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形加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49405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9:13
本申请公开一种仿形加工装置,包括第一导轨,沿第一方向设置,第一活动座,可活动地设于所述第一导轨,且与所述第一导轨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配合,第二导轨,沿第二方向设置,且通过所述第一活动座连接所述第一导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第二活动座,可活动地设于所述第二导轨,且与所述第二导轨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配合,刀具和仿形靠模,均设于所述第二活动座,且均朝向零件的待加工表面,在所述仿形加工装置对所述零件进行加工的情况下,所述仿形靠模可与所述待加工表面进行靠模配合以生成加工路径,所述刀具可随所述第二活动座沿所述加工路径运动,以对所述待加工表面进行仿形加工,进而保证零件内腔型面加工精度和加工到位。加工到位。加工到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仿形加工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机械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仿形加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对于一些壳体类零件的内腔加工,尤其对于大型薄壁零件的内腔加工,由于此类零件通常内腔型面复杂、面积大、死角位置多,现有技术通常采用五轴加工中心或者铣床去除大余量,然后钳工挫削剩余余量的方式实现,此种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0003]采用五轴加工中心或者铣床加工时,会因为主轴、刀具与内腔型面之间的相互干涉,无法对型面进行完整加工,将形成较大的余量残留,无法保证加工到位,此种情况下继续采用钳工挫削剩余余量时,操作者的强度较大、效率很低,并且最终的加工精度也无法得到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仿形加工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加工方式无法保证内腔型面加工到位以及加工精度的问题。
[0005]一种仿形加工装置,包括第一导轨,沿第一方向设置,第一活动座,可活动地设于第一导轨,且与第一导轨沿第一方向移动配合,第二导轨,沿第二方向设置,且通过第一活动座连接第一导轨,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交,第二活动座,可活动地设于第二导轨,且与第二导轨沿第二方向移动配合,刀具和仿形靠模,均设于第二活动座,且均朝向零件的待加工表面,在仿形加工装置对零件进行加工的情况下,仿形靠模可与待加工表面进行靠模配合以生成加工路径,刀具可随第二活动座沿加工路径运动,以对待加工表面进行仿形加工。
[0006]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三导轨和夹持机构,第三导轨设于第二活动座,且沿第三方向设置,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相交,夹持机构和仿形靠模均可活动地设于第三导轨,且均与第三导轨沿第三方向移动配合,刀具通过夹持机构设于第二活动座。
[0007]进一步地,第三导轨可转动地设于第二活动座,且与第二活动座绕第一方向转动配合。
[0008]进一步地,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卡箍和第二卡箍,第一卡箍可活动地设于第三导轨,且与第三导轨沿第三方向移动配合,第二卡箍活动连接于第一卡箍,刀具处于第一卡箍和第二卡箍之间,在第二卡箍朝靠近第一卡箍的方向移动的情况下,夹持机构可处于夹紧状态以固定刀具,在第二卡箍朝远离第一卡箍的方向移动的情况下,夹持机构可处于松开状态,在夹持机构处于松开状态的情况下,刀具可与夹持机构绕第三方向转动配合。
[0009]进一步地,还包括手轮组件,手轮组件的第一端设有手轮部,手轮组件的第二端设有齿轮部,第三导轨设有齿条部,齿条部沿第三方向开设,手轮组件可转动地设于夹持机构,齿轮部与齿条部啮合,在手轮部转动的情况下,齿轮部可随手轮部转动,刀具通过夹持机构随手轮组件沿第三方向移动。
[0010]进一步地,仿形靠模包括靠模座和导轮,靠模座可活动地设于第三导轨,且与第三
导轨沿第三方向移动配合,导轮可转动地设于靠模座朝向待加工表面的一侧,仿形靠模通过导轮与待加工表面进行靠模配合。
[0011]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支承组件,第一支承组件和第一导轨沿第一方向依次相连,第一支承组件可相对于第一导轨朝第一方向进行伸缩运动。
[0012]进一步地,第一支承组件包括第一可调螺杆和第一支承件,第一可调螺杆一侧设有外螺纹,第一导轨的端部设有螺纹孔,第一可调螺杆螺纹连接第一导轨,第一支承件设于第一可调螺杆背离第一导轨的一侧。
[0013]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支承组件,第二支承组件设于第一导轨和/或第二导轨,第二支承组件的支撑方向与第一方向、第二方向相交。
[0014]进一步地,还包括靠模板,靠模板设有朝向刀具的靠模面,靠模面与待加工表面的型面一致,仿形靠模可通过靠模面与待加工表面进行靠模配合以生成加工路径。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6]本申请的仿形加工装置包括第一导轨,沿第一方向设置,第一活动座,可活动地设于所述第一导轨,且与所述第一导轨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配合,第二导轨,沿第二方向设置,且通过所述第一活动座连接所述第一导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第二活动座,可活动地设于所述第二导轨,且与所述第二导轨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配合,刀具和仿形靠模,均设于所述第二活动座,且均朝向零件的待加工表面。
[0017]这样,在所述仿形加工装置对所述零件进行加工的情况下,所述仿形靠模可与所述待加工表面进行靠模配合以生成加工路径,所述刀具可随所述第二活动座沿所述加工路径运动,以对所述待加工表面进行仿形加工。
[0018]可以看出,这样生成的加工路径便能够与待加工表面的型面轮廓保持一致,进而使刀具对待加工表面的加工余量均匀,以获得所需的加工表面,进而保证加工精度和加工到位,尤其适用于零件内腔型面时的根部清理和残余余量清理。
附图说明
[0019]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实施例中本申请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实施例中本申请装置应用于零件加工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实施例中夹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三导轨和手轮组件的传动关系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实施例中仿形靠模结构图;
[0025]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支承组件结构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
[0027]100

第一导轨、
[0028]110

第一活动座、
[0029]120

第一支承组件、121

第一可调螺杆、122

第一支承件、
[0030]130

第二支承组件、131

螺杆支承件、132

第二支承件、
[0031]200

第二导轨、210

第二活动座、
[0032]300

第三导轨、310

齿条部、
[0033]400

夹持机构、410

第一卡箍、420

第二卡箍、430

调整螺栓、
[0034]500

刀具、
[0035]600

仿形靠模、610

靠模座、620

导轮、
[0036]700

手轮组件、710

手轮部、720

齿轮部、
[0037]800

靠模板、810

靠模面、
[0038]900

零件、910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仿形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导轨(100),沿第一方向设置,第一活动座(110),可活动地设于所述第一导轨(100),且与所述第一导轨(100)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配合,第二导轨(200),沿第二方向设置,且通过所述第一活动座(110)连接所述第一导轨(100),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第二活动座(210),可活动地设于所述第二导轨(200),且与所述第二导轨(200)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配合,刀具(500)和仿形靠模(600),均设于所述第二活动座(210),且均朝向零件(900)的待加工表面(910),在所述仿形加工装置对所述零件(900)进行加工的情况下,所述仿形靠模(600)可与所述待加工表面(910)进行靠模配合以生成加工路径,所述刀具(500)可随所述第二活动座(210)沿所述加工路径运动,以对所述待加工表面(910)进行仿形加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形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导轨(300)和夹持机构(400),所述第三导轨(300)设于所述第二活动座(210),且沿第三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相交,所述夹持机构(400)和所述仿形靠模(600)均可活动地设于所述第三导轨(300),且均与所述第三导轨(300)沿所述第三方向移动配合,所述刀具(500)通过所述夹持机构(400)设于所述第二活动座(2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仿形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轨(300)可转动地设于第二活动座(210),且与所述第二活动座(210)绕所述第一方向转动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仿形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400)包括第一卡箍(410)和第二卡箍(420),所述第一卡箍(410)可活动地设于所述第三导轨(300),且与所述第三导轨(300)沿所述第三方向移动配合,所述第二卡箍(420)活动连接于第一卡箍(410),所述刀具(500)处于所述第一卡箍(410)和所述第二卡箍(420)之间,在所述第二卡箍(420)朝靠近所述第一卡箍(410)的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所述夹持机构(400)可处于夹紧状态以固定所述刀具(500),在所述第二卡箍(420)朝远离所述第一卡箍(410)的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所述夹持机构(400)可处于松开状态,在所述夹持机构(400)处于松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刀具(500)可与所述夹持机构(400)绕所述第三方向转动配合。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勇王朗马宇谢飞吴克鹏张志强牛恺王晓蕊李小祥王林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航天长征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