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接线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0083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9: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缆接线盒,包括上壳体、用于安装接线座的下壳体,上壳体与下壳体相互盖合连接形成容纳空腔;下壳体侧壁开设有供电缆导线穿出的接线孔;还设有用于防止电缆导线移位的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包括设置在上壳体上的第一夹线块及设置在下壳体上的第二夹线块,第一夹线块、第二夹线块与所述接线孔对应设置且第一夹线块、第二夹线块的线槽开口朝向相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上壳体、下壳体分别相对应设置夹线块,当上壳体、下壳体扣合时,通过第一夹线块与第二夹线块的共同对电缆导线进行夹持限位,双重限位,使电缆导线受到水平方向及竖直方向上的共同作用力,显著提高电缆导线的防脱性能,从而大大提高了接线盒的稳固性。固性。固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接线盒


[0001]本技术涉及电缆连接
,尤其涉及一种电缆接线盒。

技术介绍

[0002]现阶段,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和生产应用中的电气产品的种类和数量急剧增加。这些电气产品在使用时通常都需要连接供电线路,因此供电线路的数量也随之剧增。这些供电线路错综复杂并且相互交叉,不仅不美观而且容易引起线路短接等安全事故。因此,高品质的综合布线工程显得至关重要。接线盒广泛用于电线或电缆之间的连接。例如,在灯具产品中,接线盒是灯具的必备配件之一,为灯具电源作可靠连接,起到保护电线和连接电线的作用,同时还具有防止电缆突发与接线盒分离的保护措施,避免安全事故,确保人身安全。现有的接线盒通常设置用于限制电缆松脱分离的定位装置,但在长时间使用后还是由于部件老化、热胀冷缩变形等因素,使其定位性能降低,容易出现上述问题,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0003]此外,现有的接线盒大多通过螺丝固定,安装需要工具多,安装复杂翻,费时费力,也不利于后期维护。
[0004]因此有必要研发一款更稳固、安全性能更高、使用更方便的电缆接线盒。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因此,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接线盒,实现电缆导线的双重限位,形成可靠保护,防止电缆松脱分离,大大提高接线的安全性。
[0006]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电缆接线盒,包括上壳体、用于安装接线座的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相互扣合连接;所述上壳体、下壳体之间形成容纳空腔;所述下壳体侧壁开设有供电缆导线穿出的接线孔;所述电缆接线盒设有用于防止电缆导线移位的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上壳体上的第一夹线块及设置在所述下壳体上的第二夹线块,所述第一夹线块、第二夹线块与所述接线孔对应设置且第一夹线块、第二夹线块的线槽开口朝向相对。
[0008]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第一夹线块的线槽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夹线块的宽度;所述上壳体、下壳体扣合时,所述第二夹线块恰好嵌入所述第一夹线块的线槽内形成过盈配合。
[0009]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第二夹线块的线槽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夹线块的宽度;所述上壳体、下壳体扣合时,所述第一夹线块恰好嵌入所述第二夹线块的线槽内对电缆导线施加竖向压力。
[0010]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上壳体还设有第三夹线块且所述第三夹线块开口朝向与所述第二夹线块相对,所述第三夹线块与所述第二夹线块不在同一平面上;或所述下壳体上设有所述第三夹线块且所述第三夹线块开口朝向与所述第一夹线块相对,所述
第三夹线块与所述第一夹线块不在同一平面上。
[0011]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第一夹线块、第二夹线块、第三夹线块的线槽两侧壁设有用于引导电缆导线进入线槽的导向斜面。
[0012]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上壳体的一端与下壳体相对应的一端相铰接,所述上壳体的另一端与所述下壳体的对应另一端通过止动结构卡扣连接。
[0013]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止动结构为对应设置在所述上壳体、下壳体外侧壁的弹性卡扣件,通过所述弹性卡扣件的相互咬合限位实现所述上壳体、下壳体的扣合连接。
[0014]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下壳体上的若干所述弹性卡扣件沿竖直方向上呈台阶状分布。
[0015]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下壳体的铰接端的限位条,所述限位条沿所述下壳体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上壳体设有用于压紧电缆导线的压线条;所述上壳体、下壳体扣合时,所述压线条恰好位于两个所述限位条之间。
[0016]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限位条、压线条的端部均为锯齿状。
[0017]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8]1.本技术通过在上壳体、下壳体分别相对应设置夹线块,当上壳体、下壳体扣合时,通过第一夹线块与第二夹线块共同对电缆导线进行夹持限位,双重限位,使电缆导线受到水平方向及竖直方向上的共同作用力,显著提高电缆导线的防脱性能,从而大大提高了接线盒的稳固性;
[0019]2.进一步地,本技术的所述第一夹线块、第二夹线块设置灵活性好,可设置为两组以上,且其中第一夹线块的线槽宽度大于第二夹线块的宽度或第二夹线块的线槽宽度大于第一夹线块的宽度,这样当上壳体、下壳体扣合施加竖直方向的双向压力时,同时还可实现第二夹线块嵌入第一夹线块的线槽内过盈配合,或第一夹线块嵌入第二夹线块的线槽内对电缆导线施加竖向压力,两者互相施加压力,进一步提高第二夹线块或第一夹线块对电缆导线的水平压力,从而进一步提高电缆导线的防脱性能;同时,在上壳体上与第二夹线块非同一平面交叉设置第三夹线块,在电缆导线的长度方向上多点施加竖直方向的双向压力,使电缆导线限位效果更强;
[0020]3.此外,本技术的上下壳体一端相铰接,另一端通过外凸卡扣件的相互卡扣咬合固定,采用此固定结构更便于拆装,安装时只需要手压上壳体即可,拆卸时也仅需使弹性卡扣件分离即可将上下壳体打开,方便快捷,提高拆装效率且便于维护;
[0021]4.本技术还设有带锯齿状的上压条及限位条,且分别设置在上、下壳体的铰接端,当上、下壳体扣合连接时即可紧压电缆导线,不容易移位,使接线盒两端电缆导线均可实现稳固定位,连接可靠,安全性好,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

4的电缆接线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电缆接线盒盖合状态的长度方向剖面图;
[002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电缆接线盒的上壳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电缆接线盒的下壳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电缆接线盒的俯视图;
[0027]图6为图5中A

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8]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电缆接线盒的俯视图;
[0029]图8为图7中B

B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0]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电缆接线盒的俯视图;
[0031]图10为图9中C

C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2]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4的电缆接线盒的俯视图;
[0033]图12为图11中D

D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4]图中:100、接线盒;1、上壳体;11、铰接柱;2、下壳体;21、接线孔;22、铰接孔;3、限位组件;31、第一夹线块;32、第二夹线块;33、第三夹线块;34、导向斜面;35、限位条;36、压线条;4、弹性卡扣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所述技术的技术方案及优点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下以示例的方式对本技术具体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接线盒,包括上壳体、用于安装接线座的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相互盖合连接;所述上壳体、下壳体之间形成容纳空腔;所述下壳体侧壁开设有供电缆导线穿出的接线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接线盒设有用于防止电缆导线移位的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上壳体上的第一夹线块及设置在所述下壳体上的第二夹线块,所述第一夹线块、第二夹线块与所述接线孔对应设置且第一夹线块、第二夹线块的线槽开口朝向相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线块的线槽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夹线块的宽度;所述上壳体、下壳体扣合时,所述第二夹线块恰好嵌入所述第一夹线块的线槽内形成过盈配合。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线块的线槽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夹线块的宽度;所述上壳体、下壳体扣合时,所述第一夹线块恰好嵌入所述第二夹线块的线槽内对电缆导线施加竖向压力。4.如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电缆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还设有第三夹线块且所述第三夹线块开口朝向与所述第二夹线块相对,所述第三夹线块与所述第二夹线块不在同一平面上;或所述下壳体上设有所述第三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仁林黄乐中汤海洪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康荣高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