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冯晓双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对虾小棚养殖水面浮膜自动打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49261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9: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对虾小棚养殖水面浮膜自动打捞装置,属于养殖浮膜打捞技术领域。一种用于对虾小棚养殖水面浮膜自动打捞装置,包括池体,池体后侧上方设有调节杆,调节杆两侧的池体顶面上均焊接有固定板,靠近左侧的固定板外壁固设有电机,限位板顶面贯穿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槽内设有传动组件,限位板前侧设有固定架,固定架右侧中部设有打捞组件,打捞组件左侧设有收集盒,通过设置打捞组件,利用电机带动调节杆进行转动,使得滑动配合的移动杆进行左右往复移动,使得移动杆可以带动连接的固定架进行左右往复移动,使得打捞组件可以进行一次性全面的打捞,使得打捞速度大大提升,避免了长时间打捞而且打捞速度较慢导致的打捞效率低的问题。打捞效率低的问题。打捞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对虾小棚养殖水面浮膜自动打捞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养殖浮膜打捞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对虾小棚养殖水面浮膜自动打捞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浮膜泛指水产养殖过程中,死亡的藻类、有机质等上浮聚集形成的一层薄膜。在充气条件下,气泡表面张力可使死藻与水中各种有机质碎屑聚合在一起,在水面上形成一层更厚的浮膜层。浮膜会在水体的各种变化中不断浮出水面,或者沉入水中。浮膜对水产养殖主要有两方面危害。一方面,大量浮膜覆盖于水体表面,阻碍了水和空气之间的氧气交换;另一方面,浮膜中的死藻和有机质碎屑分解时,需大量耗氧,产生大量氮和磷,而且,沉入水底的浮膜,会在水底形成氧债,大大增加了养殖风险。浮膜作为养殖水体自行分离出的有机质聚集体,及时去除,可以在一定程度减少池塘有机质含量,降低养殖风险。在对虾养殖中,需要用到浮膜打捞装置,现有技术CN212316871U公开了一种用于对虾小棚养殖水面浮膜自动打捞装置中,采用物理打捞方式、气提原理和自动转向技术,对水面浮膜进行持续地自动打捞分离,配合拦隔的使用,还可大大提高浮膜打捞效率,但是该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对虾小棚养殖水面浮膜自动打捞装置,包括池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后侧上方设有调节杆(2),所述调节杆(2)两侧的池体(1)顶面上均焊接有固定板(3),靠近左侧的所述固定板(3)外壁固设有旋转驱动装置,所述调节杆(2)下方设有限位板(5),所述限位板(5)顶面贯穿开设有限位槽(10),所述限位槽(10)内设有传动组件(6),所述限位板(5)前侧设有固定架(7),所述固定架(7)右侧中部设有打捞组件(8),所述打捞组件(8)左侧设有收集盒(9);传动组件(6)固定连接到所述固定架(7),所述固定架(7)左端前后内壁均开设有插槽(702),所述插槽(702)呈L型结构设置,所述插槽(702)下端内壁滑动连接有顶块(703),所述顶块(703)底面通过弹簧(704)与插槽(702)下端内壁连接固定,所述收集盒(9)前后端面均焊接有插块(901),所述插块(901)与插槽(702)滑动配合,所述插块(901)底面与顶块(703)顶面活动接触,所述打捞组件(8)包括转轴(801),所述转轴(801)前后两端分别与固定架(7)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转轴(801)后端外壁穿过固定架(7)内壁延伸至后部并套接有锥齿轮B(802),所述锥齿轮B(802)与锥齿轮A(603)啮合传动,所述转轴(801)中部外壁呈环型结构焊接有多个打捞斗(803),所述打捞斗(803)与收集盒(9)活动接触;其中在所述收集盒(9)的盒体顶部通过一个扭簧连接到一盒盖,该盒盖的自由端中内嵌有第一磁块,在所述打捞斗(803)斗体上的旋转方向的前侧的连接有第二磁块,在该打捞斗(803)斗体的旋转方向的前侧的外壁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在该斗体内壁内设置有两个平行滑槽,该滑槽内滑动设置有一滑动板,该滑动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晓双
申请(专利权)人:冯晓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