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卧式高温混合造粒釜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包覆造粒
,具体涉及一种卧式高温混合造粒釜。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汽车以及储能电池需求日益增长,相应带动锂电的需求旺盛,锂电的负极材料主要为石墨,制造石墨其中一个步骤需要卧式高温包覆釜,包覆造粒温度650℃左右,对设备稳定性、造粒的均一性有极高的要求,设备的稳定性、运行能耗、使用寿命极大的影响到负极材料生产厂家竞争力,急迫需要一种稳定性好、寿命长、造粒均一性好、运行能耗低的高温包覆釜。
[0003]中国申请号为202120269906.9,名称为“一种卧式负极材料高温包覆造粒釜”采用中空轴,采用冷却降温保证轴的强度,此釜工作温度在650
°
左右,能耗高,冷却液不断的把热量带走,其次旋转接头容易损坏,不利于稳定运行,负极厂家在市场竞争中此方式不可取。
[0004]申请号为201921260897.6,名称为“高温包覆釜”,此专利中在螺带增加加宽部,全部采用螺栓连接,在冷热交替过程中容易脱落,异物容易掉入负极材料中,加宽部阻力大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式高温混合造粒釜,包括驱动电机(1)和水平设置的卧式筒体(14),卧式筒体(14)内设有与驱动电机(1)相连接的混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组件水平设置于卧式筒体(14)内,卧式筒体(14)顶部形成有进料口(21),且卧式筒体(14)底部形成有出料口(20);所述混合组件包括水平设置的主轴(10)和等距连接于主轴(10)上的横档(15),横档(15)垂直设置于主轴(10)上,且主轴(10)的同一长度位置处的横档(15)位于同一直线上,所有的横档(15)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横档(15)上设有第一内螺带(5)、第二内螺带(13)、第一外螺带(18)和第二外螺带(6),第一内螺带(5)和二内螺带(13)与第一外螺带(18)和第二外螺带(6)对流设置,且横档(15)与主轴(10)之间设有封头刮板,相邻横档(15)之间设有筒体刮板(16);所述主轴(10)上形成有主轴呼吸口(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高温混合造粒釜,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10)上设有与横档(15)相连接的加强座(17),加强座(17)上形成有座体呼吸口(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卧式高温混合造粒釜,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10)上设有依次排布的第一横档组(15
‑
1)、第二横档组(15
‑
2)、第三横档组(15
‑
3)和第四横档组(15
‑
4),第一横档组(15
‑
1)、第二横档组(15
‑
2)、第三横档组(15
‑
3)和第四横档组(15
‑
4)均由两根位于同一直线上的横档(15)组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卧式高温混合造粒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档组(15
‑
1)与第二横档组(15
‑
2)之间设有相连接的第一内螺带(5),且第一内螺带(5)连接于第一横档组(15
‑
1)与第二横档组(15
‑
2)对角设置的横档(15)上,第三横档组(15
‑
3)与第四横档组(15
‑
4)之间也设有相连接的第一内螺带(5),且第一内螺带(5)连接于第三横档组(15
‑
3)与第四横档组(15
‑
4)对角设置的横档(15)上,两条第一内螺带(5)沿主轴(10)中部中心对称,第一内螺带(5)为波纹结构,第一内螺带(5)端部连接于第二横档组(15
‑
2)或第四横档组(15
‑
4)的横档(15)中部,第一内螺带(5)的弯折处连接于第一横档(15)组或第三横档组(15
‑
3)的横档(15)中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卧式高温混合造粒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档组(15
‑
1)与第二横档组(15
‑
2)之间设有相连接的第一外螺带(18),且第一外螺带(18)连接于第一横档组(15
‑
1)与第二横档组(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汉玉,郑明辉,黄志飞,郑植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双子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