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智能小车的驱动装置和智能无人化装车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50000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9: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物流运输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智能小车的驱动装置和一种智能无人化装车系统。该驱动装置包括车体(1),行走机构、转向机构、平衡机构(4)和感应控制单元;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行走驱动装置(21)、驱动轮(22);所述驱动轮(22)通过固定架(23)安装于所述凹槽(11)中;所述转向机构包括转动驱动装置、第一齿轮(31)、第二齿轮(32)和用于计算旋转角度的第三齿轮(33)。该装置采用小齿轮带动大齿轮,减速增扭,使得智能小车转向时平缓;避免车倾翻和物品掉落。翻和物品掉落。翻和物品掉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智能小车的驱动装置和智能无人化装车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物流运输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智能小车的驱动装置和一种智能无人化装车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物流运输领域,厢式货车和集装箱车是主要的运输形式,目前,货物在仓库中常以托盘形式为存储和转运,从仓库出货装载到运输厢式货车仍由人工拆散码垛到车厢内,存在效率低、安全隐患高等问题。
[0003]实现高效率的智能化无人装车是智能物流领域的迫切需求,无人转运工具将码垛货物送入货车厢时,如何进行转向以及运输时避免车体倾翻,依然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人工拆散码垛效率低;以及如何避免无人转运工具在转向和运输时车体倾翻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智能小车的驱动装置和一种智能化无人装车系统,该装置在转运时,能避开障碍物;且在转向时采用缓慢转向;在不平整的行走面保持平稳的移动;避免车体倾翻以及造成的货物掉落的现象。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智能小车的驱动装置,包括车体,行走机构、转向机构、平衡机构、感应控制单元和推动机构;
[0006]所述车体呈L型,所述车体的底部一侧设有多个并排设置的凹槽;
[0007]所述行走机构位于所述车体的底部一侧的中部;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行走驱动装置、驱动轮;所述驱动轮的一侧设有所述行走驱动装置,且所述驱动轮通过固定架安装于所述车体底部的位于中部的所述凹槽中;
[0008]所述转向机构和所述行走机构相连,同位于所述车体的底部一侧的中部;所述转向机构包括转动驱动装置、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用于计算旋转角度的第三齿轮;所述转向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一齿轮相连,所述第一齿轮位于所述第二齿轮的一侧,且和所述第二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位于所述固定架的上方,且和所述固定架固定连接;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对的所述第二齿轮的另一侧设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
[0009]所述平衡机构位于所述车体的底部的另一侧;
[0010]所述感应控制单元位于所述车体的竖车体(13)的两侧,且与所述转向机构连通。
[0011]可选地,所述第一齿轮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齿轮的直径,所述第三齿轮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齿轮的直径
[0012]可选地,所述平衡机构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平衡机构并排位于所述车体的底部。
[0013]可选地,所述平衡机构包括平衡轮和平衡架,所述平衡架活动安装于所述车体的底部,所述平衡轮和所述平衡架相连接。
[0014]可选地,所述平衡架呈H型结构,所述平衡架的H型结构的凹处均设所述平衡轮。
[0015]可选地,所述平衡轮为为呈圆柱状的滚轮。
[0016]可选地,所述感应控制单元包括距离感应装置,所述距离感应装置设置在所述车体的两侧。
[0017]可选地,所述用于智能小车的驱动装置还包括辅助转向机构,所述辅助转向机构位于所述车体的底部;
[0018]所述辅助转向机构包括多个导向轮;所述导向轮安装在所述车体底部的位于边侧的所述凹槽中,且位于所述驱动轮的两侧。
[0019]可选地,所述用于智能小车的驱动装置还包括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包括推动动力装置和推动件,所述推动件位于所述车体的横车体上,所述推动动力装置穿过所述车体的所述竖车体和所述推动件相连,与所述横车体相接的所述推动件的底部一侧设有滑动装置。
[0020]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能无人装车系统,包括上述所述的用于智能小车的驱动装置。
[002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2]1、采用小齿轮带动大齿轮,减速增扭,使得智能小车转向时平缓;
[0023]2、移动过程中配合平衡轮,通过平衡架前后摇动,使得智能小车在不平整的行走面上能够很平稳的进行移动,避免车倾翻和物品掉落;
[0024]3、在距离感应装置的辅助下能感应车体两侧的阻碍物触碰智能小车;
[0025]4、通过推动动力装置驱动推动件,再在滑动装置的辅助下使得推动件轻松的推动物品,使货物从智能小车上卸下。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技术一种智能小车的驱动装置安装后的轴测图;
[0027]图2是本技术一种智能小车的驱动装置安装后的仰视图;
[0028]图3是本技术一种智能小车的驱动装置安装后的侧视图;
[0029]图4是本技术一种智能小车的驱动装置图1中的A处局部放大图;
[0030]图5是本技术一种智能小车的驱动装置图2中的C处局部放大图;
[0031]图6是本技术一种智能小车的驱动装置图1中的B处局部放大图;
[0032]图7是本技术一种智能小车的驱动装置安装后的另一轴测图。
[0033]附图标记说明
[0034]1车体
ꢀꢀꢀꢀꢀꢀꢀꢀꢀꢀꢀꢀꢀꢀꢀꢀꢀꢀꢀꢀ
11凹槽
[0035]12横车体
ꢀꢀꢀꢀꢀꢀꢀꢀꢀꢀꢀꢀꢀꢀꢀꢀꢀ
13竖车体
[0036]21行走驱动装置
ꢀꢀꢀꢀꢀꢀꢀꢀꢀꢀꢀ
22驱动轮
[0037]23固定架
ꢀꢀꢀꢀꢀꢀꢀꢀꢀꢀꢀꢀꢀꢀꢀꢀꢀ
31第一齿轮
[0038]32第二齿轮
ꢀꢀꢀꢀꢀꢀꢀꢀꢀꢀꢀꢀꢀꢀꢀ
33第三齿轮
[0039]4平衡机构
ꢀꢀꢀꢀꢀꢀꢀꢀꢀꢀꢀꢀꢀꢀꢀꢀ
41平衡轮
[0040]42平衡架
ꢀꢀꢀꢀꢀꢀꢀꢀꢀꢀꢀꢀꢀꢀꢀꢀꢀ
43安装架
[0041]51推动动力装置
ꢀꢀꢀꢀꢀꢀꢀꢀꢀꢀꢀ
52推动件
[0042]521滑动装置
ꢀꢀꢀꢀꢀꢀꢀꢀꢀꢀꢀꢀꢀꢀ
53导向件
[0043]6距离感应装置
ꢀꢀꢀꢀꢀꢀꢀꢀꢀꢀꢀꢀ
7导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4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0045]在本技术中,需要说明的是,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上”“下”通常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内”、“外”通常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46]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智能小车的驱动装置(参见图1),包括车体1、行走机构、转向机构、平衡机构4、感应控制单元和推动机构;车体1呈L型,车体1的底部一侧设有多个并排设置的凹槽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智能小车的驱动装置,包括车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行走机构、转向机构、平衡机构(4)、感应控制单元和推动机构;所述车体(1)呈L型,所述车体(1)的底部一侧设有多个并排设置的凹槽(11);所述行走机构位于所述车体(1)的底部一侧的中部;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行走驱动装置(21)、驱动轮(22);所述驱动轮(22)的一侧设有所述行走驱动装置(21),且所述驱动轮(22)通过固定架(23)安装于所述车体(1)底部的位于中部的所述凹槽(11)中;所述转向机构和所述行走机构相连,同位于所述车体(1)的底部一侧的中部;所述转向机构包括转动驱动装置、第一齿轮(31)、第二齿轮(32)和用于计算旋转角度的第三齿轮(33);所述转动向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一齿轮(31)相连,所述第一齿轮(31)位于所述第二齿轮(32)的一侧,且和所述第二齿轮(32)相啮合;所述第二齿轮(32)位于所述固定架(23)的上方,且和所述固定架(23)固定连接;与所述第一齿轮(31)相对的所述第二齿轮(32)的另一侧设有第三齿轮(33),所述第三齿轮(33)与所述第二齿轮(32)啮合;所述平衡机构(4)位于所述车体(1)的底部的另一侧;所述感应控制单元位于所述车体(1)的竖车体(13)的两侧,且与所述转向机构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智能小车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31)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齿轮(32)的直径,所述第三齿轮(33)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齿轮(32)的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智能小车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机构(4)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平衡机构(4)并排位于所述车体(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山保杨静陈雪辉邓向瑾施琳史绽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