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9094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9: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扇出区,扇出区内包括绝缘设置的多条扇出走线,每一扇出走线包括平直段和倾斜段,倾斜段与平直段远离显示区的一端电性连接;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保护构件,多个保护构件与多条扇出走线的倾斜段一一对应,且每一保护构件靠近对应的倾斜段设置,每一保护构件在扇出走线所处的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相邻的两个平直段之间的区域,且与平直段之间的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180度;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相邻的两个平直段之间的区域设置与倾斜段一一对应的保护构件,对扇出走线的拐角斜线处进行保护,增强扇出走线的稳定性,降低扇出走线的拐角斜线处断线的风险,以实现超窄边框。以实现超窄边框。以实现超窄边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技术介绍

[0002]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ctive

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AMOLED)显示面板因其高对比度、广色域、低功耗等特性,逐渐成为新一代显示技术。与传统的液晶显示面板相比,AMOLED显示面板易于柔性化,是可穿戴、可折叠产品的关键技术。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窄边框技术成为吸引用户群体的差异化技术。现有技术通过对扇出区(Fan

out area)的扇出走线的线宽进行压缩,以实现窄边框技术。
[0003]在制备工艺流程中,需要将扇出区外围的大面积金属蚀刻掉,外围的蚀刻液浓度较高,靠近外围的扇出走线会有断线风险。在保证密集扇出走线的线宽制程安全的情况下,由于制程的负载效应(Loading effect),扇出走线在拐角斜线处实际制备的线宽比内部密集走线区域的线宽更细,具有断线的风险。故,有必要改善这一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显示面板的扇出走线在拐角斜线处实际制备的线宽较细,具有断线风险的技术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位于所述显示区一侧的扇出区,所述扇出区内包括绝缘设置的多条扇出走线,每一所述扇出走线包括平直段和倾斜段,所述倾斜段与所述平直段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倾斜段与所述平直段之间呈钝角设置;其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保护构件,多个所述保护构件与多条所述扇出走线的所述倾斜段一一对应,且每一所述保护构件靠近对应的所述倾斜段设置,每一所述保护构件在所述扇出走线所处的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平直段之间的区域,且与所述平直段之间的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180度。
[0006]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倾斜段包括第一线段和第二线段,所述第一线段的第一端与所述平直段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线段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线段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线段位于与所述第一线段电性连接的所述平直段和相邻的一个所述平直段之间的区域;其中,每一所述保护构件包括增宽部,所述增宽部的第一端与所述平直段电性连接,所述增宽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线段电性连接。
[0007]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增宽部与所述第一线段贴合设置。
[0008]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增宽部与所述第一线段同层设置,所述增宽部位于所述第一线段靠近所述显示区的一侧。
[0009]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在垂直于所述倾斜段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线段的宽度与所述增宽部的宽度之和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线段的宽度。
[0010]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在垂直于所述倾斜段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线段的宽度与所述增宽部的宽度之和大于或等于1.8微米。
[0011]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方向上,所述增宽部与所述第一线段层叠设置。
[0012]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增宽部与所述第一线段分离设置,所述增宽部位于所述第一线段靠近所述显示区的一侧。
[0013]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每一所述保护构件包括阻挡部,所述阻挡部与所述扇出走线分离设置,所述阻挡部与所述倾斜段同层设置,所述阻挡部位于所述倾斜段靠近所述显示区的一侧。
[0014]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阻挡部包括多个阻挡线段,多个所述阻挡线段分离设置。
[0015]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在垂直于所述倾斜段的延伸方向上,所述阻挡线段的宽度与所述倾斜段的宽度相等。
[0016]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在所述平直段的延伸方向上,所述阻挡部与所述倾斜段之间的间距小于相邻两个所述倾斜段之间的间距。
[001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终端,包括终端主体和上述的显示面板,所述终端主体与所述显示面板组合为一体。
[0018]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位于显示区一侧的扇出区,扇出区内包括绝缘设置的多条扇出走线,每一扇出走线包括平直段和倾斜段,倾斜段与平直段远离显示区的一端电性连接,倾斜段与平直段之间呈钝角设置;其中,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保护构件,多个保护构件与多条扇出走线的倾斜段一一对应,且每一保护构件靠近对应的倾斜段设置,每一保护构件在扇出走线所处的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相邻的两个平直段之间的区域,且与平直段之间的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180度;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相邻的两个平直段之间的区域设置与倾斜段一一对应的保护构件,且每一保护构件靠近对应的倾斜段设置,每一保护构件在扇出走线所处的平面上的正投影与平直段之间的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180度,对扇出走线的拐角斜线处进行保护,增强扇出走线的稳定性,降低扇出走线的拐角斜线处断线的风险,以实现超窄边框。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20]图1是现有技术的扇出走线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图2中B处的第一种放大图。
[0023]图4是图3中沿D

D

方向的剖面图。
[0024]图5a和图5b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增宽部与第一线段的相对位置关系图。
[0025]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扇出走线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0026]图7是图2中B处的第二种放大图。
[0027]图8是图2中B处的第三种放大图。
[0028]图9是图2中B处的第四种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附图中,为了清晰及便于理解和描述,附图中绘示的组件的尺寸和厚度并未按照比例。
[0030]请参阅图1,为现有技术的扇出走线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具体为现有技术实际制备的扇出走线的结构图,可以理解的是,在压缩边框后,扇出走线的线宽相应被压缩,从图1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扇出走线的拐角处C的走线明显偏细,有较高的断线风险。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能解决上述缺陷。
[0031]如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基本结构示意图,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A1和位于所述显示区A1一侧的扇出区A2,所述扇出区A2内包括绝缘设置的多条扇出走线10,每一所述扇出走线10包括平直段101和倾斜段102,所述倾斜段102与所述平直段101远离所述显示区A1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倾斜段102与所述平直段101之间呈钝角(所述倾斜段102与所述平直段101之间的夹角c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设置;其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保护构件(图未示),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和位于所述显示区一侧的扇出区,所述扇出区内包括绝缘设置的多条扇出走线,每一所述扇出走线包括:平直段;倾斜段,与所述平直段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倾斜段与所述平直段之间呈钝角设置;其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保护构件,多个所述保护构件与多条所述扇出走线的所述倾斜段一一对应,且每一所述保护构件靠近对应的所述倾斜段设置,每一所述保护构件在所述扇出走线所处的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平直段之间的区域,且与所述平直段之间的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180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段包括第一线段和第二线段,所述第一线段的第一端与所述平直段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线段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线段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线段位于与所述第一线段电性连接的所述平直段和相邻的一个所述平直段之间的区域;其中,每一所述保护构件包括增宽部,所述增宽部的第一端与所述平直段电性连接,所述增宽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线段电性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宽部与所述第一线段贴合设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宽部与所述第一线段同层设置,所述增宽部位于所述第一线段靠近所述显示区的一侧。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倾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坤周尚尹茂军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