病害点并记录病害位置,在载具的移动过程中便可完成这项工作,检测起来更加方便快捷。同时采用热成像镜头可以探测到防水层与路基之间的鼓包问题,相对传统的人眼识别,可检测精度大大提高。
[0017]同时,镜头的位置及角度可调,可实现更多角度的检测。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光杠安装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调节支架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图3中A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光杠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0023]图6为本技术套接部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实施例1
[0025]如附图1

4所示,本技术包括移动载具、设置在移动载具上的定位系统以及安装在移动载具上的光学成像系统或热成像系统。
[0026]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包括光学成像镜头以及光学处理数据处理模块,光学成像镜头可以对防水层进行拍摄,定位系统对照片的拍摄位置进行记录,可通过拍摄的照片直接分辨出破损的病害点。
[0027]定位系统为GPS或北斗定位系统。
[0028]所述热成像系统包括热成像镜头以及热成像数据处理模块。当防水层出现鼓包的时候,有时鼓包不够明显,通过图像识别难以发现鼓包的出现,而当出现鼓包时,该处与路基脱离,其与正常位置的防水层温度会出现差异,利用热成像系统可快速发现温度出现差异的位置,从而识别鼓包的情况。
[0029]对光学成像镜头拍摄的照片,或热成像镜头记录的温度信息,可以通过人工进行筛查,也可以采用人工智能方式进行识别,通过训练便可实现系统自动识别病害点的功能。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相对于现有的识别方式来说,都具有了识别方便、快捷的优势。
[003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或热成像镜头通过角度调整装置设置在移动载具上,移动载具可以采用在轨道上行走的移动小车,或者沿轨道飞行的无人机。移动小车可采用人推的方式,也可以在车轮上连接有行走驱动装置,实现自行走。
[0031]所述角度调整装置包括角度调整装置包括通过高度调整装置设置在移动载具底面上的光杠2、滑动设置在光杠2上的调节支架以及安装在调节支架上的光学成像镜头或热成像镜头6。
[0032]在本实施例中,以移动小车为例,光杠2设置在车体1的底面的前部位置,并且光杠
2与移动载具的检测时的移动方向垂直。
[0033]调节支架包括通过套接部8套接在光杠2上的连接板3、设置在连接板3上的中心孔以及若干个以中心孔为中心呈圆周阵列设置在连接板3上的连接孔4;在连接板3上转动设有安装支架5,所述安装支架5通过转轴与中心孔转动连接,在安装支架5上设有用于与连接孔4相配合的通孔,也就是说安装支架5上通孔与转轴之间的距离等于连接孔4的圆心与中心孔之间的距离,通过在通孔与对应的连接孔4内安装销轴实现固定,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或热成像镜头6安装在安装支架5的端部,根据需要可以将安装支架5旋转至不同的角度,然后利用销轴将连接孔4与安装支架5上的通孔连接即可实现固定,可实现光学成像镜头或热成像镜头6不同角度的安装。
[0034]在本实施例中,高度调整装置包括通过支杆与光杠2连接的竖向齿条以及设置在移动载具上与竖向齿条7啮合的驱动齿轮14,所述竖向齿条7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光杠2 的两端,驱动齿轮14设置在竖向齿条7的内侧。利用竖向齿条7的上下移动带动光杠2实现高度调节,从而实现成像镜头在高度位置上的调节。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可以知道,在此种结构下需要在竖向齿条7与车体1之间需要增加稳定装置,以实现竖向齿条7的平稳上升,这种结构在机械行业使用较为普遍,例如通过滑槽或稳定杆等结构均可实现该功能。优选的,在套接部8上设有开口,使得其可以让开支杆的位置,在移动过程中不受阻碍。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铁路桥梁桥面防水层病害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移动载具、设置在移动载具上的光学成像系统或热成像系统以及定位系统;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包括光学成像镜头以及光学处理数据处理模块,所述热成像系统包括热成像镜头以及热成像数据处理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路桥梁桥面防水层病害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或热成像镜头通过角度调整装置设置在移动载具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路桥梁桥面防水层病害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载具为移动小车或无人机。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铁路桥梁桥面防水层病害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整装置包括通过高度调整装置设置在移动载具底面上的光杠(2)、滑动设置在光杠(2)上的调节支架以及安装在调节支架上的光学成像镜头或热成像镜头(6)。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铁路桥梁桥面防水层病害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支架包括通过套接部(8)套接在光杠(2)上的连接板(3)、设置在连接板(3)上的中心孔以及若干个以中心孔为中心呈圆周阵列设置在连接板(3)上的连接孔(4);在连接板(3)上转动设有安装支架(5),所述安装支架(5)通过转轴与中心孔转动连接,在安装支架(5)上设有用于与连接孔相配合的通孔,通过在通孔与对应的连接孔内安装销轴实现固定,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或热成像镜头(6)安装在安装支架(5)的端部。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铁路桥梁桥面防水层病害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整装置包括通过支杆与光杠(2)连接的竖向齿条以及设置在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乐然王巍董振升王建军杨春强贾桂良郭辉赵体波苏永华牛斌马林魏峰杨全亮杨鹏建高策石龙周勇政王凯林许见超杨心怡李旺旺李克冰李彬阳王苇陈浩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