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爆的锂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49568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9: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爆的锂电池及其制备方法,配方包括:正极集流体、正极活性材料、负极集流体、负极活性材料、改性电解液和聚乙烯隔膜;各组分的重量份数分别是:14~18份的正极集流体、5~8份的正极活性材料、13~16份的负极集流体、4~6份的负极活性材料、6~8份的改性电解液和2~5份的聚乙烯隔膜;该发明专利技术在有机电解质中添加阻燃的微胶囊化红磷和磷酸三甲酯,从而降低了恶劣环境下的燃烧爆炸风险,阻燃防爆,使用更加安全,工作更加可靠,且添加SEI膜热稳定剂,从而提高了电池的热稳定性,避免了低温环境下放电能力减弱和高温环境下存储容量缩小的问题,循环使用寿命长,满足了高寒高温场景的使用需求。寒高温场景的使用需求。寒高温场景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爆的锂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
,具体为一种防爆的锂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正/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然而,传统的锂电池大多使用易燃的有机电解质,恶劣环境下容易燃烧爆炸,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工作可靠性差,且热稳定性较差,低温环境下放电能力减弱,高温环境下存储容量缩小,循环使用寿命衰减,难以满足高寒高温场景的使用需求,另外制备过程中脱水力度不足,电极材料中残留的水分较多,电阻率较高,导电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爆的锂电池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爆的锂电池,配方包括:正极集流体、正极活性材料、负极集流体、负极活性材料、改性电解液和聚乙烯隔膜;各组分的重量份数分别是:14~18份的正极集流体、5~8份的正极活性材料、13~16份的负极集流体、4~6份的负极活性材料、6~8份的改性电解液和2~5份的聚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爆的锂电池,配方包括:正极集流体、正极活性材料、负极集流体、负极活性材料、改性电解液和聚乙烯隔膜;其特征在于:各组分的重量份数分别是:14~18份的正极集流体、5~8份的正极活性材料、13~16份的负极集流体、4~6份的负极活性材料、6~8份的改性电解液和2~5份的聚乙烯隔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爆的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集流体和负极集流体分别选用铝箔和铜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爆的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活性材料由聚苯胺、乙酸乙酯、四氢呋喃、羧甲基纤维素和超导电炭黑混合而成,且聚苯胺、乙酸乙酯、四氢呋喃、羧甲基纤维素和超导电炭黑的重量比为72∶33∶2∶1∶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爆的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活性材料由石墨、氯磺酸、四氢呋喃、羧甲基纤维素和超导电炭黑混合而成,且石墨、氯磺酸、四氢呋喃、羧甲基纤维素和超导电炭黑的重量比为69∶42∶5∶2∶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爆的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电解液由碳酸二甲酯、钛酸锂、微胶囊化红磷、磷酸三甲酯和SEI膜热稳定剂混合而成,且碳酸二甲酯、钛酸锂、微胶囊化红磷、磷酸三甲酯和SEI膜热稳定剂的重量比为46∶7∶5∶13∶1。6.一种防爆的锂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压片;步骤二,配液;步骤三,配料;步骤四,称取;步骤五,制片;步骤六,卷芯;步骤七,封装;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步骤一中,将熔融态的金属铝倒入压延机中,辊压延展成预制宽度和厚度的长条形箔片,冷却固化后取出,得到正极集流体,再将熔融态的金属铜倒入压延机中,辊压延展成预制宽度和厚度的长条形箔片,冷却固化后取出,得到负极集流体;其中上述步骤二中,将碳酸二甲酯倒入磁力搅拌机中,并根据重量比加入对应量的钛酸锂、微胶囊化红磷和磷酸三甲酯,搅拌混合均匀,再根据重量比加入对应量的SEI膜热稳定剂,搅拌混合均匀,取出后得到改性电解液;其中上述步骤三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再新江海军王演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贵航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