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老化双面复合经编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0415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老化双面复合经编布,包括第一布料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布料层的下表面缝制有第二布料层,所述第二布料层的下表面缝制有棉布层,所述第一布料层包括纱线、石墨纤维、银纤维和纺线,所述第二布料层包括温石棉纤维和抗老化聚丙烯编织丝,所述石墨纤维和银纤维呈螺旋状缠绕在所述纱线的外表面,所述抗老化聚丙烯编织丝呈螺旋状缠绕在所述温石棉纤维的外表面,该抗老化双面复合经编布,通过设置的第二布料层,使其具有抗老化,更加耐磨,韧性好的效果,且通过设置的棉布层,使其提具有坚牢挺刮、易洗易干、免烫和洗可穿性能良好的优点,提高用户穿戴时的舒适性。提高用户穿戴时的舒适性。提高用户穿戴时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老化双面复合经编布


[0001]本技术涉及织造工艺
,尤其涉及一种抗老化双面复合经编布。

技术介绍

[0002]织造工艺包括机织(也称梭织)、针织、编织和非织造,其中针织又分为经编和纬编。经编是属于针织领域的一种纺织工艺。用一组或几组平行排列的纱线,于经向喂入机器的所有工作针上,同时成圈而形成针织物,这种方法称为经编,形成的针织物称为经编织物。
[0003]现有的复经编布料,往往是通过纱线或涤纶交织组成,其虽然降低了生产成本,但是现有的复经编布料,在使用时存在,可穿戴性能差只能作为土工布,且使用寿命短,不耐磨损,需要经常更换,增加了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老化双面复合经编布,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部分提出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抗老化双面复合经编布,包括第一布料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布料层的下表面缝制有第二布料层,所述第二布料层的下表面缝制有棉布层,所述第一布料层包括纱线、石墨纤维、银纤维和纺线,所述第二布料层包括温石棉纤维和抗老化聚丙烯编织丝,所述石墨纤维和银纤维呈螺旋状缠绕在所述纱线的外表面,所述抗老化聚丙烯编织丝呈螺旋状缠绕在所述温石棉纤维的外表面。
[0007]进一步的,所述棉布层由聚酯纤维纱和棉线按S向交捻而成。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布料层、所述第二布料层和所述棉布层的厚度范围均为 0.05

0.08mm。
[0009]进一步的,所述抗老化聚丙烯编织丝的直径为0.1~0.5mm,断裂强度≥8cN/dtex,断裂伸长率为13%。
[0010]进一步的,所述纱线、石墨纤维和银纤维组成经线,所述纺线为纬线,经向密度为520根/10cm,纬向密度为390根/10cm。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布料层由温石棉纤维和抗老化聚丙烯编织丝按S向交捻而成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由第一布料层、第二布料层和棉布层缝合制作,通过设置的一布料层,使其其能够承载更大的拉力且不易被拉,且除臭抗菌和保温效果好,通过设置的第二布料层,使其具有抗老化,更加耐磨,韧性好的效果,且通过设置的棉布层,使其提具有坚牢挺刮、易洗易干、免烫和洗可穿性能良好的优点,提高用户穿戴时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抗老化双面复合经编布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抗老化双面复合经编布的第一布料层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抗老化双面复合经编布的第二布料层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第一布料层、2第二布料层、3棉布层、101纱线、102石墨纤维、 103银纤维、201温石棉纤维、202抗老化聚丙烯编织丝。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8]参照图1

3,一种抗老化双面复合经编布,包括第一布料层1,第一布料层 1的下表面缝制有第二布料层2,第二布料层2的下表面缝制有棉布层3,第一布料层1、第二布料层2和棉布层3的厚度范围均为0.05

0.08mm,避免因厚度过高,影响正常使用,棉布层3由聚酯纤维纱和棉线按S向交捻而成,聚酯纤维纱具有许多优良的纺织性能和服用性能,用途广泛,可以与棉线交织,使棉布层 3具有坚牢挺刮、易洗易干、免烫和洗可穿性能良好的优点,第一布料层1包括纱线101、石墨纤维102、银纤维103和纺线104,纱线101、石墨纤维102和银纤维103组成经线,纺线104为纬线,经向密度为520根/10cm,纬向密度为390 根/10cm,经线和纬线分布合理,提高第一布料层1的强度,第二布料层2包括温石棉纤维201和抗老化聚丙烯编织丝202,第二布料层2由温石棉纤维201和抗老化聚丙烯编织丝202按S向交捻而成,抗老化聚丙烯编织丝202的直径为 0.1~0.5mm,断裂强度≥8cN/dtex,断裂伸长率为13%,石墨纤维102和银纤维103呈螺旋状缠绕在纱线101的外表面,抗老化聚丙烯编织丝202呈螺旋状缠绕在温石棉纤维201的外表面,
[0019]工作原理:该抗老化双面复合经编布,纱线101、石墨纤维102和银纤维103 组成经线,纺线104为纬线,经线和纬线交织组成第一布料层1,通过设置的石墨纤维102,可将外力进行分解,使得纱线101分摊到的拉力变小,且由于石墨烯纤维102本身具备较好的韧性和强度,令第一布料层1线能够承载更大的拉力且不易被拉断,通过银纤维103,能够起到防霉除臭功能,细菌滋生会让身体产生臭味,而银纤维103表面的银离子能非常迅速将阿摩尼亚及变质的蛋白质吸附其上而降低或消除臭味,强力抗菌,金属银杀菌的机理就是阻断细菌的生理过程。在温暖潮湿的环境里,银离子具有非常高的生物活性
‑‑
这意味着银离子极易同其它物质相结合,使得细菌细胞膜内外的蛋白质凝固,从而阻断细菌细胞的呼吸和繁殖过程,且银纤维103能迅速将皮肤上的温度传导散发,以降低体温,达到凉爽的感觉;在寒冷的天气里,人体毛细孔收缩不再大量排汗,转而发射辐射能来调节体温,体温流失均因辐射效应,起到隔热保暖的效果,进而使第一布料层 1能够承载更大的拉力且不易被拉,且除臭抗菌和隔热保温效果好的目的。
[0020]该抗老化双面复合经编布,第二布料层2由温石棉纤维201和抗老化聚丙烯编织丝202按S向交捻而成,其中温石棉纤维201具有多种物理化学性质,劈分性能优良,能最大限度地劈分为丝状体,劈分直径最小为1~2μm。工业利用以比表面积为衡量指标,一般在5~50m2/g。机械强度高,抗张强度值为 120~350单位9.8
×
106Pa,温石棉纤维201强度优于角
闪石类石棉及人造碳纤维,与硼纤维和玻璃纤维接近,耐热性能良好,工业利用温度可达500℃热失重率小于1%,通过设置的抗老化聚丙烯编织丝202,采用的原料为聚丙烯抗老化大直径单丝,具有抗老化,更加耐磨,韧性好,在生产、施工以及工程应用环境中不易磨损,能够保持原有的力学性能,起到达到使第二布料层2具有抗老化,更加耐磨,韧性好的效果。
[0021]该抗老化双面复合经编布,棉布层3由聚酯纤维纱和棉线按S向交捻而成,聚酯纤维纱具有许多优良的纺织性能和服用性能,用途广泛,可以与棉线交织,使棉布层3具有坚牢挺刮、易洗易干、免烫和洗可穿性能良好的优点,提高用户穿戴时的舒适性。
[0022]该抗老化双面复合经编布,由第一布料层1、第二布料层2和棉布层3缝合制作,通过设置的一布料层1,使其其能够承载更大的拉力且不易被拉,且除臭抗菌和保温效果好,通过设置的第二布料层2,使其具有抗老化,更加耐磨,韧性好的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老化双面复合经编布,包括第一布料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布料层(1)的下表面缝制有第二布料层(2),所述第二布料层(2)的下表面缝制有棉布层(3),所述第一布料层(1)包括纱线(101)、石墨纤维(102)、银纤维(103)和纺线(104),所述第二布料层(2)包括温石棉纤维(201)和抗老化聚丙烯编织丝(202),所述石墨纤维(102)和银纤维(103)呈螺旋状缠绕在所述纱线(101)的外表面,所述抗老化聚丙烯编织丝(202)呈螺旋状缠绕在所述温石棉纤维(201)的外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老化双面复合经编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棉布层(3)由聚酯纤维纱和棉线按S向交捻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老化双面复合经编布,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永峰张凤妹褚红亚陈学兵邱益万银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富豪达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