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设备充电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充电领域,尤其涉及电动设备充电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动汽车已经成为新的趋势。目前困扰电动车的量大问题一个是充电,另一个是续航。
[0003]目前,主流的充电方式是使用充电枪有线充电,但是存在使用不便的问题,同时充电线拖拽缠绕也存在安全隐患。除此以外,也有无线充电的技术日渐兴起,在车辆底盘安装无线电能接收线圈,用于与地面的发射线圈匹配,进行无线电能传输,但额外增加的线圈,无疑使整车重量增加,影响电动汽车的续航。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设备充电系统,能够有效降低重量。
[0005]电动设备充电系统,包括:电池单元、接收电路、接收模块和共用线圈;所述共用线圈为电机绕组,并通过切换开关,择一地联通接收电路或者电池单元;所述接收模块具有由接收端电极、耦合线圈组成的接收端回路;在充电时,切换开关使共用线圈与所述接收电路联通,接收模块获取电能,并通过耦合线圈与共用线圈耦合,输送电能;在行驶时,切换开关使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设备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单元(21)、接收电路(22)、接收模块(23)和共用线圈(220);所述共用线圈(220)为电机绕组,并通过切换开关(24),择一地联通接收电路(22)或者电池单元(21);所述接收模块(23)具有由接收端电极(231)、耦合线圈(230)组成的接收端回路;在充电时,切换开关(24)使共用线圈(220)与所述接收电路(22)联通,接收模块(23)获取电能,并通过耦合线圈(230)与共用线圈(220)耦合,输送电能;在行驶时,切换开关(24)使共用线圈(220)与电池单元(21)联通,由电池单元(21)给电机供电。2.根据要求1所述的电动设备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回路中,还串联有第一金属体(23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设备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23)用于有线充电;供电端具有充电枪,所述接收端电极(231)与所述充电枪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设备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23)用于无线充电;供电端具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哲,陆钧,贺凡波,葛俊杰,马俊超,鲁国希,石晓峰,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有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