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布模头和电池极片的涂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49786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9:1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涂布模头和电池极片的涂布装置。涂布模头用于在基材上涂布浆料。涂布模头包括模头主体和整流机构。模头主体设有出料口。整流机构设有进料口和分流通道,进料口用于注入浆料,分流通道与进料口连通且具有多个分流开口,整流机构露出到模头主体的外部并可拆卸地连接于模头主体,以使多个分流开口与出料口连通。浆料经由进料口进入分流通道后,多个分流开口可以将浆料进行分流,以减小从分流开口流出的浆料的压力差,提高浆料压力的均匀性,改善涂布厚度的一致性。改善涂布厚度的一致性。改善涂布厚度的一致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涂布模头和电池极片的涂布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涂布工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涂布模头和电池极片的涂布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涂布是电池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序,也是直接影响电池安全性、容量、寿命等各项性能的关键工序。涂布就是将制作好的糊状粘稠浆料,均匀的、连续或间断的涂覆在基材(铝箔或铜箔)上。
[0003]在涂布过程中,如果需保证各个涂布位置的厚度一致性,一直是业内的研究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一种涂布模头和电池极片的涂布装置,其能改善涂布厚度的一致性。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涂布模头,其用于在基材上涂布浆料。涂布模头包括模头主体和整流机构。模头主体设有出料口。整流机构设有进料口和分流通道,进料口用于注入浆料,分流通道与进料口连通且具有多个分流开口,整流机构露出到模头主体的外部并可拆卸地连接于模头主体,以使多个分流开口与出料口连通。
[000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浆料经由进料口进入分流通道后,多个分流开口可以将浆料进行分流,以减小从分流开口流出的浆料的压力差,提高浆料压力的均匀性,改善涂布厚度的一致性。涂布模头可配备多个整流机构,多个整流机构可以开设不同规格的分流通道。当涂布需求变化时,直接更换整流机构即可,无需调整涂布模头的其它结构,这样可以改善涂布模头的适用性。在更换整流机构的过程中,整流机构可以从外部拆装到模头主体上,以提高整流机构的更换效率和涂布效率。
[000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模头主体设有安装孔,整流机构的至少部分容纳于安装孔并连接于模头主体。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安装孔可以在安装整流机构的过程中对整流机构进行定位,以提高整流机构的更换效率。安装孔还能够容纳整流机构的至少部分,以减小涂布模头的体积,节省空间。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模头主体设有支撑壁,支撑壁位于安装孔的底部并用于支撑整流机构。支撑壁设有多个第一通孔,各分流开口通过至少两个第一通孔连通于出料口。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支撑壁可以支撑整流机构,以在整流机构插入安装孔的过程中对整流机构进行限位,降低整流机构过度插入模头主体的风险,提高整流机构的拆装效率。多个第一通孔能够对浆料进行分流,以提高浆料压力的均匀性,改善涂布厚度的一致性。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涂布模头还包括调节机构,用于遮挡第一通孔。调节机构可移动地连接于模头主体,以调节第一通孔被调节机构遮挡的面积。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调节机构可以通过遮挡第一通孔来调节第一通孔的过流面积,实现对流经第一通孔的浆料的流量控制和压力控制,改善涂布厚度的一致性。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调节机构包括多个调节件,多个调节件与多个第一通孔对应设置。
[00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各调节件能够调节对应的第一通孔的过流面积,当检测到出料口涂布的浆料的厚度存在偏差时,可以反馈控制调节件,以对浆料的流量和压力进行调节,改善涂布厚度的一致性。
[0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模头主体设有与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二通孔,调节件经由第二通孔伸入第一通孔内。
[001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改变调节件伸入第一通孔的部分的尺寸,可以调节第一通孔的过流面积,实现对流经第一通孔的浆料的流量控制和压力控制,改善涂布厚度的一致性。
[00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整流机构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流道,各第一流道在第一板体的背离第二板体的表面形成分流开口。第二板体设有第二流道和进料口,第二流道用于将进料口连通于多个第一流道。分流通道包括多个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
[001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浆料经由进料口进入第二流道后,多个第一流道对第二流道内的浆料进行分流,以减小从分流开口流出的浆料的压力差,提高浆料压力的均匀性,改善涂布厚度的一致性。第一板体上只需设置第一流道,第二板体上只需设置第二流道和进料口,可以降低第一板体的成型难度和第二板体的成型难度。通过层叠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即可实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连通,以简化整流机构的成型工艺。
[00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流道在第一板体的面向第二板体的表面形成第一开口,第一开口用于与第二流道连通。
[002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流道在面向第二板体的一端形成第一开口,这样可以减小第二流道与第一流道之间的间距,缩短浆料流动的路径。
[002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可拆卸连接。
[002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涂布需求改变时,可以更换整流机构的第一板体,以提高整流机构的适用性。
[002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整流机构还包括设于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之间的第三板体,第三板体设有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三流道,各第三流道将至少两个第一流道连通于第二流道。分流通道包括多个第三流道。
[002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三板体的第三流道可以对第二流道中的浆料进行一级分流,第一流道再对第三流道内的浆料进行二级分流。分流通道可以对浆料进行多级分流,以实现均流均压的作用。
[002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整流机构还包括设于第三板体和第二板体之间的第四板体,第四板体设有间隔设置的多个第四流道,各第四流道将至少两个第三流道连通于第二流道。分流通道包括多个第四流道。
[002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四流道对第二流道中的浆料进行一级分流,第三流道对第四流道中的流道进行二级分流,第一流道再对第三流道内的浆料进行三级分流。分流通道可以对浆料进行多级分流,以实现均流均压的作用。
[002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个分流开口沿第一方向等间隔布置。
[002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将多个分流开口沿第一方向等间隔布置,可以使从多个分流开口流出的浆料能够均匀地流动到出料口,减小出料口沿第一方向的不同区域的压力差,改善涂布厚度的一致性。
[002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模头主体包括第一模头、第二模头和垫片,第一模头和第二模头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垫片设置于第一模头和第二模头之间,以在第一模头和第二模头之间形成出料口。第一模头设有第一汇流腔,第一汇流腔从第一模头的面向第二模头的表面凹陷;第一汇流腔用于将多个分流开口与出料口连通。整流机构安装于第二模头。
[003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汇流腔能够汇集从多个分流开口流出的浆料,以起到缓存均压的作用,使浆料均匀地从出料口流出,改善涂布厚度的一致性。
[003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个分流开口与第一汇流腔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
[003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分流开口流出的浆料可以沿第二方向直接流入第一汇流腔,以减小浆料流动受到的阻力。
[0033]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极片的涂布装置,其包括第一方面任一实施方式的涂布模头。本申请实施例的涂布装置能够提高极片的厚度一致性,提高涂布效率。
附图说明
[0034]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涂布模头,用于在基材上涂布浆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布模头包括:模头主体,设有出料口;整流机构,设有进料口和分流通道,所述进料口用于注入所述浆料,所述分流通道与所述进料口连通且具有多个分流开口,所述整流机构露出到所述模头主体的外部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模头主体,以使多个所述分流开口与所述出料口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布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头主体设有安装孔,所述整流机构的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安装孔并连接于所述模头主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涂布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头主体设有支撑壁,所述支撑壁位于所述安装孔的底部并用于支撑所述整流机构;所述支撑壁设有多个第一通孔,各所述分流开口通过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通孔连通于所述出料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涂布模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机构,用于遮挡所述第一通孔;所述调节机构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模头主体,以调节所述第一通孔被所述调节机构遮挡的面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涂布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多个调节件,多个所述调节件与多个所述第一通孔对应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涂布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头主体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调节件经由所述第二通孔伸入所述第一通孔内。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布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机构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流道,各第一流道在所述第一板体的背离所述第二板体的表面形成所述分流开口;所述第二板体设有第二流道和所述进料口,所述第二流道用于将所述进料口连通于多个所述第一流道;所述分流通道包括多个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涂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国众孙祥立李丰丹刘龙云吴小平阳超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