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成软骨干细胞组织工程支架的培养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9311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9: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成软骨干细胞组织工程支架的培养管,包括管盖、管体和底座,管体可拆卸地设在底座上,管盖高度可调地设在管体的顶部;管盖顶部嵌有透明内盖板和透明外盖板,透明外盖板与透明内盖板之间为真空,管盖的侧壁上开设有覆盖有聚四氟乙烯PTFE膜的透气孔,透明内盖板的下表面设有O形密封垫圈;管体由透明内管壁和透明外管壁组成,透明内管壁与透明外管壁之间为真空,透明内管壁的上半部分为圆管型结构,透明内管壁的下半部分为包含十字形移液槽的漏斗型结构,并在底部形成支架放置孔;底座的下表面设有磁吸防震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干细胞生长和日常观察,同时避免污染可能性以及温度波动对细胞生长状态的影响。态的影响。态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成软骨干细胞组织工程支架的培养管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成软骨干细胞组织工程支架的培养管。

技术介绍

[0002]软骨由胶原组织、少许细胞以及60

80%的水等成分组成,对关节主要起到润滑和降低摩擦的作用。临床上存在多种疾病可以导致关节软骨损伤发生。由于软骨代谢活动低且无血管和神经分布,其自我修复能力相对较差,一旦受到损伤,就会发生不可逆的退行性过程,从而导致功能丧失和持续疼痛引起的残疾。自体软骨移植虽然能有效改善软骨缺损,但是受限于自体软骨细胞来源困难以及供体部位二次损伤。因此,采用自体干细胞诱导分化成软骨种子细胞,配合功能性生物材料构筑再生修复微环境,是目前软骨损伤或骨关节炎干细胞疗法最有前途的方法之一,具有巨大的临床应用潜力。
[0003]迄今为止,已经开发出各种合成或天然材料可用于软骨组织工程支架,包括聚乳酸

乙醇酸共聚物、聚3

羟基丁酸酯、透明质酸、胶原蛋白、纤维蛋白和明胶等。软骨组织工程支架通常为圆柱状,其厚度约为1mm至6mm,直径约为6mm至25mm。现有常规操作是将无菌的软骨组织支架放在细胞培养板中,逐滴加入干细胞悬液,在37度和5%CO2环境中短暂孵育使细胞附着在支架上,然后加入完全培养基或者诱导培养基,静置培养数周。但是,在培养过程中支架容易受震动影响翻滚飘移动,影响细胞生长状态,并且增加显微镜观察难度。此外,培养过程中换液时支架容易随液流移动,堵住移液管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应用于成软骨干细胞组织工程支架的培养管,以填补市场相关领域的空白。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应用于成软骨干细胞组织工程支架的培养管,包括管盖、管体和底座,所述管体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管盖高度可调地盖设在管体的顶部;所述管盖顶部的外表面嵌设有透明外盖板,所述管盖顶部的内表面嵌设有透明内盖板,所述透明外盖板与所述透明内盖板之间为真空,所述管盖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覆盖有聚四氟乙烯PTFE膜的透气孔,所述管盖通过调节盖设在所述管体顶部的位置高度控制所述透气孔的开闭,所述透明内盖板的下表面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管体开口密封配合的O形密封垫圈;所述管体由透明内管壁和透明外管壁组成,所述透明内管壁与所述透明外管壁之间为真空,所述透明内管壁的上半部分为圆管型结构,所述透明内管壁的下半部分为包含十字形移液槽的漏斗型结构,并在所述透明内管壁的底部形成支架放置孔;所述底座的下表面设置有磁吸防震组件。
[0007]进一步的,所述管盖的侧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管体的外壁顶端设置有上外螺纹和下外螺纹;所述管盖通过所述内螺纹与所述上外螺纹的配合,实现所述透气孔的打开;
所述管盖通过所述内螺纹与所述下外螺纹的配合,实现与所述管体的密封拧紧以及所述透气孔的关闭。
[0008]进一步的,所述透气孔均匀分布在所述管盖的侧壁上。
[0009]进一步的,所述聚四氟乙烯PTFE膜的孔径为0.22μm。
[0010]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为圆盘型结构,所述磁吸防震组件由环形的磁铁片和防震橡胶垫组成,所述所述磁铁片设置在所述底座下表面的圆周上,所述防震橡胶垫包覆在所述磁铁片的外部。
[0011]进一步的,所述管体的内径为3.0cm,外径为4.0cm,总高度为4.5cm。
[0012]进一步的,所述管盖的内径为4.2cm,外径为4.5cm,总高度为1.5cm。
[0013]进一步的,所述透气孔的直径为0.3cm。
[0014]进一步的,所述支架放置孔为圆柱体形状,其直径为8

30mm,高度为1

3mm。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6]1、本技术的培养管底部设计有支架放置孔,可保证支架在日常培养过程中不会随意翻滚飘动,有利于干细胞生长和日常观察。
[0017]2、本技术的管体和管盖均为透明材质,有利于显微镜观察,且管体和管盖均采用双层真空结构,从而使干细胞从培养箱中取出进行日常观察时避免温度波动对细胞生长状态的影响。
[0018]3、本技术的管体上的上下双螺纹设计可以方便控制透气孔的打开与关闭,使操作简便并减少污染可能性。
[0019]4、本技术的底座的形状使培养管不易倾覆,磁铁片和防震橡胶垫使培养管不会在培养箱中轻易移动,降低振动对干细胞生长的干扰。
[0020]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0021]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2]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0023]图2为本技术的管盖外部结构立体图;
[0024]图3为本技术的管体的俯视图。
[0025]图中标号说明:1、管盖,2、管体,3、底座,4、透明外盖板,5、透明内盖板,6、透气孔,7、O形密封垫圈,8、支架放置孔,9、内螺纹,10、上外螺纹,11、下外螺纹,12、磁铁片,13、防震橡胶垫,14、十字形移液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此处所作说明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
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7]参见图1

3示,一种应用于成软骨干细胞组织工程支架的培养管,包括管盖1、管体2和底座3,所述管体2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底座3上,所述管盖1高度可调地盖设在管体2的顶部;所述管盖1顶部的外表面嵌设有透明外盖板4,所述管盖1顶部的内表面嵌设有透明内盖板5,所述透明外盖板4与所述透明内盖板5之间为真空,所述管盖1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覆盖有聚四氟乙烯PTFE膜的透气孔6,所述管盖1通过调节盖设在所述管体2顶部的位置高度控制所述透气孔6的开闭,所述透明内盖板5的下表面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管体2开口密封配合的O形密封垫圈7;所述管体2由透明内管壁和透明外管壁组成,所述透明内管壁与所述透明外管壁之间为真空,所述透明内管壁的上半部分为圆管型结构,所述透明内管壁的下半部分为包含十字形移液槽14的漏斗型结构,并在所述透明内管壁的底部形成支架放置孔8;所述底座3的下表面设置有磁吸防震组件。
[0028]进一步的,所述管盖1的侧壁上设置有内螺纹9,所述管体2的外壁顶端设置有上外螺纹10和下外螺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成软骨干细胞组织工程支架的培养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盖(1)、管体(2)和底座(3),所述管体(2)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底座(3)上,所述管盖(1)高度可调地盖设在管体(2)的顶部;所述管盖(1)顶部的外表面嵌设有透明外盖板(4),所述管盖(1)顶部的内表面嵌设有透明内盖板(5),所述透明外盖板(4)与所述透明内盖板(5)之间为真空,所述管盖(1)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覆盖有聚四氟乙烯PTFE膜的透气孔(6),所述管盖(1)通过调节盖设在所述管体(2)顶部的位置高度控制所述透气孔(6)的开闭,所述透明内盖板(5)的下表面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管体(2)开口密封配合的O形密封垫圈(7);所述管体(2)由透明内管壁和透明外管壁组成,所述透明内管壁与所述透明外管壁之间为真空,所述透明内管壁的上半部分为圆管型结构,所述透明内管壁的下半部分为包含十字形移液槽(14)的漏斗型结构,并在所述透明内管壁的底部形成支架放置孔(8);所述底座(3)的下表面设置有磁吸防震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成软骨干细胞组织工程支架的培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盖(1)的侧壁上设置有内螺纹(9),所述管体(2)的外壁顶端设置有上外螺纹(10)和下外螺纹(11);所述管盖(1)通过所述内螺纹(9)与所述上外螺纹(10)的配合,实现所述透气孔(6)的打开;所述管盖(1)通过所述内螺纹(9)与所述下外螺纹(11)的配合,实现与所述管体(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栋尚倩雯楚晓婷贾善粉张岩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华泰创新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